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8015发布日期:2019-02-10 23:2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田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直观地了解油井内的含水情况,通常需要在井口对油井内的原油进行取样。具体地,井口的输油管线上设置有四分管线,该四分管线的端部设置有取样阀门,当需要进行取样作业时,只需将该阀门打开即可。但是,在冬季,室外的温度较低,取样阀门内的原油,以及输油管线与取样阀门之间的四分管线内的原油容易发生冻堵现象,导致无法顺利取样。因此,解决原油冻堵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关技术使用明火烧烤取样阀门和四分管线,对其内部冻堵的原油进行加热处理,以解决原油冻堵问题,进行后续的取样工作。

设计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技术所使用的方法容易烤坏四分管线,造成原油泄漏,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阀体、阀针、阀座;

所述阀体上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输油管线连通的管线接口、用于穿过所述阀针的上端口,以及用于排液的排液口;

所述阀座套设在所述排液口中,且所述阀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排液口连通的阀孔;

所述阀针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端口内,用于封堵所述阀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有第一阀针过孔,且与所述上端口连接的密封接头,用于密封所述上端口。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接头与所述上端口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密封接头包括:上连接段、过渡段、下连接段;

所述上连接段与所述阀针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且所述上连接段上套装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压帽;

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上端口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压帽与所述上连接段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有第二阀针过孔的格兰,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压帽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下连接段与所述上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所述阀座与所述排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阀针的顶端暴露在所述阀体外,且所述阀针的顶端设置有手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阀座与所述排液口螺纹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阀针的底端为锥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通过设置阀体,并在阀体上设置用于与井口输油管线连通的管线接口、用于穿过阀针的上端口,以及用于排液的排液口,使阀体直接设置在井口输液管线上,避免该井口输液管线的储液端与阀体之间存在过长的油流通道,从而导致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原油在该油流通道内发生堵冻,无法顺利地进行取样作业。通过设置阀针和阀座,并使阀针可移动地设置在上端口内,可以实现阀体的内腔与排液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保证了原油取样作业的顺利进行。可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进行原油取样作业时,不会造成原油泄漏,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 阀体,

2 阀针,

3 阀座,

301 阀孔,

4 密封接头,

401 上连接段,

402 过渡段,

403 下连接段,

501 第一密封件,

502 第二密封件,

503 第三密封件,

6 压帽,

7 格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样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取样装置包括:阀体1、阀针2、阀座3。其中,阀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井口输油管线连通的管线接口、用于穿过阀针2的上端口,以及用于排液的排液口。阀座3套设在排液口中,且阀座3上设置有与排液口连通的阀孔301。阀针2可移动地设置在上端口内,用于封堵阀孔30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进行取样作业时,阀针2始终插入阀体1的排液口内,即阀孔301始终处于封堵状态。

当需要进行取样作业时,移动阀针2,使其与阀孔301分离,进而使井口输油管线中的原油直接自阀体1的腔体通过阀孔301、排液口排出阀体1,完成原油取样作业。待取样作业结束后,反向移动阀针2,使其重新插入阀孔301内,实现对阀孔301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通过设置阀体1,并在阀体1上设置用于与井口输油管线连通的管线接口、用于穿过阀针2的上端口,以及用于排液的排液口,使阀体1直接设置在井口输液管线上,避免该井口输液管线的储液端与阀体1之间存在过长的油流通道,从而导致在外界温度过低时,原油在该油流通道内发生堵冻,无法顺利地进行取样作业。通过设置阀针2和阀座3,并使阀针2可移动地设置在上端口内,可以实现阀体2的内腔与排液口之间的连通与断开,保证了原油取样作业的顺利进行。可见,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进行原油取样作业时,不会造成原油泄漏,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及安全隐患。

其中,阀体1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方形壳体结构、球形壳体结构等,只要保证其就有内腔,能够实现与井口输油管线连通即可。

阀针2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其可以为条形柱体结构、圆柱体结构等。

阀座3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举例来说,其可以为块体结构、柱体结构等。

为了提高原油取样作业效果,可以将阀体1上的上端口、排液口、阀孔301同轴设置,并使管线接口的轴线与上端口、排液口、阀孔301的轴线相垂直。

为了保证阀体1与井口输油管线连接的紧固性,可以将阀体1以焊接的方式固定在输油管线上。

为了保证阀体1的上端口处的密封性,如附图1所示,该取样装置还包括:设置有第一阀针过孔,且与上端口连接的密封接头4,用于密封上端口。

为了实现阀针2在阀体1内的移动,可以将阀针2与第一阀针过孔螺纹连接。具体地,在阀针2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在第一阀针过孔的内壁上设置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转动阀针2,可以使阀针2的顶端暴露在阀体1外,且阀针2的顶端设置有手轮。

其中,手轮可以设置为中间带有方孔的环状结构,阀针2的顶端可以设置为与该方孔适配的方棱柱结构。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密封接头4与阀体1的上端口连接紧固,同时便于拆卸,可以将密封接头4与上端口螺纹连接。

具体地,可以在密封接头4的外壁上设置外螺纹,在上端口的内壁上设置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为了更好地保证阀针2与上端口之间的密封性,如附图1所示,该密封接头4包括:上连接段401、过渡段402、下连接段403。其中,上连接段401与阀针2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501,且上连接段401上套装有用于压紧第一密封件501的压帽6。下连接段403与上端口螺纹连接。

其中,过渡段402可以设置为与扳手相适配的六棱柱结构,以便工作人员转动该密封接头4。

第一密封件501可以为套装在阀针2上的尼龙垫,以保证阀针2与上端口之间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压帽6与上连接段401连接紧固,同时便于拆卸,可以将压帽6与上连接段401螺纹连接。

其中,上连接段401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压帽6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为了能够在安装过程中压紧第一密封件501,如附图1所示,该取样装置还包括:设置有第二阀针过孔的格兰7。该格兰7设置在第一密封件501与压帽6之间。

安装时,将格兰7放置在第一密封件501,随后,拧紧压帽6,使压帽6与格兰7相抵,进而将上连接段401上的第一密封件501压紧。

为了更好地保证下连接段403与上端口、阀座3与排液口之间的密封性,下连接段403与上端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502。阀座3与排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件503。

其中,第二密封件502和第三密封件503可以设置为中部带有通孔的尼龙垫,以保证下连接段403与上端口、阀座3与排液口之间的密封性。

具体地,可以将上端口设置为上下同轴连通的大径端口和小径端口,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二密封件502防止在大径端口和小径端口形成的台阶上,随后将下连接段403与小径端口连接,直至过渡段402的底端与阀体1的顶端相抵。

并且,可以将排液口设置为自上而下顺次同轴连通的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第三排液孔,该第二排液孔、第一排液孔、第三排液孔的内径逐渐增大。第三密封件503设置在第一排液孔与第二排液孔形成的台阶上。随后,将阀座3与第一排液孔连接,使阀座3的底端压紧该第三密封件503。

为了保证取样作业效果,可以将大径端口、小径端口、第一排液孔、第二排液孔、第三排液孔同轴设置。

为了保证阀座3与排液口连接紧固,同时便于拆卸、更换,可以将阀座3与排液口螺纹连接。

其中,阀座3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排液口的内壁上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

为了保证阀针2能够顺利且快速地插入阀座3的阀孔301,可以将阀针2的底端设置为锥体结构,只要保证阀针2与阀座3的结构相适配即可。其中,锥体部分的锥尖是朝下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取样装置有效地解决了气温较低时,油井取样冻堵的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原油外漏污染,提高了操作安全系数,减少了取样放空的环节,缩短了操作时间,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