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4288发布日期:2019-01-22 23:05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



背景技术:

双护盾TBM(Tunnel Boring Machine隧道掘进机)的盾体(参考图3)包括前盾6、外伸缩盾7、内伸缩盾1、支撑盾8及尾盾9,其中内伸缩盾1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连接外伸缩盾7和支撑盾8,其主要作用是与外伸缩盾7组合,完成双护盾TBM的掘进和换步工作。在双护盾TBM掘进时,内、外伸缩盾伸长,双护盾TBM换步时,内、外伸缩盾缩短。但是传统内伸缩盾结构为圆筒结构,下部无开口设计,TBM工作时会产生以下问题:1)内伸缩盾与支撑盾之间存在缝隙,支撑盾直径略大于内伸缩盾,支撑盾前进时端面拱起渣土而产生积渣,积渣挤压内伸缩盾,导致内伸缩盾变形。目前排出内伸缩盾和支撑盾之间的积渣的方法是通过支撑盾底部的凹形槽,该凹形槽贯穿整个支撑盾下部,凹形槽本身还可以减少积渣的数量,支撑盾端面产生的积渣通过凹形槽进入尾盾,然后再使用人工清除,防止积渣挤压内伸缩盾而产生变形。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支撑盾底部设有凹形槽,结构复杂,提高了设计及制造成本,使支撑盾强度降低,且该结构排渣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构复杂,设计及制备成本高,支撑盾强度降低,及排渣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包括内伸缩盾盾体和铰接油缸底座,铰接油缸底座焊接在内伸缩盾盾体的内周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内伸缩盾盾体后端的下部设有用于排出积渣的开口,在该开口的边缘内侧焊接有加强板,在该内伸缩盾盾体后端的内周面的边缘焊接有盾体加强板。

所述的开口的形状为U形,其敞开的一端朝向内伸缩盾盾体的后端。

所述的盾体加强板沿内伸缩盾盾体后端一周设置或只设在该开口两边的局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不在支撑盾开口,使得支撑盾结构简单、降低了支撑盾设计及制造成本,提高了支撑盾的强度;设在内伸缩盾盾体下面的开口离积渣更近,方便积渣顺利排出;开口边缘内侧设有开口加强板,防止开口受到积渣挤压产生变形;内伸缩盾盾体靠近支撑盾一端的内表面设有盾体加强板,防止内伸缩盾盾体边缘受到积渣挤压产生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双护盾TBM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双护盾TBM内伸缩盾结构,包括内伸缩盾盾体1和铰接油缸底座5,铰接油缸底座5焊接在内伸缩盾盾体1的内周面,铰接油缸底座5用于铰接油缸,铰接油缸用于与支撑盾8连接(常规技术,未图示)。

在所述的内伸缩盾盾体1的后端(与支撑盾8连接的一端)的下部设有用于排出积渣的开口3,在该开口3的边缘内侧焊接有加强板2,在该内伸缩盾盾体1后端的内周面的边缘焊接有盾体加强板4。

所述的开口3的形状为U形,其敞开的一端朝向内伸缩盾盾体1的后端。

所述的盾体加强板4沿内伸缩盾盾体1后端一周设置或只设在该开口3两边的局部(如图示的半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换步过程中前进时,内伸缩盾盾体1和支撑盾8间隙处产生的积渣在开口3处排到内伸缩盾盾体1内,然后再使用人工清渣,防止积渣积累对内伸缩盾盾体1产生压力,避免内伸缩盾变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