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7070发布日期:2019-08-07 01:2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现阶段公路隧道施工范围越来越广,开挖断面也越来越大,面临的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公路大断面隧道上方存在大量暗埋管线,隧道上方有诸如建筑、横穿隧道等构筑物,以及隧道处于上软下硬地层等,此时需严格控制拱顶的竖向位移,而普通的拱顶注浆加固方式无法实施,或者成本昂贵。同时,现阶段对于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主要为三台阶预留核心土法、三联拱双侧洞法和预留侧边土法,存在作业空间狭小、单块开挖面积大、施工不灵活、进度缓慢以及围岩变形大、不稳定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下台阶、两个导洞、扣顶、初期支护层、二次衬砌、锁脚锚杆、超前小导管及仰拱。

导洞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洞设置导洞超前锚杆、导洞初期支护、冠梁及导洞填充注浆,导洞初期支护位于导洞内岩体表面,冠梁位于导洞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

扣顶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扣顶的两端与冠梁固定连接;锁脚锚杆位于隧道下方两侧的岩体内,初期支护层位于隧道侧壁下部的岩体表面,初期支护层与扣顶闭合连接成拱门状,二次衬砌设置于初期支护层与扣顶的内表面,仰拱位于下台阶的岩体表面,超前小导管布设在扣顶上方。

沿隧道上台阶、下台阶中线设置临时支护。

进一步地,扣顶与初期支护层均由型钢钢架、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钢筋网片布置于型钢钢架内外表面,混凝土填充于型钢钢架、钢筋钢筋网片与围岩之间,混凝土包裹型钢钢架与钢筋网片。

进一步地,锁脚锚杆与导洞超前锚杆均选用L型倒刺锚杆,锁脚锚杆的锚固头焊接于初期支护层的型钢钢架,锁脚锚杆长度为3m。

进一步地,型钢钢架由钢拱架之间焊接纵筋组成。

进一步地,扣顶处于导洞内部分的厚度大于扣顶处于导洞外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地,仰拱包括钢筋网及包裹钢筋网的混凝土,仰拱呈弧形,仰拱上表面设置仰拱填充物。

进一步地,二次衬砌内靠近初期支护层一侧布设钢筋网,二次衬砌的外表面与初期支护层的内表面、扣顶的内表面之间铺设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采用双侧导洞支护,与隧道断面支护相对独立,施工更高效;拱顶采用扣顶支护,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施工期间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设置临时中隔支护,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实施初期支护层之前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双侧导洞支护结构位于下层硬岩中,增加了脚座力,提高了拱盖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倒刺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型钢钢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为:1-上台阶、2-下台阶、3-导洞、4-扣顶、5-初期支护层、6-二次衬砌、7-锁脚锚杆、8-超前小导管、9-仰拱、11-临时支护、31-导洞超前锚杆、32-导洞初期支护、33-冠梁、34-导洞填充注浆、41-钢拱架42-纵筋、91-仰拱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技术方案如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包括隧道开挖部分的上台阶1、下台阶2、两个导洞3、扣顶4、初期支护层5、二次衬砌6、锁脚锚杆7、超前小导管8及仰拱9。

导洞3位于隧道两侧的中部,导洞3设置导洞超前锚杆31、导洞初期支护32、冠梁33及导洞填充注浆34,导洞初期支护32位于导洞3内岩体表面,冠梁33位于导洞3底部远离隧道中心的一角。

扣顶4位于隧道上方的岩体表面,扣顶4的两端与冠梁33固定连接;锁脚锚杆7位于隧道下方两侧的岩体内,初期支护层5位于隧道侧壁下部的岩体表面,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闭合连接成拱门状,二次衬砌6设置于初期支护层5与扣顶4的内表面,仰拱9位于下台阶2的岩体上,超前小导管8布设在扣顶上方。

沿隧道上台阶1、下台阶2中线设置临时支护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软下硬大断面隧道双侧洞CRD法施工结构,采用双侧导洞支护,与隧道断面支护相对独立,施工更高效;拱顶采用扣顶支护,且设置超前小导管,从管里进行注浆形成注浆圈加固,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施工期间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设置临时中隔支护,有效防止上层软弱围岩在实施初期支护层之前竖向过大变形,保证施工安全;双侧导洞支护结构位于下层硬岩中,增加了脚座力,提高了拱盖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扣顶4与初期支护层5均由型钢钢架、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钢筋网片布置于型钢钢架内外表面,混凝土填充于型钢钢架、钢筋网片与围岩之间,混凝土包裹型钢钢架与钢筋网片。

进一步地,锁脚锚杆7与导洞超前锚杆31均选用L型倒刺锚杆(见图3),锁脚锚杆7的锚固头焊接于初期支护层5的型钢钢架,锁脚锚杆7长度为3m。

锚固头焊接于型钢钢架上,使其形成整体,抑制型钢钢架向拱内变形的趋势。

型钢钢架、钢筋网片及混凝土组成的扣顶均匀密实,有效地阻碍了拱顶软弱围岩的竖向变形,为下台阶的施工提供了安全保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型钢钢架由钢拱架41之间焊接纵筋42组成。

为便于分层施工,钢拱架是由多段连接形成。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扣顶4处于导洞内部分的厚度大于扣顶4处于导洞3外部分的厚度。

扣顶的脚部增加厚度即增强了强度,进而避免扣顶脚部应力集中发生破坏。下厚上薄的结构既保障支撑强度又节约材料。

进一步地,仰拱9包括钢筋网及包裹钢筋网的混凝土,仰拱呈弧形,仰拱上表面设置仰拱填充物91。

进一步地,二次衬砌6内靠近初期支护层5一侧布设钢筋网,二次衬砌6的外表面与初期支护层5的内表面、扣顶4的内表面之间铺设防水层。

防止地下水由隧道侧壁渗透流入二衬甚至隧道内部,进而破坏隧道结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