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47236发布日期:2020-04-10 22:4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土层钻进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些工程工地现场,经常会有一些特殊搭建的设备,一般这种设备体型较大,在搭建时需要将设备固定在地面上,因此需要在地面上先打下用于固定的地桩,一般的地桩是通过螺纹钻头钻进土层里进行固定的,但是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螺纹钻头容易松动,使设备存在倒塌的安全隐患,并且不同的设备所连接的地桩也不同,在更换设备时需要重新打地桩,降低了工作效率,本发明阐述的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一般的地桩在长时间使用后,用于固定的螺纹钻头容易松动,使得设备存在倒塌的安全隐患,并且不同设备连接的地桩不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本例的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固连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端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端连接于需要固定的设备,所述连接杆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限位腔,所述固定杆上端伸入所述限位腔内,所述固定杆内环形阵列分布的设有开口朝外的四个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贯穿所述连接杆,所述固定杆内设有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内四个u型杆穿过所述连接孔连接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杆,需要安装其他设备时,只需要更换所述连接杆即可,进而能够快速的更换安装其他设备,所述固定杆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导滑腔,所述导滑腔内滑动设有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上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所述滑动轮下端连接有钻孔结构,所述滑动轮下滑时驱动所述连接结构内的四个所述u型杆,所述底板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连通槽,所述连通槽正对于所述导滑腔,所述传动腔内设有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螺纹连接于所述钻孔结构,启动所述驱动结构并通过螺纹传动带动所述钻孔结构下滑并钻井土层内,同时所述钻孔结构带动所述滑动轮下滑到所述传动腔内并与所述驱动结构连接,此时所述驱动结构驱动所述滑动轮,所述滑动轮与所述钻孔结构之间连接有滑动轴,进而所述滑动轮带动所述钻孔结构固定在土层内,所述驱动结构左右两端连接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驱动结构启动时驱动所述固定结构,并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有益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转动设于所述传动腔内的中间带轮,所述中间带轮后端啮合有连接齿轮,所述连接齿轮下端固连有电机轴,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内固设有电动机,所述电机轴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电动机,所述中间带轮与所述固定结构之间连接有连接带,所述中间带轮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钻孔结构内的滑动螺杆,所述滑动轴固连于所述滑动螺杆内,所述滑动轴上端固连于所述滑动轮,所述滑动轴下端连接于所述钻孔结构,所述中间带轮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啮合孔,所述滑动轮滑入所述啮合孔内并与所述中间带轮连接,启动所述电动机,进而通过所述电机轴带动所述连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带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带驱动所述固定结构,同时带动所述滑动螺杆下滑,进而将所述钻孔结构钻进土层内,同时通过所述滑动轴带动所述滑动轮下滑直到所述滑动轮与所述中间带轮连接,同时所述滑动轮下滑并驱动所述连接结构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当所述滑动轮与所述中间带轮连接时,所述中间带轮带动所述滑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滑动轴驱动所述钻孔结构固定于土层内。

有益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传动腔内的对称带轮,所述连接带连接于所述对称带轮与所述中间带轮之间,所述对称带轮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底板内左右对称且上下贯通的设有通孔,所述中间带轮转动并通过所述连接带带动所述对称带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螺栓下降并穿过所述通孔固定在土层内,所述固定螺栓上端将所述底板固定在地面上。

有益地,所述钻孔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滑动螺杆下侧的竖直钻头,所述滑动轴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竖直钻头,所述竖直钻头内设有齿轮腔,所述齿轮腔内转动设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固连于所述滑动轴,所述齿轮腔内环形阵列分布且转动设有四个从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于所述主动锥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远离所述滑动轴一端固连有固定螺杆,所述齿轮腔圆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四个开口朝外的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齿轮腔之间滑动设有侧向钻头,所述侧向钻头内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螺杆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杆伸入所述螺纹孔内并与所述侧向钻头螺纹连接,当所述滑动轮与所述中间带轮连接时,所述中间带轮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动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滑动轴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固定螺杆带动所述侧向钻头滑出所述齿轮腔,进而增大所述钻孔结构与土层内的固定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固定效果。

可优选的,所述底板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用于收纳所述竖直钻头。

有益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轮上端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端固连有四条拉绳,所述拉绳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所述拉绳上端分别固连于四个所述u型杆,所述拉绳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内环形阵列分布且开口朝外的设有四个弹簧槽,所述u型杆伸入所述弹簧槽内并与所述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轮下滑时带动所述转动块下滑,进而拉动所述拉绳并带动所述u型杆靠近所述固定杆滑动,进而所述u型杆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并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所述连接杆。

可优选的,所述u型杆与所述弹簧槽内壁之间固连有压缩弹簧,所述u型杆靠近所述固定杆滑动时压缩所述压缩弹簧,当所述滑动轮上滑时,松开所述拉绳,此时在所述压缩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u型杆远离所述固定杆滑动,进而张紧所述拉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自动的在地面土层内打桩,在土层内通过增大地桩与土层内的接触面积,进而来提高地桩的固定效果,在更换连接的设备时不需要重新打地桩,只需要更换相应的连接杆即可,进而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避免地桩多次拆装导致土层松动影响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的“e-e”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6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端固连有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上端连接有连接杆28,所述连接杆28上端连接于需要固定的设备,所述连接杆28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限位腔33,所述固定杆25上端伸入所述限位腔33内,所述固定杆25内环形阵列分布的设有开口朝外的四个连接孔34,所述连接孔34贯穿所述连接杆28,所述固定杆25内设有连接结构102,所述连接结构102内四个u型杆32穿过所述连接孔34连接所述连接杆28与所述固定杆25,需要安装其他设备时,只需要更换所述连接杆28即可,进而能够快速的更换安装其他设备,所述固定杆25内设有开口向下的导滑腔24,所述导滑腔24内滑动设有滑动轮22,所述滑动轮22上端连接于所述连接结构102,所述滑动轮22下端连接有钻孔结构100,所述滑动轮22下滑时驱动所述连接结构102内的四个所述u型杆34,所述底板11内设有传动腔15,所述传动腔15上侧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开口向上的连通槽26,所述连通槽26正对于所述导滑腔24,所述传动腔15内设有驱动结构103,所述驱动结构103螺纹连接于所述钻孔结构100,启动所述驱动结构103并通过螺纹传动带动所述钻孔结构100下滑并钻井土层内,同时所述钻孔结构100带动所述滑动轮22下滑到所述传动腔15内并与所述驱动结构103连接,此时所述驱动结构103驱动所述滑动轮22,所述滑动轮22与所述钻孔结构100之间连接有滑动轴17,进而所述滑动轮22带动所述钻孔结构100固定在土层内,所述驱动结构103左右两端连接有固定结构101,所述固定结构101将所述底板11固定在地面上,所述驱动结构103启动时驱动所述固定结构101,并将所述底板11固定在地面上。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驱动结构1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驱动结构103包括转动设于所述传动腔15内的中间带轮12,所述中间带轮12后端啮合有连接齿轮43,所述连接齿轮43下端固连有电机轴44,所述传动腔15下侧内壁内固设有电动机45,所述电机轴44下端动力连接于所述电动机45,所述中间带轮12与所述固定结构101之间连接有连接带21,所述中间带轮12内螺纹连接有所述钻孔结构100内的滑动螺杆16,所述滑动轴17固连于所述滑动螺杆16内,所述滑动轴17上端固连于所述滑动轮22,所述滑动轴17下端连接于所述钻孔结构100,所述中间带轮12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啮合孔27,所述滑动轮22滑入所述啮合孔27内并与所述中间带轮12连接,启动所述电动机45,进而通过所述电机轴44带动所述连接齿轮43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中间带轮1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连接带21驱动所述固定结构101,同时带动所述滑动螺杆16下滑,进而将所述钻孔结构100钻进土层内,同时通过所述滑动轴17带动所述滑动轮22下滑直到所述滑动轮22与所述中间带轮12连接,同时所述滑动轮22下滑并驱动所述连接结构102连接所述固定杆25与所述连接杆28,当所述滑动轮22与所述中间带轮12连接时,所述中间带轮12带动所述滑动轮2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滑动轴17驱动所述钻孔结构100固定于土层内。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固定结构1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固定结构101包括左右对称的设于所述传动腔15内的对称带轮19,所述连接带21连接于所述对称带轮19与所述中间带轮12之间,所述对称带轮19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0,所述底板11内左右对称且上下贯通的设有通孔18,所述中间带轮12转动并通过所述连接带21带动所述对称带轮19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固定螺栓20下降并穿过所述通孔18固定在土层内,所述固定螺栓20上端将所述底板11固定在地面上。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钻孔结构100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钻孔结构100包括设于所述滑动螺杆16下侧的竖直钻头42,所述滑动轴17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竖直钻头42,所述竖直钻头42内设有齿轮腔36,所述齿轮腔36内转动设有主动锥齿轮35,所述主动锥齿轮35固连于所述滑动轴17,所述齿轮腔36内环形阵列分布且转动设有四个从动锥齿轮41,所述从动锥齿轮41啮合于所述主动锥齿轮35,所述从动锥齿轮41远离所述滑动轴17一端固连有固定螺杆40,所述齿轮腔36圆形内壁内相连通的设有四个开口朝外的开槽38,所述开槽38与所述齿轮腔36之间滑动设有侧向钻头39,所述侧向钻头39内设有开口朝向所述固定螺杆40的螺纹孔37,所述固定螺杆40伸入所述螺纹孔37内并与所述侧向钻头39螺纹连接,当所述滑动轮22与所述中间带轮12连接时,所述中间带轮12转动并带动所述滑动轮22转动,进而通过所述滑动轴17带动所述主动锥齿轮3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从动锥齿轮41转动,进而通过所述固定螺杆40带动所述侧向钻头39滑出所述齿轮腔36,进而增大所述钻孔结构100与土层内的固定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固定效果。

有益地,所述底板11内设有开口向下的收纳槽14,所述收纳槽14用于收纳所述竖直钻头42。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所述连接结构1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连接结构102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轮22上端的转动块23,所述转动块23上端固连有四条拉绳29,所述拉绳29本身具有一定弹性,所述拉绳29上端分别固连于四个所述u型杆32,所述拉绳29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杆25,所述固定杆25内环形阵列分布且开口朝外的设有四个弹簧槽31,所述u型杆32伸入所述弹簧槽31内并与所述固定杆25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轮22下滑时带动所述转动块23下滑,进而拉动所述拉绳29并带动所述u型杆32靠近所述固定杆25滑动,进而所述u型杆32上端穿过所述连接孔34并连接所述固定杆25与所述连接杆28。

有益地,所述u型杆32与所述弹簧槽31内壁之间固连有压缩弹簧30,所述u型杆32靠近所述固定杆25滑动时压缩所述压缩弹簧30,当所述滑动轮22上滑时,松开所述拉绳29,此时在所述压缩弹簧30的弹力作用下带动所述u型杆32远离所述固定杆25滑动,进而张紧所述拉绳29。

以下结合图1至图6对本文中的一种用于地桩连接的土层钻进设备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初始时,固定螺栓20未与土层连接,此时竖直钻头42收纳与收纳槽14内,此时滑动轮22位于导滑腔24内并处于上极限位置,此时连接杆28与固定杆25未连接。

使用时,根据需要搭建的设备选择合适的连接杆28,并将固定杆25上端伸入限位腔33内,此时将底板11放在需要搭建的地面上,启动电动机45,进而通过电机轴44带动连接齿轮43转动,进而带动中间带轮12转动,进而通过连接带21带动对称带轮19转动,进而带动固定螺栓20下降穿过通孔18并固定在土层内,同时固定螺栓20上端将底板11固定在地面上。

中间带轮12转动同时带动滑动螺杆16下降,进而带动竖直钻头42钻进土层内,同时滑动螺杆16带动滑动轴17与滑动轮22下降,直到滑动轮22滑入啮合孔27内并与中间带轮12连接,此时中间带轮12转动并带动滑动轮22转动,进而通过滑动轴17带动主动锥齿轮35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锥齿轮41转动,进而通过固定螺杆40带动侧向钻头39滑出齿轮腔36,进而增大竖直钻头42与土层内的固定面积,进而能够提高固定效果。

滑动轮22下滑同时带动转动块23下滑,进而通过拉绳29拉动u型杆32并使u型杆32靠近固定杆25滑动,u型杆32上端穿过连接孔34并连接连接杆28与固定杆25,同时u型杆32压缩压缩弹簧30,直到滑动轮22与中间带轮12连接。

此时将设备与连接杆28连接即可,需要更换设备时,将连接杆28与设备拆开,由于拉绳29具有一定弹性,只需要手动拉动u型杆32使连接杆28与固定杆25脱离连接,更换相应的连接杆28并重新与固定杆25连接,将新的设备与新的连接杆28连接即可,不需要重新打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自动的在地面土层内打桩,在土层内通过增大地桩与土层内的接触面积,进而来提高地桩的固定效果,在更换连接的设备时不需要重新打地桩,只需要更换相应的连接杆即可,进而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可避免地桩多次拆装导致土层松动影响固定效果。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