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04198发布日期:2021-08-03 12:43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地质勘察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即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地质勘探需要使用钻探设备进行取样检测,用以检测地质的实际数据,一般在地质灾害勘测方面运用较多。

现有的专利公告号为cn210370472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煤矿地质勘察钻探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分别安装有气缸和电源开关,气缸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支撑板连接有活塞杆,且活塞杆贯穿第一支撑板,活塞杆的底端固定有电机箱,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钻杆。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野外进行地质勘测时,野外地况不一,使得气缸在驱动电机箱及钻杆下压的过程中,若第一支撑板固定不稳,极易发生钻杆偏斜的现象,而当旋转的转杆偏斜后,钻杆更易在岩层内发生抖动,从而影响钻探装置的取样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钻探装置安装不稳容易导致钻杆抖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固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支撑板且固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设置有钻杆,所述支撑板下方架设有底座,所述钻杆贯穿所述底座中部,所述底座四角处均铰接连接有支脚,所述支脚上端部背离所述钻杆一侧的外壁上铰接连接有辅助脚,所述辅助脚的自由端穿设有地脚钉,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支脚翻转角度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野外进行钻探作业时,先将底座转移至合适位置,随后翻转多个支脚使支脚保持竖直并通过锁止机构对支脚的翻转角度,随后将多个支脚钉入岩土中,再翻转支脚上的辅助脚并将辅助脚端部的地脚钉也钉入岩土中,从而可对底座进行加强稳固,以尽可能避免钻杆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现象而影响钻探质量。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边角处竖直固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水平固接有转筒,所述支脚上端面固接有分列所述转筒轴向两端的翼片,所述翼片转动套设在所述转筒端部,所述锁止机构包括弹性设置在所述转筒轴向两端的锁块,所述锁块防转设置在所述转筒内,所述锁块背离所述转筒中部的一侧固接有锁条,所述翼片上开设有与所述锁条均嵌合适配的第一锁槽和第二锁槽;当所述支脚翻转至竖直时,所述锁条与所述第一锁槽嵌合连接,当所述支脚翻转至水平时,所述锁条与所述第二锁槽嵌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将支脚锁止在竖直状态时,拉动转筒内的两个锁块相互远离以解除锁条与第二锁槽的嵌合连接,随后翻转支脚至竖直状态,解除对锁条施加的外力,弹性设置在转筒内的两个锁块相互靠近,使得锁条与第一锁槽嵌合连接,此时支脚及翼片无法在转筒上转动;需要将支脚锁止在水平状态以实现收纳时,拉动转筒内的两个锁块相互远离以解除锁条与第一锁槽的嵌合连接,随后翻转支脚至水平状态,解除对锁条施加的外力,弹性设置在转筒内的两个锁块相互靠近,使得锁条与第二锁槽嵌合连接,此时支脚及翼片无法在转筒上转动,实现了锁止结构对支脚翻转角度的便捷锁止。

可选的,两个所述锁块之间固接有弹性件,所述锁块与所述转筒滑移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外拉动锁块时,弹性件被拉伸产生形变,当停止外力施加时,两个锁块在弹性件形变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以使锁条自主弹入对准的第一嵌槽或第二嵌槽内。

可选的,所述锁条自由端固接有易拔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拔块便于操作人员便捷拉动锁条以解除锁条对支脚的锁止。

可选的,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座之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板,所述支板上开设有沿所述钻杆轴向的滑槽,所述电机箱相对的两侧壁均固接有稳定板,所述稳定板端部固接有与所述滑槽滑移适配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驱动电机箱升降时,电机箱带动稳定板上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驱动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支脚下端设置有尖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端的设置便于支脚顺畅地插入岩土中。

可选的,所述立柱下端开设有嵌槽,所述立柱于所述嵌槽内转动连接有滚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立柱上翻转支脚至水平状态时,滚轮突出于支脚下端面,从而底座可通过滚轮在地面上便捷滑动。

可选的,所述支脚和所述辅助脚相邻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磁性相吸的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翻转辅助腿至靠近支脚时,第一磁石和第二磁石相互吸附,可将辅助腿便捷固定在支脚上,实现了辅助腿的便捷收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底座转移至待勘测部位后,翻转多个支脚使支脚保持竖直并通过锁止机构对支脚的翻转角度,随后将多个支脚钉入岩土中,再翻转支脚上的辅助脚并将辅助脚端部的地脚钉也钉入岩土中,从而可对底座进行加强稳固,以尽可能避免钻杆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现象而影响钻探质量;

2.气缸驱动电机箱升降时,电机箱带动稳定板上的滑块在滑槽内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驱动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钻杆钻探时的抖动现象;

3.弹性设置的锁条分别与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嵌合连接时,可分别将支脚锁止在竖直状态和水平状态,利于本申请的便捷收纳和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撑板;2、气缸;3、电机箱;4、钻杆;5、底座;6、支脚;7、辅助脚;8、地脚钉;9、立柱;10、转筒;11、翼片;12、锁块;13、锁条;14、第一锁槽;15、第二锁槽;16、弹性件;17、易拔块;18、支板;19、滑槽;20、稳定板;21、滑块;22、尖端;23、嵌槽;24、滚轮;25、第一磁石;26、第二磁石;27、防转键;28、防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参照图1,地质勘察钻探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端面竖直固接有气缸2,气缸2的活塞杆贯穿支撑板1且固接有电机箱3,电机箱3内设置有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驱动电机的输出设置有钻杆4,支撑板1下方架设有底座5,钻杆4贯穿底座5中部,支撑板1与底座5之间固接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板18,支板18上开设有沿钻杆4轴向的滑槽19,电机箱3相对的两侧壁均固接有稳定板20,稳定板20端部固接有与滑槽19滑移适配的滑块21;底座5四角处均铰接连接有支脚6,支脚6上端部背离钻杆4一侧的外壁上铰接连接有辅助脚7,辅助脚7的自由端穿设有地脚钉8,支脚6下端设置有尖端22,底座5上设置有用于对支脚6翻转角度进行锁止的锁止机构。

在野外进行钻探作业时,先将底座5转移至合适位置,随后翻转多个支脚6使支脚6保持竖直并通过锁止机构对支脚6的翻转角度,随后将多个支脚6钉入岩土中,再翻转支脚6上的辅助脚7并将辅助脚7端部的地脚钉8也钉入岩土中,从而可对底座5进行加强稳固,以尽可能避免钻杆4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现象而影响钻探质量;并且气缸2驱动电机箱3升降时,电机箱3带动稳定板20上的滑块21在滑槽19内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驱动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参照图1和图2,底座5的边角处竖直固接有立柱9,立柱9上水平固接有转筒10,支脚6上端面固接有分列转筒10轴向两端的翼片11,翼片11转动套设在转筒10端部,锁止机构包括弹性设置在转筒10轴向两端的锁块12,锁块12防转设置在转筒10内,转筒10内壁沿其轴向贯穿开设有防转槽28,锁块12侧壁上固接有与防转槽28滑移适配的防转键27,两个锁块12之间固接有弹性件16,弹性件16设置为弹簧,锁块12与转筒10滑移适配;锁块12背离转筒10中部的一侧固接有锁条13,锁条13自由端固接有易拔块17,翼片11上开设有与锁条13均嵌合适配的第一锁槽14和第二锁槽15;当支脚6翻转至竖直时,锁条13与第一锁槽14嵌合连接,当支脚6翻转至水平时,锁条13与第二锁槽15嵌合连接。

需要将支脚6锁止在竖直状态时,通过易拔块17拉动转筒10内的两个锁块12相互远离以解除锁条13与第二锁槽15的嵌合连接,随后翻转支脚6至竖直状态,解除对锁条13施加的外力,弹性设置在转筒10内的两个锁块12相互靠近,使得锁条13与第一锁槽14嵌合连接,此时锁块12上的防转键27在防转槽28内卡嵌,从而支脚6及翼片11无法在转筒10上转动;同理,需要将支脚6锁止在水平状态以实现收纳时,通过锁条13与第二嵌槽23的嵌合连接也能实现对支脚6的便捷锁止,实现了锁止结构对支脚6翻转角度的便捷锁止。

参照图1,支脚6和辅助脚7相邻的侧壁上分别固接有磁性相吸的第一磁石25和第二磁石26;立柱9下端开设有嵌槽23,立柱9于嵌槽23内转动连接有滚轮24。

翻转辅助腿至靠近支脚6时,第一磁石25和第二磁石26相互吸附,可将辅助腿便捷固定在支脚6上,实现了辅助腿的便捷收纳;当将支脚6翻转至水平时,滚轮24突出于支脚6下端面,从而底座5可通过滚轮24在地面上便捷滑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地质勘察钻探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在野外进行钻探作业时,先将底座5转移至待钻探部位,随后翻转多个支脚6使支脚6保持竖直并通过锁条13与第一嵌槽23的嵌合连接将支脚6锁止在竖直状态,随后将多个支脚6钉入岩土中,再翻转支脚6上的辅助脚7并将辅助脚7端部的地脚钉8也钉入岩土中,从而可对底座5进行加强稳固,以尽可能避免钻杆4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抖动现象而影响钻探质量;并且气缸2驱动电机箱3升降时,电机箱3带动稳定板20上的滑块21在滑槽19内滑动,进一步提高了驱动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