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9072发布日期:2021-02-09 21:22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煤矿是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一般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当煤层离地表远时,一般选择向地下开掘巷道采掘煤炭,此为井工煤矿,当煤层距地表的距离很近时,一般选择直接剥离地表土层挖掘煤炭,此为露天煤矿,我国绝大部分煤矿属于井工煤矿,煤矿范围包括地上地下以及相关设施的很大区域,煤矿是人类在开掘富含有煤炭的地质层时所挖掘的合理空间,通常包括巷道、井硐和采掘面等等,煤是最主要的固体燃料,是可燃性有机岩的一种,它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生长的繁茂植物,在适宜的地质环境中,逐渐堆积成厚层,并埋没在水底或泥沙中,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天然煤化作用而形成的。
[0003]
现有的专利(公共号:cn208749378u)公开了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横杆和防护网,所述底座的上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第一凹槽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下端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在实现本方案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1、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周围人员进行提醒,并且不能根据使用场所不同更换不同的警示标语,2、该装置在放置的时候不能实现很好的抓地力,很容易因为意外的碰撞造成装置的倾倒,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混凝土浇筑设备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1、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对周围人员进行提醒,并且不能根据使用场所不同更换不同的警示标语,2、该装置在放置的时候不能实现很好的抓地力,很容易因为意外的碰撞造成装置的倾倒,而提出的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包括警示牌和支撑柱,所述警示牌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光条,且支撑柱位于连接柱的下方,所述支撑柱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且支撑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且缓冲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警示牌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框,且固定框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固定框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内部设置有合页,所述连接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铁丝网,且铁丝网右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远离铁丝网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卡槽,且铁丝网的下方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方设置有横板,且横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
刺钉。
[0007]
进一步地,所述警示牌通过紧固螺栓与支撑柱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警示牌的水平线与横板的水平线之间相平行。
[0008]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条与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且反光条的外壁与支撑柱的前端表面之间为紧密贴合。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与卡槽之间为卡合连接,且卡块的外部尺寸与卡槽的内部尺寸之间相吻合。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与缓冲杆之间为套接,且弹簧的竖直中心线与缓冲杆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套与固定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且橡胶套呈对称状分布于固定框的左右两侧。
[0012]
进一步地,所述铁丝网与连接板之间为铰接,且合页呈对称状分布于连接板的上下两侧。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刺钉与横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刺钉呈等距状分布于横板的下方。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本实用新型通过警示牌、紧固螺栓、支撑柱和反光条,警示牌以提醒周围的施工人员进行避让,防止进入危险区域,并且可以对警示牌进行拆卸,更换不同的警示标语,同时反光条具有反光特性,能够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使用;
[0016]
(2)本实用新型通过卡块、弹簧、支撑脚和卡槽,卡块与卡槽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使两个防护装置进行连接,并且能够保证在连接的时候不会造成脱落,同时弹簧可以缓冲意外碰撞带来的冲击,较好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17]
(3)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框、橡胶套、连接板、铁丝网和刺钉,橡胶套可以防止周围人员意外磕碰,并且可以实现对铁丝网的折叠,在不使用的时候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同时刺钉可以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在放置的时候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警示牌;2-连接柱;3-紧固螺栓;4-支撑柱;5-反光条;6-卡块;7-缓冲杆;8-弹簧;9-支撑脚;10-固定框;11-橡胶套;12-连接板;13-合页;14-铁丝网;15-固定块;16-卡槽;17-连接件;18-横板;19-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
参照图1-3,一种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包括警示牌1和支撑柱4,警示牌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柱2,且连接柱2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紧固螺栓3,警示牌1通过紧固螺栓3与支撑柱4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且警示牌1的水平线与横板18的水平线之间相平行,警示牌1可以提醒周围的施工人员进行避让,防止进入危险区域,并且可以对警示牌1进行拆卸,更换不同的警示标语,支撑柱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反光条5,且支撑柱4位于连接柱2的下方,反光条5与支撑柱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且反光条5的外壁与支撑柱4的前端表面之间为紧密贴合,同时反光条5具有反光特性,能够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使用;
[0026]
支撑柱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卡块6,且支撑柱4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缓冲杆7,卡块6与卡槽16之间为卡合连接,且卡块6的外部尺寸与卡槽16的内部尺寸之间相吻合,卡块6与卡槽16之间的配合使用可以使两个防护装置进行连接,并且能够保证在连接的时候不会造成脱落,缓冲杆7的外部设置有弹簧8,且缓冲杆7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弹簧8与缓冲杆7之间为套接,且弹簧8的竖直中心线与缓冲杆7的中轴线之间相重合,同时弹簧8可以缓冲意外碰撞带来的冲击,较好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0027]
警示牌1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框10,且固定框10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套11,橡胶套11与固定框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合,且橡胶套11呈对称状分布于固定框10的左右两侧,橡胶套11可以防止周围人员意外磕碰,固定框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且连接板12的内部设置有合页13,连接板1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铁丝网14,且铁丝网14右侧设置有固定块15,铁丝网14与连接板12之间为铰接,且合页13呈对称状分布于连接板12的上下两侧,并且可以实现对铁丝网14的折叠,在不使用的时候不会占用较大的空间;
[0028]
固定块15远离铁丝网14中轴线的一侧设置有卡槽16,且铁丝网14的下方设置有连接件17,连接件17的下方设置有横板18,且横板18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刺钉19,刺钉19与横板18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刺钉19呈等距状分布于横板18的下方,同时刺钉19可以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在放置的时候更加稳定。
[0029]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首先将装置移动到使用区域,将两侧的支撑脚9放置在地面上,同时横板18下的刺钉19也会与地面接触,刺钉19在与地面接触的时候能够增加装置与地面之间的抓地力,使其放置时更加稳定,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将卡块6与卡槽16之间相连接,实现对多个防护装置进行连接,并且在连接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脱落,而设置在固定框10上的警示牌1可以对周围人员进行提醒,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旋动紧固螺栓3对警示牌1进行更换,可以更换不同的警示标语,而且橡胶套11可以避免周围人员意外磕碰在装置上,同时反光条5具有反光特性,能够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继续使用,
然后当装置不使用的时候,可以将警示牌1进行拆卸,其次通过合页13将铁丝网14进行弯曲,实现对装置的折叠,可以减少对空间的占用,这就是该煤矿用网状临时防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0030]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