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套管短节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9428发布日期:2019-07-17 05:07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口套管短节更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维修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井口套管短节更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修井作业过程中,热采注气作业更换井口频繁(稠油产量占采油厂原油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蒸汽驱井口定期需要更换或者因套管短接腐蚀损坏刺漏时,需要更换套管短节。

现场更换时,都采用人力操作。但在更换套管短接时消耗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大,现有专用工具存在各种弊端,难以使用。以我们统计的为例,2017年1月-2017年12月作业西区累计需更换套管短节井225口,一次成功更换套管短节163口,拆卸一次成功率仅为73.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该装置更换套管短节,缩短更换时间,降低职工劳动强度,实现快速稳定安全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井口套管短节更换装置,包括锁紧端、与锁紧端配合的扭矩端,所述的锁紧端内侧壁设有竖向设置的插接槽,插接槽沿周向间隔设置,插接槽内设有钳牙,插接槽的顶端设有压盖,钳牙与锁紧端的侧壁之间设有弹簧,锁紧端的顶端与扭矩端的底端均设有卡接牙、卡接槽,锁紧端的顶端与扭矩端的底端通过卡接牙、卡接槽卡接连接,扭矩端的侧壁上设有扭杠插孔。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锁紧端套接在需要更换的井口套管短节上,利用锁紧端内设有的钳牙夹持井口套管短节,再将扭矩端与锁紧端通过卡接牙、卡接槽卡接好,在扭杠插孔内插入扭杠,推动扭杠转动,带动扭矩端与锁紧端一起转动,从而卸下锁紧端套接的井口套管短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

(1)拆卸工具本体强度能承受较大扭矩。

(2)结构尽量简单紧凑,易于安装、使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便于保养。

(3)有较强的咬合力,强度高,可以承受较大扭矩情况下抱紧套管短节外壁。

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扭杠插孔为两个,两个扭杠插孔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扭矩端的两个扭杠插孔分担扭力,提高其抗扭性能。

所述的扭杠插孔为条状孔,扭杠插孔的顶端与底端为弧形。

扭杠插孔为条状孔,便于向其内插入扭杠,其底端的弧形,便于在底端支撑固定扭杠。

所述的扭杠插孔内插接的扭杠为钢管,钢管的手持端设有防滑胶套,钢管的插入端设有防滑销。

钢管为中空结构,可以减小扭杠的自重,方便携带及操作。防滑胶套在操作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防滑销则防止钢管的插入端从扭杠插孔内滑脱。

所述的锁紧端、扭矩端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扭矩把手、锁紧把手。

通过设置扭矩把手、锁紧把手,便于工作人员利用扭矩把手、锁紧把手操作本装置。

所述的扭矩把手、锁紧把手均为弧状。

通过将扭矩把手、锁紧把手均为弧状,减少其棱角,可以方便持握,另外还可以避免棱角对操作人员形成刮蹭。

所述的钳牙与锁紧端的侧壁之间设有弧板状弹簧,钳牙的背面设有弹簧卡槽,弹簧卡槽内卡接弧板状弹簧。

通过设置弧板状弹簧,使钳牙能更好地咬合固定井口套管短节。设置弹簧卡槽,便于利用弹簧卡槽对弧板状弹簧卡接固定,防止弧板状弹簧滑动错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端的仰视图。

图3是图2中的锁紧端卸掉压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钳牙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弧板状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扭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 附图标记说明:1-扭矩端;2-锁紧端;3-扭杠插孔;4-扭矩把手;5-卡接牙;6-卡接槽;7-锁紧把手;8-钳牙;9-插接槽;10-压盖;11-固定栓;12-弹簧卡槽;13-弧板状弹簧;14-防滑胶套;15-扭杠;16-防滑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井口套管短节更换装置,由锁紧端2、与锁紧端2配合的扭矩端1组成;所述的锁紧端2内侧壁设有竖向设置的插接槽9,插接槽9沿周向间隔设置,插接槽9内设有钳牙8,插接槽9的顶端设有压盖10,压盖10通过固定栓11连接固定;钳牙8与锁紧端2的侧壁之间设有弹簧,锁紧端2的顶端与扭矩端1的底端均设有卡接牙5、卡接槽6,锁紧端2的顶端与扭矩端1的底端通过卡接牙5、卡接槽6卡接连接,扭矩端1的侧壁上设有扭杠插孔3。

本技术方案通过将锁紧端2套接在需要更换的井口套管短节上,利用锁紧端2内设有的钳牙8夹持井口套管短节,再将扭矩端1与锁紧端2通过卡接牙5、卡接槽6卡接好,在扭杠插孔3内插入扭杠15,推动扭杠15转动,带动扭矩端1与锁紧端2一起转动,从而卸下锁紧端2套接的井口套管短节。

所述的扭杠插孔3为两个,两个扭杠插孔3对称设置。

通过上述设置,扭矩端1的两个扭杠插孔3分担扭力,提高其抗扭性能。

所述的扭杠插孔3为条状孔,扭杠插孔3的顶端与底端为弧形。

扭杠插孔3为条状孔,便于向其内插入扭杠15,其底端的弧形,便于在底端支撑固定扭杠15。

结合图6可知,所述的扭杠插孔3内插接的扭杠15为钢管,钢管的手持端设有防滑胶套14,钢管的插入端设有防滑销16。

钢管为中空结构,可以减小扭杠15的自重,方便携带及操作。防滑胶套14在操作过程中起到防滑作用,防滑销16则防止钢管的插入端从扭杠插孔3内滑脱。

所述的锁紧端2、扭矩端1的外侧壁上分别设有扭矩把手4、锁紧把手7。

通过设置扭矩把手4、锁紧把手7,便于工作人员利用扭矩把手4、锁紧把手7操作本装置。

所述的扭矩把手4、锁紧把手7均为弧状。

通过将扭矩把手4、锁紧把手7均为弧状,减少其棱角,可以方便持握,另外还可以避免棱角对操作人员形成刮蹭。

结合图4、图5可知,所述的钳牙8与锁紧端2的侧壁之间设有弧板状弹簧13,钳牙8的背面设有弹簧卡槽12,弹簧卡槽12内卡接弧板状弹簧13。

通过设置弧板状弹簧13,使钳牙8能更好地咬合固定井口套管短节。设置弹簧卡槽12,便于利用弹簧卡槽12对弧板状弹簧13卡接固定,防止弧板状弹簧13滑动错位。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1)拆卸工具本体强度能承受较大扭矩。

(2)结构尽量简单紧凑,易于安装、使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便于保养。

(3)有较强的咬合力,强度高,可以承受较大扭矩情况下抱紧套管短节外壁。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