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5754发布日期:2020-02-11 09:39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

二、

背景技术:

公路隧道支护结构常采用复合式衬砌,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对于土质围岩或软弱围岩段,初期支护的刚度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型钢拱架(或格栅拱架)+锚喷网联合初期支护形式,形成一种型钢混凝土结构。

型钢拱架是公路隧道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支护结构,是隧道初期支护中比较强的一种,主要适用于土质、软岩、岩石节理发育及断层破碎带等围岩的隧道。

由于隧道周围岩层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等特点,需要利用钢拱架对隧道进行支护,确保其稳定。但是由于公路隧道断面较大,型钢拱架具有容易扭曲的特点,其本身不能形成一种稳定的壳体结构。因此,在隧道结构设计中引入型钢混凝土的设计理念,可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型钢混凝土是一种组合式的高强结构,在国外的发展与应用比较普遍。受建筑行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在公路行业中对于型钢混凝土的应用也逐渐普遍,型钢混凝土不同于传统的钢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也能够节省钢材。

型钢混凝土中型钢不受含钢率的限制,型钢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可以高于同样外形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一倍以上,因而,可以减小隧道支护结构对隧道开挖空间的侵占,进而减小隧道开挖量,经济效益很大。型钢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已形成钢结构,具有较大的承载能力,能承受构件自重和一定的围岩荷载,有利于安全施工,加快施工速度。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延性比钢筋混凝土结构明显提高,尤其是实腹式型钢,因而此种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型钢混凝土组台结构较钢结构在耐久性、耐火等方面均胜一筹。混凝土外壳与钢结构共同受力,型钢混凝土结构较钢结构可节省钢材50%或者更多。

因此,型钢混凝土结构比普通混凝土构件的刚度明显提高。型钢混凝土有很好的延性及很大的耗能能力,可以很好的贯彻“新奥法”的设计理念。

这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降低了结构的用钢量,大幅减少了施工成本,有利于结构尽早发挥其刚度,有利于结构整体受力,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进而提高了工程质量。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技术不足,提供—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从而降低施工难度、造价,减少作业成本,同时提高工程质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衬砌结构通过架设型钢拱架对围岩进行支护,在围岩表面挂设一层钢筋网,型钢拱架外侧设置一层钢筋网,两层钢筋网之间采用连接钢筋连接,然后在钢拱架及钢筋网之间采用喷射混凝土浇筑密实。

采用这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既满足了隧道结构受力要求,也减少了隧道洞内的开挖工程量,大大提高了隧道支护结构的刚度,有效解决了土质围岩及软弱围岩的易变形问题,提高了结构的耐久性和抗震性,且结构简单,操作性强,成本较低,安装简便。

四、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图;

图中:型钢拱架1、第一层钢筋网2、第二层钢筋网3、连接钢筋4、喷射混凝土5。

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一种公路隧道型钢混凝土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隧道衬砌结构通过架设型钢拱架(1)对围岩进行支护,在围岩表面挂设第一层钢筋网(2),型钢拱架(1)外侧设置第二层钢筋网(3),第一层钢筋网(2)与第二层钢筋网(3)之间采用连接钢筋(4)连接,然后在钢拱架(1)及钢筋网(2)(3)之间采用喷射混凝土(5)浇筑密实。

工作原理:采用型钢、钢筋网及连接筋与混凝土一起组成了型钢混凝土结构,形成一种隧道衬砌结构,从而实现了支护结构的快速支撑作用,为土质及软岩隧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支护结构形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