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7763发布日期:2019-05-17 19:2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埋槽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预埋槽道大都由槽钢和锚杆组成,其在模具上的安装往往采用每根槽道单独安装的方式,安装时,先根据设计图纸在模具上定位打孔,然后再安装槽道,此种安装方式,每段槽道至少需要在模具上打两个孔,采用螺栓在内螺母在外的方式在模具上定位固定槽道,每段槽道定位安装完成后,再进入预埋混凝土浇筑工序,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以下问题:

1)、现有的预埋槽道在安装时,每段槽道都需在模具上至少打两个孔,且开孔大小尺寸多为22mm×42mm,模具上打孔数量多,对模具损伤较大,降低了模具的使用寿命,且开口尺寸较大也更容易发生漏浆的风险;

2)、现有的预埋槽道需要每根槽道单独安装,效率慢,拖慢施工进度;

3)、矿山法中,为便于后期槽道在安装时,使用T型螺栓进行定位固定,需要前期在槽道上打孔,增加了前期槽道的加工工序,增加了工程成本;

4)、现有的预埋槽道在安装时,在模具上打孔数量较多,增加了人工成本,降低了施工效率,增大了出错率;

5)、现有的预埋槽道需要单根槽道单独安装,槽道的承载力及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6)、现有的预埋槽道在施工时,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先拧下螺母,再利用其他工具取下T型螺栓,需要两步操作,回收困难,操作步骤较为繁琐,且在取下T型螺栓的过程中可能会损伤管片表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对模具的损伤,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成本,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出错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现场施工的不安全性的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开口向下的槽钢,所述槽钢的顶部设有锚杆,两个所述槽钢的底面共面,两个所述槽钢之间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设有固定垫片,所述固定垫片的下表面与槽钢的底面共面,所述固定垫片上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母位于固定垫片的上侧。

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所述固定垫片呈L型。

所述固定垫片位于连接杆的中部。

所述螺母为盖形螺母。

所述连接杆位于槽钢的上侧。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将两个槽钢连接在一起,通过固定垫片上的螺栓、螺母固定在模具上,以槽道联结的方式减少槽道安装时对模具的开孔数,相比于现有的预埋槽道而言,在模具上的开孔数量减半,减少了对模具的损伤,保证了模具的使用寿命;能够在模具上一次固定两个槽道,不需每根槽道单独安装固定,提升了现场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由于在模具上的打孔的数量减少,出现打孔位置出错的次数也随之减少,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出错率;以槽道联结的方式组成双拼槽道组,同时也提高了槽道的承载力和对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只需拧下螺栓一步操作,即完成模具的拆除、螺栓的回收,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螺栓可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且在螺栓回收利用后,没有长余的工件部分,管片表面干净整洁,也降低了现场施工的不安全性;使用在矿山法中,不需在槽道上打孔,减少了槽道前期的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槽道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附图中标号:1、槽钢;2、锚杆;3、连接杆;4、固定垫片;5、螺栓;6、螺母;7、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开口向下的槽钢1,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有锚杆2,两个所述槽钢1的底面共面,两个所述槽钢1之间设有连接杆3,连接杆3将两个槽钢1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杆3上设有固定垫片4,所述固定垫片4的下表面与槽钢1的底面共面,所述固定垫片4上设有螺栓5,所述螺栓5上设有螺母6,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垫片4上的螺栓5、螺母6固定在模具7上。所述螺母6位于固定垫片4的上侧,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只需拧下螺栓5一步操作,即完成模具7的拆除、螺栓5的回收,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螺栓5可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且在螺栓5回收利用后,没有长余的工件部分,管片表面干净整洁,也降低了现场施工的不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以槽道联结的方式减少槽道安装时对模具7的开孔数,相比于现有的预埋槽道而言,在模具7上的开孔数量减半,减少了对模具的损伤,保证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相应的也降低了漏浆的风险;能够在模具7上一次固定两个槽道,不需每根槽道单独安装固定,提升了现场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由于在模具上的打孔的数量减少,出现打孔位置出错的次数也随之减少,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出错率;以槽道联结的方式组成双拼槽道组,同时也提高了槽道的承载力和对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矿山法中,不需在槽道上打孔,减少了槽道前期的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槽道加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按照设计图纸在模具7上开槽道安装定位孔;螺栓5穿过模具7上的定位孔,再穿过固定垫片4上的安装孔,用螺母6拧紧固定,完成本实用新型在模具7上的固定(如附图3所示),然后浇筑混凝土,待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将螺栓5拧下回收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所述连接杆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杆3沿槽钢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可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固定垫片4的牢固性,所述固定垫片4呈L型,固定垫片4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连接杆3上,另一个直角边用于安装螺栓5,能够保证固定垫片4自身与焊接的牢固性,且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在模具上的定位固定,所述固定垫片4位于连接杆3的中部,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在模具上的定位固定。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螺栓处漏浆,保证螺栓的顺利回收,所述螺母6为盖形螺母,盖形螺母能够保护螺栓5处不会发生漏浆,便于螺栓5的顺利回收利用。

进一步的,为了增加本实用新型锚固的牢固性,所述连接杆3位于槽钢1的上侧,能够加大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锚固的牢固性,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双拼槽道及固定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开口向下的槽钢1,所述槽钢1的顶部设有锚杆2,槽钢1与锚杆2之间可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的方式组成单根槽道。两个所述槽钢1的底面共面,两个所述槽钢1之间焊接有连接杆3,连接杆3将两个槽钢1连接在一起。优选的,所述连接杆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连接杆3沿槽钢1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可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连接杆3的端部可焊接在槽钢1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连接杆3的端部焊接于槽钢1的上侧,能够加大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锚固的牢固性,进而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所述连接杆3上焊接有固定垫片4,每个所述连接杆3上的固定垫片4的数量为一个,且固定垫片4的位置优选为连接杆3的中部,能够便于本实用新型在模具7上的定位固定。固定垫片4可采用与槽钢1的底面平行的板材,优选的,所述固定垫片4采用L型钣金件,固定垫片4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连接杆3上,另一个直角边用于安装螺栓5,用于安装螺栓5的安装孔与焊接点分离,能够保证固定垫片4自身与焊接的牢固性,且能够增加本实用新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本实用新型的承载力。固定垫片4的下表面与槽钢1的底面共面,所述固定垫片4上设有螺栓5、与螺栓5相适应的安装孔,螺栓5可采用内六角螺栓,拆装方便,所述螺栓5上安装有螺母6,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垫片4上的螺栓5、螺母6固定在模具7上。所述螺母6位于固定垫片4的上侧,待混凝土凝固完成后,只需拧下螺栓5一步操作,即完成模具7的拆除、螺栓5的回收,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螺栓5可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且在螺栓5回收利用后,没有长余的工件部分,管片表面干净整洁,也降低了现场施工的不安全性。优选的,所述螺母6为盖形螺母,盖形螺母能够保护螺栓5处不会发生漏浆,便于螺栓5的顺利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以槽道联结的方式减少槽道安装时对模具7的开孔数,相比于现有的预埋槽道而言,在模具7上的开孔数量减半,减少了对模具的损伤,保证了模具的使用寿命,相应的也降低了漏浆的风险;能够在模具7上一次固定两个槽道,不需每根槽道单独安装固定,提升了现场施工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及人工成本;由于在模具上的打孔的数量减少,出现打孔位置出错的次数也随之减少,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出错率;以槽道联结的方式组成双拼槽道组,同时也提高了槽道的承载力和对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在矿山法中,不需在槽道上打孔,减少了槽道前期的加工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槽道加工成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