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132发布日期:2019-08-07 01:22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道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掌子面岩崩是矿井建设和生产中的安全风险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岩石力学和采矿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矿山开采以前,岩层都处于原始应力状态,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使围岩的原始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应力重新分布,临近采空区作业区域受地压影响应力重新分布,顶板完整稳固性好的掌子面岩层受应力作用弯曲下沉,在掌子面中部形成“弓”字形,当掌子面“弓”形岩层弹性应变能超过岩层弯曲极限时,突然弹射抛掷,弹射抛掷时间及危害程度难以预测监控,威胁人员及设备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保障岩崩掌子面施工安全,避免岩崩过程中弹射的岩块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机构,所述的防护机构两侧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上端与防护机构侧边铰接,下端与隧洞地面接触固定,所述的防护机构底部设有支脚;

所述的防护机构由第一防护网与第二防护网组成,第一防护网包括外围的第一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一框架内的网板,第二防护网包括外围的第二框架以及设置在第二框架内的网板;

所述的第一框架两侧设有纵向的条形槽,条形槽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框架的底边上,条形槽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槽,所述的第二框架顶部两端位置上设有缺口,缺口内铰接设有铰接块,铰接块一端与缺口内壁铰接,另一端上设有凸块,凸块设置在导向槽内,实现第一防护网与第二防护网的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框架的上水平段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通孔。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脚采用伸缩式结构,支脚底部设有垫板。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框架两侧设有固定块,支撑杆与固定块铰接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采用圆柱结构体,凸块的截面直径与导向槽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铰接块通过销轴与缺口内壁铰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掌子面安装防护网机构,实现人员、设备在掌子面岩崩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有效的解决了岩崩导致的岩石弹射抛掷伤人的可能性,极大的提高了井下高应力集中区的施工安全,保障了矿山生产稳定;

(2)矿房退采时局部区域三面临近空区,为发生岩崩高应力集中区,随时可能发生岩崩,不可避开,造成高应力集中区回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因素,严重时导致高应力集中区无法实施回采造成资源浪费;防护网机构能够在确保高应力集中区作业安全的前提下资源得到有效的回采利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护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护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缺口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9为本实用新型防护机构展开过程中的第一防护网与第二防护网连接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护机构1,支撑杆2,支脚3,垫板301,第一防护网4,第二防护网5,通孔6,固定块7,第一框架8,第二框架8’,网板9,条形槽10,导向槽11,缺口12,铰接块13,凸块14,销轴15,核心土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9中,一种磷矿施工中的掌子面加固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机构1,所述的防护机构1两侧设有支撑杆2,支撑杆2上端与防护机构1侧边铰接,下端与隧洞地面接触固定,所述的防护机构1底部设有支脚3;

所述的防护机构1由第一防护网4与第二防护网5组成,第一防护网4包括外围的第一框架8以及设置在第一框架8内的网板9,第二防护网5包括外围的第二框架8’以及设置在第二框架8’内的网板9;

所述的第一框架8两侧设有纵向的条形槽10,条形槽10的下端延伸至第一框架8的底边上,条形槽10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槽11,所述的第二框架8’顶部两端位置上设有缺口12,缺口12内铰接设有铰接块13,铰接块13一端与缺口12内壁铰接,另一端上设有凸块14,凸块14设置在导向槽11内,实现第一防护网4与第二防护网5的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框架8的上水平段上设有多个等间距设置在同一水平位置上的通孔6。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脚3采用伸缩式结构,支脚3底部设有垫板301。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框架8两侧设有固定块7,支撑杆2与固定块7铰接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凸块14采用圆柱结构体,凸块14的截面直径与导向槽11的宽度相同。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铰接块13通过销轴15与缺口12内壁铰接。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在矿洞掘进过程中,预先掘进矿洞上半部分,并在掌子面上预留核心土16,然后通过将螺栓穿过通孔6并固定在掌子面上实现防护机构1在掌子面上的固定,接着掘进核心土16部分,并向下滑动第二防护网5,使防护机构1展开,滑动过程中,第一防护网4与第二防护网5的连接位置变化如图7-9所示,最终达到如图2所示的状态;

接着,施工人员穿过网板9在掌子面上设置炮孔,拆除防护机构1之后,进行装药爆破。

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掌子面安装防护网机构,实现人员、设备在掌子面岩崩时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有效的解决了岩崩导致的岩石弹射抛掷伤人的可能性,极大的提高了井下高应力集中区的施工安全,保障了矿山生产稳定;矿房退采时局部区域三面临近空区,为发生岩崩高应力集中区,随时可能发生岩崩,不可避开,造成高应力集中区回采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等因素,严重时导致高应力集中区无法实施回采造成资源浪费;防护网机构能够在确保高应力集中区作业安全的前提下资源得到有效的回采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