内外径打捞缓冲式丢手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3585发布日期:2018-11-16 20:5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上使用的脱开投送管柱的装置,尤其是可以内捞又方便外捞的丢手接头。



背景技术:

目前,油田上常用的丢手接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可以内捞,使用2寸半油管外捞矛打捞,如果内捞不上,需要上大修处理;二是在原理上不能确保丢手顺利,会造成丢手不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外径打捞缓冲式丢手接头,本申请的丢手接头既可实现内捞又可以实现外捞矛打捞,在内捞不可以的情况下也无需大修,并且确保顺利丢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内外径打捞缓冲式丢手接头包括上接头,所述的上接头下端螺纹连接有锁爪,锁爪的下部为条形胀爪,条形胀爪的下端外壁设有锁紧凸台,上接头及锁爪的内壁通过剪钉连接有滑套,滑套的外壁设有台肩,滑套下端的外壁设有限位凸台并且与锁爪下端内壁紧密接触,上接头下端外壁及锁爪外壁设有外套,外套内壁的台肩与锁紧凸台卡接,外套为变径结构,外套上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其下部的外径尺寸,外套下端螺纹连接有下接头,下接头延伸至外套内与外套之间形成环腔,下接头与外套之间的环腔内安装有活塞及弹簧,活塞上方的下接头壁上开有进液孔,活塞下方的外套壁上开有出液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现有的鱼顶外径一般设计为Φ104mm~Φ98mm不适合外捞的情况,本申请的鱼顶外径设计为Φ89mm的丢手接头,与2寸半油管接箍尺寸相同,如果内捞不成可以方便地使用公锥利用外径打捞。本申请还设计了释放缓冲结构,避免了投的球到位后,与“下部”形成充满液体的死腔,由于液体不可压缩,造成滑套不能下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接头,2.滑套,3.进液孔,4.剪钉,5.锁紧凸台,6.台肩,7.锁爪,8.外套,9.活塞,10.条形胀爪,11.限位凸台,12.弹簧,13.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中所示,内外径打捞缓冲式丢手接头包括上接头1,所述的上接头1下端螺纹连接有锁爪7,锁爪7用于连接外套8,丢开后锁爪7与外套8脱开,锁爪7的下部为条形胀爪10,条形胀爪10的下端外壁设有锁紧凸台5,上接头1的内壁及锁爪7的内壁通过剪钉4连接有滑套2,投球后剪钉4被剪断,滑套2上端内壁为锥面与投球的外表面相吻合有利于剪钉4被剪断顺利丢手。滑套2的外壁设有台肩6,滑套2下行时滑套2上的台肩6卡在锁爪7的外台肩上对滑套2有限位作用,滑套2下端的外壁设有限位凸台11并且与锁爪7下端内壁紧密接触,限位凸台11与锁爪7下端内壁紧密接触保证锁爪7与外套8连接,上接头1下端外壁及锁爪7外壁设有外套8,外套8内壁的台肩与锁紧凸台5卡接,外套8为变径结构,外套8上部的外径尺寸小于其下部的外径尺寸,外套8上部外径为Φ89mm,外套8下部外径为104mm~Φ98mm,由于外套8上部外径设计小于下部外径与2寸半油管接箍尺寸相同,如果内捞不成可以方便地使用公锥利用外径打捞。外套8下端螺纹连接有下接头13,下接头13延伸至外套8内与外套8之间形成环腔,下接头13与外套8之间的环腔内安装有活塞9及弹簧12,活塞9上方的下接头13壁上开有进液孔3,活塞9下方的外套8壁上开有出液孔。在投球打压时,丢手接头内腔充满液体,由于液体是不可压缩的,为了使球下内腔扩大、保证顺利丢手增加缓冲结构,在投球打压过程中,丢手接头腔内液体由进液孔3进入下接头13与外套8之间的环腔推动活塞9压缩弹簧12,下接头13与外套8之间的环腔内液体由外套8上的出液孔排出,达到丢手接头腔内液体被排出的目的,滑套顺利下移(即顺利丢手)。

使用时,投球打压,在压力作用下,滑套2下滑剪钉4被剪断,滑套2下滑过程中锁爪7下端失去限位,锁爪7下部的条形胀爪10收缩锁爪7与外套8脱开,实现顺利丢手。上提管柱上接头1、锁爪7及滑套2提到井外,外套8及下接头13留在井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