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0904发布日期:2021-03-30 20:2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回收锚杆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锚杆被广泛用于煤矿巷道支护和铁路、公路、隧道、地铁、水利、海港、土木工程等非煤矿山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巷道锚固技术,充分利用了巷道围岩自身所固有的稳定能力,对原岩的扰动小,并且具有施工周期短和安全可靠等特性。现如今,工程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锚杆(索)的应用更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目前使用的树脂锚固式螺纹钢锚杆,随着巷道围岩的变形损伤,锚杆锚固力很快衰减,甚至丧失;并且杆体作为一次性消耗用品,在巷道报废后一般都留在煤(岩)体内,这些弊端制约了锚杆支护的推广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实现锚杆的回收利用,降低支护成本,提高锚杆支护的经济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包括可回收杆体、连接套筒、不可回收杆体、胀裂环和带螺母胀裂椎体;可回收杆体的第二端以及不可回收杆体的第一端分别卡接在连接套筒的两端;不可回收杆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胀裂环固定套设在不可回收杆体上,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带螺母胀裂椎体的外径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内径与不可回收杆体的外径配合,第二端设置有与外螺纹配合的螺母,带螺母胀裂椎体螺纹套设在不可回收杆体上,第一端插入胀裂环和不可回收杆体围合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和不可回收杆体的外径相等,且均与连接套筒的内径配合,可回收杆体的第二端以及不可回收杆体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凸起的卡块;连接套筒自端面向内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卡槽的尽头设置扇形槽,扇形槽的旋转方向与进锚方向相同;卡块穿过卡槽,在扇形槽内旋转并卡紧。

进一步地,连接套筒内设置有隔离段,隔离两侧的卡槽和扇形槽。

进一步地,扇形槽的旋转角为90°。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和不可回收杆体上的卡块均为两个,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胀裂环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上套设有托板和螺母。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进行锚固作业前,将可回收杆体、连接套筒、不可回收杆体、胀裂环和带螺母胀裂椎体进行连接,锚杆安装完成后,将带螺母胀裂椎体的一端顶入钻洞,旋转可回收杆体、连接套筒、不可回收杆体和胀裂环,将胀裂环与带螺母胀裂椎体不断拧紧,随着胀裂环与带螺母胀裂椎体逐步扣死,带螺母胀裂椎体将胀裂环挤压膨胀开来,胀裂环外壁不断膨胀,紧贴孔壁围岩,利用摩擦阻力实现围岩锚固稳定。锚固作业完成后,将可回收杆体从连接套筒中拔出,实现部件回收。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将机械式锚杆胀壳原理与卡接自锁原理相结合,既实现了锚杆部件的可回收重复利用,回收后可回收杆体无需再次修复使用,节省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又保留了涨壳式锚杆承载速度快,锚固力大,位移量小的优点,结构简便,易操作,降低施工强度,无需专门的拆卸工具,同时还可以在杆体设计标记,方便回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的整体图;

图2为可回收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套筒的主视图;

图4为连接套筒的侧视图;

图5为不可回收杆体和胀裂环的配合图;

图6为胀裂环的侧视图;

图7为带螺母胀裂椎体的主视图;

图8为带螺母胀裂椎体的侧视图。

图中:1-可回收杆体;2-连接套筒;2.1-卡槽;2.2-扇形槽;2.3-隔离段;3-不可回收杆体;3.1-外螺纹;4-胀裂环;4.1-排气孔;5-带螺母胀裂椎体;5.1-螺母;6-卡块;7-托板;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包括可回收杆体1、连接套筒2、不可回收杆体3、胀裂环4和带螺母胀裂椎体5;可回收杆体1的第二端以及不可回收杆体3的第一端分别卡接在连接套筒2的两端;不可回收杆体3的第二端设置有外螺纹3.1;胀裂环4固定套设在不可回收杆体3上,内径自第二端向第一端逐渐减小;带螺母胀裂椎体5的外径自第一端向第二端逐渐增大,内径与不可回收杆体3的外径配合,第二端设置有与外螺纹3.1配合的螺母5.1,带螺母胀裂椎体5螺纹套设在不可回收杆体3上,第一端插入胀裂环4和不可回收杆体3围合成的空间内。

进行锚固作业前,将可回收杆体1、连接套筒2、不可回收杆体3、胀裂环4和带螺母胀裂椎体5进行连接,锚杆安装完成后,将带螺母胀裂椎体5的一端顶入钻洞,旋转可回收杆体1、连接套筒2、不可回收杆体3和胀裂环4,将胀裂环4与带螺母胀裂椎体5不断拧紧,随着胀裂环4与带螺母胀裂椎体5逐步扣死,带螺母胀裂椎体5将胀裂环4挤压膨胀开来,胀裂环4外壁不断膨胀,紧贴孔壁围岩,利用摩擦阻力实现围岩锚固稳定。锚固作业完成后,将可回收杆体1从连接套筒2中拔出,实现部件回收。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的外径相等,且均与连接套筒2的内径配合,可回收杆体1的第二端以及不可回收杆体3的第一端均设置有凸起的卡块6;连接套筒2自端面向内设置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2.1,卡槽2.1的尽头设置扇形槽2.2,扇形槽2.2的旋转方向与进锚方向相同;卡块6穿过卡槽2.1,在扇形槽2.2内旋转并卡紧。旋转进锚时,卡块6卡在扇形槽2.2,保证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不会从连接套筒2脱出,锚固作业完成后,连接套筒2和不可回收杆体3均被固定在钻洞,反向旋转可回收杆体1进行退锚,可回收杆体1可直接从连接套筒2中脱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将旋转退锚结构与自锁连接结构相结合,简化安装拆卸过程减少工人的体力劳动和作用时间。

进一步地,连接套筒2内设置有隔离段2.3,隔离两侧的卡槽2.1和扇形槽2.2。

进一步地,扇形槽2.2的旋转角为90°,以保证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有足够的卡接角度,避免锚杆轻微反转,造成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从连接套筒2中脱离。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上的卡块6均为两个,对称设置,以提高可回收杆体1与连接套筒2之间以及不可回收杆体3与连接套筒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胀裂环4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4.1,以保证带螺母胀裂椎体5螺纹能顺利旋入。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1上套设有托板7和螺母8。

进一步地,可回收杆体1和不可回收杆体3均由高强度高分子材料制成,可避免运送过程产生碰撞火花以及采煤机切割破坏锚杆时产生火花,提高安全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新型胀裂自锁可回收锚杆的具体尺寸。

可回收杆体1的直径为20mm,卡块6的高为4mm,长为10mm,宽为4mm。

连接套筒2的长为90mm,外径为40mm,沿轴向分为30mm左中右三部分。中间部分用于隔离左右,左右部分各开设直径20mm内孔,沿内孔直径开挖长10mm长,宽4mm,高4mm的卡槽2.1,在卡槽2.1尽头设90°扇形槽2.2。

不可回收杆体3直径为20mm,卡块6的高为4mm,长为10mm,宽为4mm在杆体中部设有外径40mm,长140mm的胀裂环4,第二端设有19mm长的外螺纹3.1,可通过外螺纹3.1与带螺母胀裂椎体5结合,进行有效连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