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滚珠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91983发布日期:2020-04-07 20:35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特殊滚珠稳定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固井套管串下入扶正稳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特殊滚珠稳定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固井下入扶正装置种类繁多,按结构可分为滚轮式、滑块式、自动换向式等。不同结构和材质的扶正器,适用于不同类型偏磨的油井。然而,现有的滚轮式扶正器由于每个滚轮与井壁是线接触,接触面积大,且滚轮的销轴在受到周向阻力旋转时,销轴极易变形折断,从而使得滚轮不易转动甚至掉落失效。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串在扶正棱上螺旋状接触式排列,滚珠的摩擦阻力通过螺旋槽的分力传递给相接触的滚珠,阻碍了相邻滚珠的运动,使得在固井套管串下入阻力增大,增大了套管串下入的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殊滚珠稳定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特殊滚珠稳定器,包括稳定器管体,稳定器管体外壁设置有多个螺旋状的扶正棱,扶正棱上设置有扶正滚珠组,扶正滚珠组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周向并排设置的滚珠。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珠安装在设置于扶正棱表面的滚珠槽内,滚珠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滚珠的半径且小于滚珠的直径,滚珠凸出所述滚珠槽的槽口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每个扶正棱设有2~4个滚珠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珠的凸出高度约为滚珠半径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

进一步地,所述的扶正棱设有4~6条,且呈环形阵列均布。

进一步地,所述的扶正棱呈光滑的螺旋状,增加了扶正棱在圆周面上的面积,能在扶正棱上设置更多滚珠,减少摩擦阻力。

进一步地,所述的扶正棱,每两个棱之间形成了螺旋式流道,便于泥浆的排除以及固井水泥浆的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珠槽周向设置,且呈圆弧状,有利于滚珠全方位自由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稳定器管体和扶正棱采用整体式结构,且由铸钢或者由优质碳素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珠为轴承钢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稳定器为刚性整体式,其强度大于多部件的组装的扶正器,在井下复杂的环境不会发生断裂,滚珠脱落等异常情况。只有滚珠与井壁接触,减少了稳定器与井壁的接触面积。通过滚珠周向并排设置,使其不存在如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间的相互挤压的情况,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中:1-稳定器管体、2-扶正棱、3-滚珠、4-滚珠槽、5-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前”、“后”、“左”、“右”、“底”、“侧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特殊滚珠稳定器,包括稳定器管体1,稳定器管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稳定器管体1外壁设置有若干螺旋状的扶正棱2,且若干扶正棱2呈环形阵列均布,其中扶正棱2设有5条。每个扶正棱2上设置有扶正滚珠组,扶正滚珠组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周上并排设置的滚珠3。滚珠3在稳定器管体1的圆周上并排设置,使其不存在如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间的相互挤压,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至少两个滚珠3安装在设置于扶正棱2表面的滚珠槽4内,滚珠槽4周向设置,且呈圆弧状,其中每条扶正棱2的滚珠槽4设有2个。滚珠槽4的深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滚珠槽4的槽口宽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卡于滚珠槽4内的滚珠3全方位转动,且滚珠3凸出所述滚珠槽4的槽口设置,滚珠3露出高度约为滚珠3半径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同槽滚珠3之间不存在相互挤压,滚珠转动更灵活,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滚珠槽4的一端或两端与扶正棱2的侧面贯通形成开口,且贯通的端部设置有堵头5,安装时,先将滚珠3从扶正棱2的侧面开口放置在滚珠槽4内,并用堵头5将开口封闭,安装方便,堵头5可通过焊接于扶正棱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器管体1和扶正棱2采用整体式结构,且由铸钢或者由优质碳素钢制成,增强了稳定器的可靠性。所述的滚珠3为轴承钢球。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特殊滚珠稳定器,包括稳定器管体1,稳定器管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稳定器管体1外壁设置有若干螺旋状的扶正棱2,且若干扶正棱2呈环形阵列均布,其中扶正棱2设有6条。每个扶正棱2上设置有扶正滚珠组,扶正滚珠组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周上并排设置的滚珠3。滚珠3在稳定器管体1的圆周上并排设置,使其不存在如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间的相互挤压,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至少两个滚珠3安装在设置于扶正棱2表面的滚珠槽4内,滚珠槽4圆周上设置,且呈圆弧状,其中每条扶正棱2的滚珠槽4设有3个。滚珠槽4的深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滚珠槽4的槽口宽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卡于滚珠槽4内的滚珠3全方位转动,且滚珠3凸出所述滚珠槽4的槽口设置,滚珠3露出高度约为滚珠3半径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同槽滚珠3间不存在相互挤压,滚珠转动更灵活,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滚珠槽4的一端或两端与扶正棱2的侧面贯通形成开口,且贯通的端部设置有堵头5,安装时,将滚珠3从扶正棱2的侧面开口放置在安装槽4内,并用堵头5将开口封闭,安装方便,堵头5可通过焊接于扶正棱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器管体1和扶正棱2采用整体式结构,且由铸钢或者由优质碳素钢制成,增强了稳定器的可靠性。所述的滚珠3为轴承钢球。

实施例三

如图1、2所示,特殊滚珠稳定器,包括稳定器管体1,稳定器管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稳定器管体1外壁设置有若干呈螺旋状的扶正棱2,且若干扶正棱2呈环形阵列分布,其中扶正棱2设有4条。每个扶正棱2上设置有扶正滚珠组,扶正滚珠组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周上水平并排设置的滚珠3。滚珠3在稳定器管体1的圆周上水平并排设置,使其不存在如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间的相互挤压,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至少两个滚珠3安装在设置于扶正棱2表面的滚珠槽4内,滚珠槽4周向设置,且呈圆弧状,其中每条扶正棱2的滚珠槽4设有3个。滚珠槽4的深度大于滚珠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滚珠槽4的槽口宽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卡于滚珠槽4内的滚珠3全方位转动,且滚珠3凸出所述滚珠槽4的槽口设置,滚珠3露出高度约为滚珠3半径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同槽滚珠3间不存在相互挤压,滚珠转动更灵活,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滚珠槽4的一端或两端与扶正棱2的侧面贯通形成开口,且贯通的端部设置有堵头5,安装时,将滚珠3从扶正棱2的侧面开口放置在滚珠槽4内,并用堵头5将开口封闭,安装方便,堵头5可通过焊接于扶正棱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器管体1和扶正棱2采用整体式结构,且由铸钢或者由优质碳素钢制成,增强了稳定器的可靠性。所述的滚珠3为轴承钢球。

实施例四

如图1、2所示,特殊滚珠稳定器,包括稳定器管体1,稳定器管体1为内部中空的圆柱体,稳定器管体1外壁设置有若干螺旋状的扶正棱2,且若干扶正棱2呈环形阵列分布,其中扶正棱2设有5条。每个扶正棱2上设置有扶正滚珠组,扶正滚珠组包括两个及两个以上圆周上水平并排设置的滚珠3。滚珠3在稳定器管体1的圆周上并排设置,使其不存在如现有的滚珠扶正器滚珠间的相互挤压,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体的,至少两个滚珠3安装在设置于扶正棱2表面的滚珠槽4内,滚珠槽4水平设置,且呈圆弧状,其中每条扶正棱2的滚珠槽4设有4个。滚珠槽4的深度大于滚珠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滚珠槽4的槽口宽度大于滚珠3的半径且小于滚珠3的直径,卡于滚珠槽4内的滚珠3全方位转动,且滚珠3凸出所述滚珠槽4的槽口设置,滚珠3露出高度约为滚珠3半径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同槽滚珠3间不存在相互挤压,滚珠转动更灵活,减小了套管串下入的摩擦阻力。进一步的,滚珠槽4的一端或两端与扶正棱2的侧面贯通形成开口,且贯通的端部设置有堵头5,安装时,将滚珠3从扶正棱2的侧面开口放置在安装槽4内,并用堵头5将开口封闭,安装方便,堵头5可通过焊接于扶正棱2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稳定器管体1和扶正棱2采用整体式结构,且由铸钢或者由优质碳素钢制成,增强了稳定器的可靠性。所述的滚珠3为轴承钢球。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