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84592发布日期:2021-03-16 22:55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缆隧道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通风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缆隧道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电力线路采用电力电缆的传输方式在整个输变电工程中的比例不断提高,而作为电力电缆主要通道的电缆隧道以其安全可靠、线路易于运检管理的特点,在全国的建设比重也越来越大,重要性与日俱增。所以,电缆隧道内的运行环境稳定与否,亦关乎整个城市电网的安全与稳定。电力电缆隧道修建于地下,结构封闭,距离较长;隧道内部的电缆的工作运行环境、运检人员及设备检修环境和的安全,以及通风防火的功能要求往往与通风系统密切相关;常规的通风系统,通常采用在隧道入口处设置通风风机手动按钮进行手动操作;或者当发生火灾时,通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风机进行消防切非的断电操作。这样的控制模式,无法对隧道内的环境进行实时的监控及有效预警,对电缆隧道内的运维造成极大的不便,也会对运维人员及隧道内的电力设施造成相当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整个电缆隧道更好的进行通风,保证隧道内部的电缆工作运行环境的电缆隧道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法来实现:一种电缆隧道通风系统,包括电缆隧道内的风机控制单元、隧道区域控制单元、进风风机控制箱、排风风机控制箱和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所述风机控制单元与所述进风风机控制箱和排风风机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与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与所述风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与综合控制平台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采集器,所述采集器与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电缆隧道内等距离依次分布设置有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和火灾探测器,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经一固定机构固定在所述电缆隧道内,所述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和火灾探测器均与所述采集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l形底座,所述l形底座的横板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底面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热电偶和导线的条形开口,所述l形底座的横板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围挡板,所述围挡板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外侧,所述围挡板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旋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末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压板,所述压板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所述螺杆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杆向内移动的旋转头,且所述旋转头设置于所述围挡板外侧,右侧围挡板上端铰接设置有一盖板,左端围挡板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盖板盖设在左右两端的围挡板之间,所述盖板上表面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经螺栓将盖板固定在左右两端的围挡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末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限位板,所述液压伸缩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在所述盖板下表面,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上表面,所述限位板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阻尼减震器,且所述阻尼减震器末端与所述盖板下表面连接,所述阻尼减震器设置于所述液压伸缩杆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常规的电缆隧道通风系统,只能就地手动启停风机或简单的利用温湿度探测器启停风机;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智能控制单元,从隧道动力环境、光纤测温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多系统多维度全面感知隧道环境,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湿度、氧气溶度、甲烷溶度、硫化氢溶度等、电缆外皮温度、火灾情况,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诊断,根据设定的最佳运维策略自动启停风机;本系统不仅可减少现场人工操作,还实现隧道环境的智能运维,提高工作效率,可及时消除隧道内的安全隐患,为电网供电的安全运行保驾护航;本实用新型加入了固定机构,使得通过固定机构的作用,能够将温湿度探测器固定在电缆隧道内,使得固定十分便捷,同时增强其固定时候的稳定性,不会很容易就发生松动的情况,避免直接固定对温湿度探测器造成损坏,对温湿度探测器起到了保护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能够更好的对电缆隧道进行通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所述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实施例:一种电缆隧道通风系统,包括电缆隧道内的风机控制单元、隧道区域控制单元、进风风机控制箱、排风风机控制箱和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所述风机控制单元与所述进风风机控制箱和排风风机控制箱电性连接,所述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与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与所述风机控制单元电性连接,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与综合控制平台电性连接,还包括采集器,所述采集器与所述隧道区域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在电缆隧道内等距离依次分布设置有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1、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和火灾探测器,所述温湿度探测器1经一固定机构2固定在所述电缆隧道内,所述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1和火灾探测器均与所述采集器电性连接。在常规的通风系统基础上,基于隧道内设置的综合监控系统,通过加入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1、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和火灾探测器,使得能够对相关的环境信号、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中的电缆温度信号、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的报警信号及远方综合监控平台的遥控信号、现场就地信号等进行采集,来实现对整个通风系统的实时、智能、高效的控制,保证隧道内部的电缆的工作运行环境、运检人员及设备检修环境和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多系统多维度数据采集:①隧道环境监控系统:在隧道内设置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用来监测隧道内的环境条件;本系统将利用隧道环境监控系统采集到的各种气体及温湿度的参数,通过设置在隧道内部的区域控制单元传送至风机控制单元。②隧道光纤测温系统:在隧道内配置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系统实时检测到的电力电缆表皮温度及隧道环境温度参数,可通过区域控制单元将信号送至风机控制单元。③火灾报警系统:在隧道内设置火灾探测器,火灾探测器可实时探测出火情。

电缆隧道内风机开启和闭合的条件是,风机控制单元与隧道区域控制单元联动风机策略:①当电缆隧道温度≥38℃,湿度>80%,启动风机;电缆隧道温度≤35℃,湿度<60%,关闭风机;②室外温度≥40℃,湿度>90%,关闭风机;③氧气浓度<20%vol,甲烷含量>15%le,硫化氢含量>5ppm,启动风机;④氧气浓度>21%vol,甲烷含量<5%le,硫化氢含量<3.3ppm,关闭风机。

风机控制单元与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联动风机策略:电缆外皮温度达到≥50℃时,启动风机;电缆隧道温度≥70℃,关闭风机等。

风机控制单元与火灾探测器联动风机策略:①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灾探测器探测出火情信号,可将信号直接传送至风机控制单元,关闭风机,实现消防切非功能。②当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检测到火情结束的信号,风机控制单元将启动风机,进行灾后排烟。

风机控制单元与监控平台联动:电缆隧道设置一套总监控平台,可根据外部需要,来实现监控室人员的远程及运检人员就地控制;风机控制单元还可以通过人工设定;同时风机控制单元还可对上述的各种信号进行优先级的调整,实现各种个性化智能控制。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机构2包括l形底座21,所述l形底座21的横板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放置槽22,所述放置槽22内底面开设有用于穿过所述温湿度探测器的热电偶和导线的条形开口23,所述l形底座21的横板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围挡板24,所述围挡板24设置于所述放置槽22外侧,所述围挡板24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第一螺纹孔内螺旋设置有螺杆25,所述螺杆25末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温湿度探测器1的压板26,所述压板26内侧面设置有橡胶垫27,所述螺杆25前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杆25向内移动的旋转头28,且所述旋转头28设置于所述围挡板24外侧,右侧围挡板24上端铰接设置有一盖板29,左端围挡板24上表面前后两端均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未图示),所述盖板29盖设在左右两端的围挡板24之间,所述盖板29上表面左端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未图示),经螺栓3将盖板29固定在左右两端的围挡板24之间。使得通过l形底座21的作用,能够将温湿度探测器1不直接安装在电缆隧道内部,避免直接固定对温湿度探测器1造成损坏,对温湿度探测器1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通过旋转头28螺旋螺杆25,使得螺杆25能够带动压板26向内移动,使得橡胶垫27能够对温湿度探测器1左右两侧进行压紧,从而对温湿度探测器1的左右侧面进行固定,便于对温湿度探测器1进行防护,提高温湿度探测器1的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29下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液压伸缩杆4,所述液压伸缩杆4末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温湿度探测器1的限位板41,所述液压伸缩杆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42,所述复位弹簧42一端固定在所述盖板29下表面,所述复位弹簧42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限位板41上表面,所述限位板41上表面左右两端均设置有阻尼减震器43,且所述阻尼减震器43末端与所述盖板29下表面连接,所述阻尼减震器43设置于所述液压伸缩杆4末端。使得通过液压伸缩杆4和阻尼减震器43的作用,能够使限位板41固定在温湿度探测器1上表面,且对温湿度探测器1在使用时进行减震作用,提高了温湿度探测器1的稳定性。

所述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1、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和火灾探测器均安装设置在一盒体内,所述盒体安装设置于电缆隧道内壁上,电缆隧道内壁每间隔200m设置有所述盒体,便于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从隧道动力环境、光纤测温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等多系统多维度全面感知隧道环境,实时监测隧道环境温度、湿度、氧气溶度、甲烷溶度、硫化氢溶度等、电缆外皮温度、火灾情况,自动进行数据分析和智能诊断,根据设定的最佳运维策略自动启停风机。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控制单元、隧道区域控制单元、进风风机控制箱、排风风机控制箱、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火灾探测器、阻尼减震器和液压伸缩杆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能够清楚了解,在此不进行详细说明,且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是电缆隧道通风系统的结构特点,本实用新型中所采用的分布式光缆测温主机型号可以是jtw-ld,一氧化碳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bh60-bg80-tw,氧气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sz98/spd-201,硫化氢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nbh8-g-h2s,甲烷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中西品牌的m407215,温湿度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海谷电子的hg-htpc030,火灾探测器的型号可以是中西品牌的la23-jtw-zd-920(a2)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但并不仅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在每处风机控制单元处设置一体化的隧道区域控制单元,隧道区域控制单元接收从一氧化碳探测器、氧气探测器、硫化氢探测器、甲烷探测器、温湿度探测器中采集到的隧道环境温度、湿度、氧气溶度、甲烷溶度、硫化氢溶度等,从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是采集到的电缆外皮温度、隧道环境温度,综合监控平台发出的人工指令及现场的启停按钮信号,通过预先设定的启停条件,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判断,输出对隧道风机启动或停止的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