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水力脉冲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61039发布日期:2019-04-20 04:0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水力脉冲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水力脉冲发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钻井勘探的深度越来越深,沿程水力损耗增大,井底钻头可用水马力下降,水力破岩、清岩的能力也随之减弱,造成深井钻井速度下降,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机械钻速成为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采用较多的是水力脉冲复合钻井技术,与钻头配套一冲脉射流提速工件,一定程度的提高了破岩效率。随着定向井斜度的增大,托压现象给钻井带来了很大影响,摩擦阻力增大,钻进困难,现有的水力脉冲发生器基本为一体式结构,易损坏部件不可更换,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部件损坏后可更换,抗冲蚀能力强,有效降低托压现象影响,延长使用寿命的一种新型水力脉冲发生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包括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内腔上部设有导流体,所述导流体下端设有叶轮座,所述叶轮座下方设有自激振荡喷嘴,所述叶轮座内偏心装有叶轮轴和叶轮,所述导流体内腔设有将管状本体内腔内流体引向叶轮一侧外缘的引流壁,所述引流壁上设有引流套,所述自激振荡喷嘴的内腔设有内套,所述管状本体内腔设有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位于导流体上方,所述内壳体的内壁呈中心对称的波浪形,内壳体内设有螺杆,螺杆与内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环空,用于流体通过时驱动螺杆转动,导流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底壁上设有泄流孔,螺杆下端与转盘中心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叶轮座、自激振荡喷嘴和内壳体分别与管状本体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元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本体的上端为进口端,管状本体的下端为出口端,进口端和出口端内壁均设有内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叶轮轴、叶轮座、自激振荡喷嘴均采用YG8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管状本体内部件损坏可更换,通过增设内套和引流套,提高抗冲蚀能力,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有效降低了托压现象影响,延长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管状本体、2是导流体、3是叶轮座、4是自激振荡喷嘴、5是叶轮轴、6是叶轮、7是引流套、8是内套、9是内壳体、10是螺杆、11是转盘、12是泄流孔、13是进口端、14是出口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水力脉冲发生器,包括管状本体1,所述管状本体1内腔上部设有导流体2,所述导流体2下端设有叶轮座3,所述叶轮座3下方设有自激振荡喷嘴4,所述叶轮座3内偏心装有叶轮轴5和叶轮6,所述导流体2内腔设有将管状本体1内腔内流体引向叶轮6一侧外缘的引流壁,所述引流壁上设有引流套7,所述自激振荡喷嘴4的内腔设有内套8,所述管状本体1内腔设有内壳体9,所述内壳体9位于导流体2上方,所述内壳体9的内壁呈中心对称的波浪形,内壳体9内设有螺杆10,螺杆10与内壳体9的内壁之间设有环空,用于流体通过时驱动螺杆10转动,导流体2与内壳体9之间设有转盘11,所述转盘11的底壁上设有泄流孔12,螺杆10下端与转盘11中心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体2、叶轮座3、自激振荡喷嘴4和内壳体9分别与管状本体1之间设有若干密封元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状本体1的上端为进口端13,管状本体1的下端为出口端14,进口端13和出口端14内壁均设有内螺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叶轮6、叶轮轴5、叶轮座3、自激振荡喷嘴4均采用YG8硬质合金材料制成。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