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5462发布日期:2021-07-02 19:21阅读:81来源:国知局
液体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到了油水井开发维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鼠洞为油水井开发或维修时,存在于地面上且位于井架与井口之间的坑洞。鼠洞常用于在起下钻等工艺过程中放置方钻杆和水龙头。

在地质较为松软的地面打出鼠洞时,可以使用冲管向地面持续冲入液体,在地面冲蚀出鼠洞。相关技术中,会在鼠洞旁挖出一条排水沟,接收返排出地面的液体,避免返排的液体流到地面各个位置对工作人员的行走及地面部分设备造成影响。但返排液体的流量较大时,还是容易出现液体溢出排水沟并流动至地面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避免在地面打出鼠洞时,返排的液体溢出流动到地面的情况出现。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所述液体回收装置包括隔离桶、储液罐和导流管,所述隔离桶的第一端敞开,所述隔离桶的第二端封闭,且所述隔离桶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冲管插入孔,

所述隔离桶的侧壁上具有导流孔,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导流孔连通,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液罐的进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隔离桶包括第一筒节与第二筒节,所述第一筒节的一端敞开,所述第一筒节的另一端封闭,所述冲管插入孔位于所述第一筒节上,所述第二筒节的两端均敞开;

所述第二筒节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筒节外,或者所述第二筒节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筒节内;

所述第一筒节和所述第二筒节滑动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隔离桶还包括外凸缘与内凸缘,若所述第二筒节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筒节外,所述外凸缘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筒节的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第二筒节内,

所述内凸缘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筒节靠近所述第一筒节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内凸缘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筒节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外凸缘的外径;

若所述第二筒节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筒节内,所述外凸缘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筒节的一端的外壁上,且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第一筒节内,

所述内凸缘同轴设置在第一筒节靠近所述第二筒节的一端的内壁上,所述内凸缘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筒节的外径且小于所述外凸缘的外径。

可选地,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一筒节上,且所述导流孔位于所述第二筒节外。

可选地,所述隔离桶还包括多个连接耳板,所述多个连接耳板分别分布在所述第一筒节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二筒节的外周壁上。

可选地,所述液体回收装置还包括螺旋扇叶,所述螺旋扇叶同轴连接在所述隔离桶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螺旋扇叶的一端与所述隔离桶的第二端齐平。

可选地,所述导流管的两端通过快速接头分别连接所述储液罐的进口与所述导流孔。

可选地,所述隔离桶上具有多个导流孔,所述多个导流孔沿所述隔离桶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在所述隔离桶上。

可选地,所述隔离桶还包括冲管密封圈,所述冲管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冲管插入孔的内壁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需要在地面上打出鼠洞时,将隔离桶的第一端插入地面并固定。将冲管从隔离桶的第二端上的冲管插入孔插入隔离桶内,冲管可以对隔离桶内的地面进行冲蚀,进而打出鼠洞。导流孔与储液罐的进口通过导流管连通,在打出鼠洞的过程中,返排出的液体会在隔离桶内逐渐积累,并从导流孔流出,通过导流管流进储液罐内,而不会流出至地面,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行走及地面设备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回收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参考图1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回收装置,液体回收装置包括隔离桶1、储液罐2和导流管3,隔离桶1的第一端敞开,隔离桶1的第二端封闭,且隔离桶1的第二端的端面上具有冲管插入孔1a。

隔离桶1的侧壁上具有导流孔1b,导流管3的一端与导流孔1b连通,导流管3的另一端与储液罐2的进口连通。

需要在地面上打出鼠洞时,将隔离桶1的第一端插入地面并固定。将冲管从隔离桶1的第二端上的冲管插入孔1a插入隔离桶1内,冲管可以对隔离桶1内的地面进行冲蚀,进而打出鼠洞。导流孔1b与储液罐2的进口通过导流管3连通,在打出鼠洞的过程中,从未成形的鼠洞内返排出的液体会在隔离桶1内逐渐积累,并从导流孔1b流出,通过导流管3流进储液罐2内。液体不会流出至地面,不会对工作人员的行走及地面设备造成影响。

可选地,导流孔1b的最小高度可高于储液罐2的最大高度。便于液体流进储液罐2。

由储液罐2收集的液体,还可以进行二次循环利用,节约成本。

在使用隔离桶1之前,还可以在需要打出鼠洞的位置先挖出一个坑洞,再将隔离桶1放在坑洞内,并将泥土压紧在隔离桶1的四周。可以避免液体从隔离桶1内流出。

可选地,隔离桶1还可包括冲管密封圈101,冲管密封圈101设置在冲管插入孔1a的内壁上。

冲管密封圈101可以密封冲管插入孔1a与伸入冲管插入孔1a的冲管。减小液体从冲管插入孔1a流出的可能,保证液体被稳定隔离在储液罐2与隔离桶1内。

参考图1可知,隔离桶1包括第一筒节102与第二筒节103,第一筒节102的一端敞开,第一筒节102的另一端封闭,冲管插入孔1a位于第一筒节102上,第二筒节103的两端均敞开。第二筒节103同轴套设在第一筒节102外。第一筒节102和第二筒节103滑动密封连接。

第一筒节102同轴且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筒节103内,使得隔离桶1可以伸缩,调整隔离桶1的高度,不同高度的隔离桶1可以适配不同高度的储液罐2,提高隔离桶1的通用性。第一筒节102的外壁与第二筒节103的内壁之间密封,则可以避免液体从第一筒节102的外壁与第二筒节103的内壁之间流出,保证液体被限制在隔离桶1内。导流孔1b位于第一筒节102上,可以将第二筒节103放置在地面上,液体从位置较高的第一筒节102上的导流孔1b流出。

可选地,第一筒节102与第二筒节103可相对转动。在隔离桶1工作之前,可以使第一筒节102相对第二筒节103转动,以调整导流孔1b的方向。隔离桶1在工作时,在第一筒节102或第二筒节103受到液体的冲击时,第一筒节102或第二筒节103也可以进行轻微转动,将部分液体的冲击转化为摩擦,减小隔离桶1整体受到液体冲击而损坏的可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的液体回收装置中,是第二筒节103放置在地面上,且导流孔1b位于第一筒节102上,第一筒节102设置在第二筒节103内的结构。

如图1所示,隔离桶1还包括外凸缘104与内凸缘105。外凸缘104同轴设置在第一筒节102的一端的外壁上,且外凸缘104位于第二筒节103内。内凸缘105同轴设置在第二筒节103靠近第一筒节102的一端的内壁上,内凸缘105的内径大于第一筒节102的外径且小于外凸缘104的外径。第一筒节102或第二筒节103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外凸缘104可以卡在内凸缘105的板面上,避免第一筒节102脱离第二筒节103的情况发生,保证第一筒节102与第二筒节103的位置的稳定调整。

如图1所示,隔离桶1还可包括第一密封圈106与第二密封圈107,第一密封圈106同轴固定于外凸缘104的外壁上,第一密封圈106密封外凸缘104的外壁与第二筒节103的内壁。第二密封圈107位于内凸缘105的内壁上,第二密封圈107密封内凸缘105的内壁与第一筒节102的外壁。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离桶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知,第二筒节103也可同轴设置在第一筒节102内。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如图2所示,外凸缘104同轴设置在第二筒节103的一端的外壁上,且外凸缘104位于第一筒节102内。内凸缘105同轴设置在第一筒节102靠近第二筒节103的一端的内壁上,内凸缘105的内径大于第二筒节103的外径且小于外凸缘104的外径。

第二筒节103同轴设置在第一筒节102内时,外凸缘104与内凸缘105也可以相互卡住,避免第一筒节102脱离第二筒节103的情况发生。

如图2所示,隔离桶1还可包括第一密封圈106与第二密封圈107,第一密封圈106同轴固定于外凸缘104的外壁上,第一密封圈106密封外凸缘104的外壁与第一筒节102的内壁。第二密封圈107位于内凸缘105的内壁上,第二密封圈107密封内凸缘105的内壁与第二筒节103的外壁。

第一密封圈106与第二密封圈107可以对第一筒节102与内凸缘105及第二筒节103与外凸缘104之间可能存在液体流动的位置进行密封,保证隔离桶1整体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导流孔1b位于第一筒节102上,且导流孔1b位于第二筒节103外。

导流孔1b不会被第二筒节103盖住,可以保证液体从导流孔1b内稳定流出。

可选地,在第一筒节102的轴向上,导流孔1b与第一筒节102敞开的一端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筒节103的轴向长度。在第一筒节102靠近第二筒节103的一端接触到地面的情况时,导流孔1b也不会被第二筒节103覆盖。

可选地,隔离桶1还包括多个连接耳板108,多个连接耳板108分别分布在第一筒节102的外周壁与第二筒节103的外周壁上。连接耳板108可以便于将隔离桶1从地面取出。

可选地,隔离桶1还包括多个连接绳109,每个连接耳板108上均与一个连接绳109的一端连接。

可以通过连接绳109连接隔离桶1上的连接耳板108与井架等结构,对第一筒节102与第二筒节103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减小隔离桶1受液体冲击的影响而出现位置变动的可能。同时也可以保证第一筒节102相对第二筒节103的位置不发生改变。并且在需要提出隔离桶1时,也可以通过拉住连接绳109与连接耳板108,以使隔离桶1可以从地面快速拔出。

参考图1可知,第一筒节102上的多个连接耳板108可以沿第一筒节102的周向等距间隔分布,第二筒节103上的多个连接耳板108也可以沿第二筒节103的周向等距间隔分布。便于连接耳板108与连接绳109等结构连接。

可选地,液体回收装置还包括螺旋扇叶4,螺旋扇叶4同轴连接在隔离桶1的外壁上。

将隔离桶1插入地面时,可以将隔离桶1放置在底面上,沿螺旋扇叶4的设置方向转动隔离桶1,使螺旋扇叶4可以插入地面。保证隔离桶1的稳定连接,螺旋扇叶4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小液体从隔离桶1的第一端流出的可能性。

可选地,螺旋扇叶4的一端与隔离桶1的第二端齐平。

螺旋扇叶4的一端与隔离桶1的第二端齐平可以辅助隔离桶1快速插入地面。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隔离桶的俯视图,参考图3可知,隔离桶1上可具有多个导流孔1b,多个导流孔1b沿隔离桶1的周向等间距设置在隔离桶1上。

多个导流孔1b的设置,可以使液体从多个方向流入储液罐2内,减小储液罐2的冲击,保证储液罐2的稳定使用。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知,导流管3的两端通过快速接头5分别连接储液罐2的进口与导流孔1b。

导流管3的两端通过快速接头5分别连接储液罐2的进口与导流孔1b,可以方便快速将导流管3与导流孔1b和储液罐2连通。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公开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公开已通过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公开,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公开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公开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