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77700发布日期:2019-03-08 23:54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属于油气资源钻井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的发展,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当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对人类的发展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采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的重要。物探钻头作为钻井勘探油气的主要装备,在勘探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大部分的钻井勘探公司都采用单一齿形的物探钻头勘探油气,钻头上所使用的合金齿基本上都是球形齿或者锥形齿。单一布齿结构的物探钻头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地层,不同地层使用同种布齿结构的钻头在钻井的效率不同。针对典型岩层的地区,所使用的物探钻头没有特定的布齿结构,导致钻井的效率低,增加了钻井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一些典型页岩地层的地区,提出了一种能提高钻井效率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页岩地层钻头破岩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

本发明实现其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主要由一号双抛物线齿、一号单抛物线齿、二号双抛物线齿、二号单抛物线齿、一号球形齿、二号球形齿、三号球形齿、四号球形齿、五号球形齿、六号球形齿、钻头端面、钻头锥面组成;所述一号双抛物线齿布置在钻头端面中心区域,一号双抛物线齿的中心与钻头端面中心的距离为e,所述的距离e小于等于钻头端面半径的十分之一;所述的一号单抛物线齿、二号双抛物线齿、二号单抛物线齿由内到外按顺时针顺序依次布置在钻头端面,一号单抛物线齿的中心与钻头端面中心的距离为r2,二号双抛物线齿的中心与钻头端面中心的距离为r3,二号单抛物线齿的中心与钻头端面中心的距离为r4,其中r2、r3、r4的大小关系为r2<r3<r4,钻头端面的齿形布置,保证了九成的井底覆盖率;所述钻头锥面与钻头端面的夹角为45°;所述的一号球形齿、二号球形齿、三号球形齿、四号球形齿、五号球形齿、六号球形齿均布在钻头锥面。

所述一号单抛物线齿、二号单抛物线齿均由单抛物线沿着中心线旋转180°所得,单抛物线的数学公式为y=a-ax2/b2,其中参数a表示单抛物线的高度,参数a的值根据地层的性质确定,地层越硬,参数a的值越小,参数b根据一号单抛物线齿和二号单抛物线齿的直径确定。

所述一号双抛物线齿、二号双抛物线齿剖面的双抛物线是由两条抛物线组成,一号双抛物线齿和二号双抛物线齿均由双抛物线沿着中心线旋转180°得到,对于组成双抛物线的两条抛物线公式均为y=m-m(x-a)2/a2,其中的参数m根据地层的性质所确定,地层越硬,参数m的值越小,双抛物线齿的参数a与地层的软硬有关,地层越软,参数a的值越小,破岩效率越高。

物探冲击钻头上的布齿结构,一号双抛物线齿、一号单抛物线齿、二号双抛物线齿、二号单抛物线齿布置在钻头端面;一号球形齿、二号球形齿、三号球形齿、四号球形齿、五号球形齿、六号球形齿均布在冲击物探钻头锥面。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钻头合金齿采用球形齿、单抛物线齿和双抛物线齿混合布置,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和抗冲击特性;2.该布齿方案,针对以页岩为主的地层的破岩钻进,可提高物探钻头的使用寿命;3.各个切削齿均匀布置在钻头端部,保证了九成的井底覆盖率,钻头受力状况好,钻进破岩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周向布齿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径向布齿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单抛物线齿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抛物线齿半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钻头体上的布齿结构图;

图中:1.一号双抛物线齿;2.一号单抛物线齿;3.二号双抛物线齿;4.二号单抛物线齿;5.一号球形齿;6.二号球形齿;7.三号球形齿;8.四号球形齿;9.五号球形齿;10.六号球形齿;11.钻头端面;12.钻头锥面;13.六颗球形齿径向上的投影;14.单抛物线;15.双抛物线;16.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主要由一号双抛物线齿1、一号单抛物线齿2、二号双抛物线齿3、二号单抛物线齿4、一号球形齿5、二号球形齿6、三号球形齿7、四号球形齿8、五号球形齿9、六号球形齿10、钻头端面11、钻头锥面12组成;所述一号双抛物线齿1布置在钻头端面11中心区域,一号双抛物线齿1的中心与钻头端面11中心的距离为e,所述的距离e小于等于钻头端面11半径的十分之一;所述的一号单抛物线齿2、二号双抛物线齿3、二号单抛物线齿4由内到外按顺时针顺序依次布置在钻头端面11,一号单抛物线齿2的中心与钻头端面11中心的距离为r2,二号双抛物线齿3的中心与钻头端面11中心的距离为r3,二号单抛物线齿4的中心与钻头端面11中心的距离为r4,其中r2、r3、r4的大小关系为r2<r3<r4,钻头端面11的齿形布置,保证了九成的井底覆盖率;所述钻头锥面12与钻头端面11的夹角为45°;所述的一号球形齿5、二号球形齿6、三号球形齿7、四号球形齿8、五号球形齿9、六号球形齿10均布在钻头锥面12。

如图3所示,所述一号单抛物线齿2、二号单抛物线齿4均由单抛物线14沿着中心线旋转180°所得,单抛物线14的数学公式为y=a-ax2/b2,其中参数a表示单抛物线14的高度,参数a的值根据地层的性质确定,地层越硬,参数a的值越小,参数b根据一号单抛物线齿2和二号单抛物线齿4的直径确定。

如图4所示,所述一号双抛物线齿1、二号双抛物线齿3剖面的双抛物线15是由两条抛物线组成,一号双抛物线齿1和二号双抛物线齿3均由双抛物线15沿着中心线16旋转180°得到,对于组成双抛物线15的两条抛物线公式均为y=m-m(x-a)2/a2,其中的参数m根据地层的性质所确定,地层越硬,参数m的值越小,双抛物线齿的参数a与地层的软硬有关,地层越软,参数a的值越小,破岩效率越高。

如图5所示,物探冲击钻头上的布齿结构,一号双抛物线齿1、一号单抛物线齿2、二号双抛物线齿3、二号单抛物线齿4布置在钻头端面11;一号球形齿5、二号球形齿6、三号球形齿7、四号球形齿8、五号球形齿9、六号球形齿10均布在冲击物探钻头锥面12。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针对页岩的冲击物探钻头的布齿结构,主要由单抛物线齿、双抛物线齿和球形齿组成;所述的钻头端面按照双抛物线齿、单抛物线齿、双抛物线齿、单抛物线齿的顺序由内到外依次布置,保证了九成的井底覆盖率;所述球形齿均匀布置在钻头锥面;所述单抛物线齿由单抛物线沿着中心线旋转180°所得;所述双抛物线齿剖面的双抛物线是由两条抛物线组成,双抛物线齿由双抛物线沿着中心线旋转180°得到。本发明针对典型页岩地层的地区,钻头合金齿采用球形齿、单抛物线齿和双抛物线齿混合布置,具有很强的耐磨性和抗冲击特性,该布齿方案,针对以页岩为主的地层的破岩钻进,可提高物探钻头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强;周操;马亚超;张文琳;谢豆;朱晶;伍家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石油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1.04
技术公布日:2019.03.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