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4418发布日期:2019-07-24 09:1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管,具体是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属于管道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油田指原油生产的特定区域,有时为特定地域地下集聚的油层的总称。广义上把几个油区合在一起称为油田,例如大庆油田,英国的北海油田,苏联的秋明油田等,油田是地下天然存在的碳化氢,地表条件下则呈液体,人们把这种液体命名为石油,在进行油气开发时,油气井固井后通常直接进行开采,在开采时可能会出现井喷的情况,井喷并非突然发生,而使经过溢流和井涌后才会发展成为井喷,在井喷前只要发现及时,采取合理措施,是可以进行预防的。

但现有的油田的油田井内的油管大都具有防井喷的功能,在发现油田井出现有溢流情况时,由于油管自身无法进行井喷的预防,因此无法及时的进行处理,需要由其余地方调取防井喷的设备,此区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油田井可能会由溢流演变成井喷,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包括管体、撑板、第一污泥泵、第二污泥泵、法兰、端盖、防喷塞、螺栓、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管体包括内管、外管和中间管,所述内管、中间管和外管依次贴合固定在一起,所述中间管内开有环形空腔,所述内管的底端处开有多个与中间管的空腔相互连通的液孔,所述管体的顶端固接有法兰,所述端盖底面的中心处固接有防喷塞,所述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管体顶端的法兰上,靠近所述管体顶端的管体外壁固接有撑板,所述撑板的顶面安装有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所述管体顶端处的外壁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的一端穿过管体的外管、中间管和外管延伸至管体的流道内,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穿过管体的外管延伸至中间管的空腔内,所述第一污泥泵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污泥泵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出液管的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污泥泵与进液管连接的管道以及第二污泥泵与出液管连接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进液管、出液管、内管和外管均为无缝钢管,且所述外管的外壁涂有防锈漆。

优选的,所述撑板为圆环状,且所述撑板的顶面贴附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10mm。

优选的,所述防喷塞为橡胶塞,且所述橡胶塞的外壁贴附安装有膨胀阻水胶条。

优选的,所述端盖为碳钢板,所述端盖的顶面中心处固接有拉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为放置在油田井井口处的管道,在油田井出现溢流情况时,可使管体上的第一污泥泵和第二污泥泵工作,第一污泥泵工作时,使得泥浆注入油田井内,有利于地下层内压力的平衡,第二污泥泵工作时,有利于将油田井内的液体抽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井喷情况的产生;

2、本实用新型含有端盖,端盖的底面安装有防喷塞,在油田井出现溢流时,可将端盖盖在管体上,有利于阻挡油田井内物质的喷出,有利于降低井喷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中:1、管体,2、撑板,3、第一污泥泵,4、第一单向阀,5、螺栓,6、端盖,7、防喷塞,8、法兰,9、出液管,10、第二单向阀,11、第二污泥泵,12、进液管,101、外管,102、内管,103、液孔,104、空腔,105、中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油田用防井喷油管,包括管体1、撑板2、第一污泥泵3、第二污泥泵11、法兰8、端盖6、防喷塞7、螺栓5、进液管12和出液管9,所述管体1包括内管102、外管101和中间管105,所述内管102、中间管105和外管101依次贴合固定在一起,便于提高装置的抗压能力,所述中间管105内开有环形空腔104,所述内管102的底端处开有多个与中间管105的空腔104相互连通的液孔103,便于将油田井内液体的引出,便于油田井内压力的平衡,所述管体1的顶端固接有法兰8,所述端盖6底面的中心处固接有防喷塞7,所述端盖6通过螺栓5安装在管体1顶端的法兰8上,便于端盖6的安装固定,便于降低油田井井喷时井内物质的喷出,靠近所述管体1顶端的管体1外壁固接有撑板2,便于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的安装,所述撑板2的顶面安装有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所述管体1顶端处的外壁安装有进液管12和出液管9,所述进液管12的一端穿过管体1的外管101、中间管105和外管101延伸至管体1的流道内,便于将泥浆引入管体1内,有利于平衡地下层的压力,所述出液管9的一端穿过管体1的外管101延伸至中间管105的空腔104内,便于油田井内液体的引出,有利于油田井内压力的平衡,所述第一污泥泵3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进液管1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污泥泵11的输入端通过管道与出液管9的一端连接,所述管体1的长度足够长。

所述第一污泥泵3与进液管12连接的管道以及第二污泥泵11与出液管9连接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单向阀4和第二单向阀10,避免油田井内部的压力将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损坏;所述进液管12、出液管9、内管102和外管101均为无缝钢管,且所述外管101的外壁涂有防锈漆,便于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所述撑板2为圆环状,且所述撑板2的顶面贴附安装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10mm,便于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工作时的减震;所述防喷塞7为橡胶塞,且所述橡胶塞的外壁贴附安装有膨胀阻水胶条,便于井喷时,油田井内物体的阻挡;所述端盖6为碳钢板,所述端盖6的顶面中心处固接有拉环,便于将端盖6吊至管体1的法兰8上。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装置固定安装在在油田井的井口,此时撑板2的底面与地面相触,在然后将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并将第一污泥泵3的输入端与泥浆池连接,当油田井出现溢流等非正常情况时,此时通过控制开关使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工作,第一污泥泵3工作时,将泥浆池内的泥浆由管体1上的进液管12注入到油田井内,此时泥浆和平衡地下地层的压力,从而降低地下层的压力,同时在第二污泥泵11的作用下,使得管体1内的液体和气体由管体1内管102底端的液孔103引入到中间管105的空腔104内,然后由出液管9排到油田井之外,在从而使油田井内的压力降低,配合第一污泥泵3同时使用,可有效的降低油田井井喷情况的产生,同时为减小井喷造成的伤害,在井喷的前期,可将端盖6盖在管体1顶端的法兰8上,通过螺栓5将端盖6固定,此时端盖6底面的防喷塞7将油田井井口塞住,当油田井发生井喷时,端盖6可有效的阻挡油田井内的物质喷出,从而有利于降低井喷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一污泥泵3和第二污泥泵11均采用南京科莱尔泵业有限公司购买的CP750-6S型污泥泵,其配套电源电路由厂家提供。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