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0272发布日期:2021-02-09 17:2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偏压隧道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受限于地质条件的多样性,隧道建设经常面临侧向偏压的情况。特别是隧道洞口段结构,隧道一侧有较高岩体,另一侧却只有较少甚至没有岩体,这会使隧道的一侧承受较高的压力,而另外一侧则近乎处于临空状态。这种偏压的情况可能会造成隧道施工及运营阶段的潜在风险,导致隧洞洞口段发生剪切位移变形甚至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隧道衬砌一侧为高承压侧,另一侧为低承压侧,所述隧道衬砌低承压侧的地基中设有加固桩,所述加固桩与所述隧道衬砌之间设有混凝土浇筑的地基加固体;
[0005]
所述隧道衬砌外侧设有混凝土承台,所述混凝土承台分别与所述地基加固体和高承压侧岩体相连;
[0006]
所述隧道衬砌与所述高承压侧岩体之间设有侧向承压柱。
[0007]
进一步的,所述侧向承压柱为钢筋混凝土柱,所述侧向承压柱向所述高承压侧倾斜。
[0008]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承台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表面设有防水层。
[0009]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承台与所述高承压侧岩体的连接处为阶梯状,所述混凝土承台靠近低承压侧的一面向所述高承压侧倾斜。
[0010]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承台与所述地基加固体的连接处设有砌筑体,所述砌筑体与所述地基加固体之间设有钢筋桩。
[0011]
进一步的,还包括排水管和设于岩层中的排水盲沟,所述排水管一端与所述排水盲沟相连,另一端设于所述隧道衬砌周围的岩体内。
[0012]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在低承压侧的地基中设置加固桩,并将加固桩、地基加固体、混凝土承台结合为一体,抵抗高承压侧的压力,同时,通过侧向承压柱,减少了高承压侧对隧道衬砌的直接压力,避免隧道衬砌受偏压影响,消除了安全隐患。同时设置了地下水排水管,消除了地下水的影响,提高隧道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局部放大图。
[0016]
图中:1、岩层;2、排水盲沟;3、钢筋桩;4、砌筑体;5、加固桩;6、混凝土承台;7、防水层;8、钢筋混凝土板;9、排水管;10、隧道衬砌;11、侧向承压柱;12、高承压侧岩体;13、地基加固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如图1-2所示,一种偏压隧道洞口段加固结构,隧道衬砌10一侧为高承压侧,另一侧为低承压侧,隧道衬砌10低承压侧的地基中设有加固桩5,加固桩5与隧道衬砌10之间设有混凝土浇筑的地基加固体13;
[0019]
隧道衬砌10外侧设有混凝土承台6,混凝土承台6分别与地基加固体13和高承压侧岩体12相连;
[0020]
混凝土承台6、地基加固体13和加固桩5结合在一起,抵抗高承压侧岩体12的压力,避免压力作用在隧道衬砌上,进而避免了隧道发生变形。
[0021]
隧道衬砌10与高承压侧岩体12之间设有侧向承压柱11。侧向承压柱11避免高承压侧岩体将压力直接作用于隧道衬砌。
[0022]
侧向承压柱11为钢筋混凝土柱,侧向承压柱11向高承压侧倾斜。侧向承压柱11的轴线与水平面夹角为75
°
,可以较好的承受侧面压力。
[0023]
混凝土承台6顶部设有钢筋混凝土板8,钢筋混凝土板8表面设有防水层7。钢筋混凝土板8防止岩体表面的碎石落下损坏混凝土承台6,防水层7为sbs防水卷材,并涂改性沥青防水涂料,起防水作用。
[0024]
混凝土承台6与高承压侧岩体12的连接处为阶梯状,阶梯状的连接面能够使混凝土承台6和高承压侧岩体12稳固咬合,混凝土承台6靠近低承压侧的一面向高承压侧倾斜,这一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5
°
,可以更好的承受侧面压力。
[0025]
进一步地,混凝土承台6与地基加固体13的连接处设有砌筑体4,砌筑体4与地基加固体13之间设有钢筋桩3。混凝土承台6与地基加固体13的连接处为应力集中处,增加砌筑体4并设置钢筋桩3,可以避免此处应力集中,进而避免造成混凝土承台6与地基加固体13的连接失稳。
[0026]
进一步地,还包括排水管9和设于岩层1中的排水盲沟2,排水管9一端与排水盲沟2相连,另一端设于隧道衬砌10周围的岩体内,避免地下水对隧道衬砌的影响,提高结构的耐久性。
[0027]
本实施例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0028]
1.清理预施工区域岩土体,为地基加固体13施做留出空间。
[0029]
2.向下钻孔,并放置预制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加固桩5。加固桩5下部嵌入岩层1中至少3m,上部预留0.5m左右露出部分。
[0030]
3.挖建排水盲沟2。
[0031]
4.安装模板,灌注混凝土形成地基加固体13,在此过程中,预埋排水管9,左侧连接至排水盲沟2、并在靠近隧道的位置预留排水管接头。
[0032]
5.钻孔并设置侧向支撑柱11:斜向下钻孔,并放置预制钢筋笼、灌注混凝土,形成侧向支撑柱11。
[0033]
6.施做隧道衬砌10与混凝土承台6。此二者为隧道常规施工结构,具体施工方法此处不再赘述。在施做隧道衬砌10的过程中,预埋排水管9的隧道部分,并与步骤4中预留的接头相连接。
[0034]
7.施做砌筑体4,在完成底部20cm左右时,斜向下钉入钢筋桩3至地基加固体13中,然后继续施做砌筑体4至完成。
[0035]
8.为混凝土承台6添加钢筋混凝土板8并施做防水层7。
[00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