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与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39864发布日期:2021-03-19 12: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钻杆(2)、热熔离心筒(5)和反井钻头(6),钻杆(2)、热熔离心筒(5)和反井钻头(6)同轴且由上至下依次连接;所述钻杆(2)的上部与孔口钻机(1)同轴连接;所述热熔离心筒(5)由内筒(501)和热熔筒(502)构成,并且内筒(501)和热熔筒(50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内筒(501)呈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状,且内筒(501)的两端具有螺纹,内筒(501)的上端与钻杆(2)螺纹连接,内筒(501)的下端与反井钻头(6)螺纹连接;所述热熔筒(502)呈中空圆筒状,热熔筒(502)同轴套设在内筒(501)外部,热熔筒(502)的顶端开口,热熔筒(502)的底部具有供内筒(501)穿出的通孔,热熔筒(502)和内筒(50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井壁修复材料的空腔,热熔筒(502)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液体排出孔(503);热融筒(502)的内壁面上焊接有与电缆(3)连接的电热丝(504);所述反井钻头(6)为一体成型式结构,反井钻头(6)的切削刃面朝上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排出孔(503)的直径5mm~1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504)选用铁铬铝合金电热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井钻头(6)由钻头本体(601)及套设在钻头本体(601)外部的钻头切削盘(602)组成,钻头本体(601)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钻头本体(601)的顶部具有螺纹,钻头切削盘(602)上预留排屑口(603),钻头切削盘(602)的切削刃面朝上布置。

5.一种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进行破损井壁修复,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常规测井方式确定井壁破损的确切位置和破损体积;

步骤2、在地面对所述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进行组装,并将井壁修复材料放置在热熔离心筒(5)的热熔筒(502)和内筒(501)之间形成的空腔中,此时井壁修复材料呈固态;

步骤3、通过孔口钻机(1)将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下放到井壁破损的位置,其中热熔离心筒(5)的位置与破损井壁(4)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步骤4、电阻丝(504)通电加热,此时孔口钻机(1)驱动整个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旋转,井壁修复材料受热融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液态井壁修复材料通过热熔离心筒(5)上的液体排出孔(503)甩到破损井壁(4)处,直至破损井壁(4)被井壁修复材料完全填满,整个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停止旋转;

步骤5、待井壁修复材料完全硬化,孔口钻机(1)带动整个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进行回转,并在回转时上提钻杆(2),通过反井钻头(6)对修复完的井壁进行修整,完成井壁的修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壁修复材料选用eva热熔胶。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修复破损井壁的装置与方法,属于地下成井工程领域,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连接且同轴布置的钻杆、热熔离心筒和反井钻头;热熔离心筒由内筒和热熔筒构成,二者之间形成用于容纳井壁修复材料的空腔,热熔筒的侧壁上均匀开设有液体排出孔;热融筒的内壁面上焊接有与电缆连接的电热丝;反井钻头的切削刃面朝上布置。电阻丝通电加热,此时孔口钻机驱动整个装置旋转,井壁修复材料受热融化由固态转化为液态,并通过液体排出孔甩到破损井壁处,直到破损井壁被井壁修复材料完全填满;待井壁修复材料完全硬化,孔口钻机带动整个装置进行回转,并上提钻杆,通过反井钻头对修复完的井壁进行修整,完成井壁修复。本发明能够高效、可靠的修复破损井壁。

技术研发人员:陈晨;刘昆岩;孟奕龙;聂帅帅;翟梁皓;李曦桐;陈勇;朱颖;潘栋彬;钟秀平;沈国军;王亚斐;马英瑞;李子涵;刘祥;侯星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21
技术公布日:2021.03.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