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589发布日期:2021-11-22 17:1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对该煤矿的地质进行勘测,在地质工作中,通常用钻机向地下钻凿成的直径较小而具有一定深度的井孔,并对井孔的深度进行测量,便于后期对煤矿进行开采。
3.目前常用的煤矿井下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由于地面并不总是平坦的,在不平坦地面其稳定性能差,容易发生孔位偏移,降低了测量的精准度,同时,无法准确的掌控开孔深度与直观地看出读取孔位深度的数据,所以,需要设计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竖板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其中一个所述横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第二壳体下端贯穿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另一所述横板上设有驱动钻头升降的驱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竖板侧壁设有用于测量深度的检测机构。
7.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上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贯穿竖板与第一壳体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壳体内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侧壁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下端贯穿第一壳体下端并伸入套筒内。
8.优选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竖板侧壁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移动板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竖板侧壁设有刻度线。
9.优选地,所述转动轴侧壁固定套接有与齿板配合的齿轮。
10.优选地,两个所述横板下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竖板侧壁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输出端与位于同侧的所述转动板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板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锥。
11.优选地,所述套筒外圈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套筒内圈的横截面为圆形。
12.本实用新型中,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装置设置了检测机构,转动轴转动过程中,转动轴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齿
板向上移动,齿板带动移动板在移动槽内向上滑动,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指针在刻度线上停留位置确定深度,实现了准确掌控开孔深度和直观看出孔位深度数据读取的目的;
14.2、本装置设置了转动板与固定板,转动板带动伸缩杆的输出端伸展,伸缩杆与转动板、竖板连接处均发生转动,转动板外向转动带动固定板向外运动,降低了工作重心的同时扩大了支撑范围,根据地势转动固定板,再将固定板下端的定位锥扎入地面,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达到了稳定性能好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侧视图。
17.图中:1竖板、2第一壳体、3螺纹杆、4第一锥形齿轮、5第二锥形齿轮、6转动轴、7套筒、8刻度线、9第二壳体、10钻头、11横板、12驱动电机、13齿轮、14齿板、15转动板、16伸缩杆、17固定板、18移动板、19指针、20移动槽、2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参照图1

2,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包括两个竖板1,两个竖板1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第一壳体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两个竖板1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横板11,其中一个横板11上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1,第二壳体9下端贯穿设有套筒7,套筒7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10。
21.另一横板11上设有驱动钻头10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11上端的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转动轴6远离驱动电机12的一端贯穿竖板1与第一壳体2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第一壳体2内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螺纹杆3侧壁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锥形齿轮5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4,螺纹杆3下端贯穿第一壳体2下端并伸入套筒7内,套筒7内壁设有与螺纹杆3匹配的螺纹,套筒7外圈的横截面为矩形,套筒7内圈的横截面为圆形,第二壳体9能够对套筒7进行限位,使得螺纹杆3转动时,套筒7无法转动,使得套筒7只能沿竖直方向移动。
22.其中一个竖板1侧壁设有用于测量深度的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竖板1侧壁的移动槽20,移动槽20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8,移动槽20能够限制齿板14的移动,使得齿板14在移动时能有效顺着移动槽20移动,进一步提高指针19的移动准确度,移动板18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板14,移动板18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指针19,竖板1侧壁设有刻度线8,转动轴6侧壁固定套接有与齿板14配合的齿轮13。
23.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横板11下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两个竖板1侧壁均转动连
接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输出端与位于同侧的转动板15侧壁转动连接,两个转动板15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7,两个固定板17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锥。
24.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向外拉动转动板15,使得转动板15与横板11连接处发生转动,转动板15带动伸缩杆16的输出端伸展,伸缩杆16与转动板15、竖板1连接处均发生转动,转动板15外向转动带动固定板17向外运动,降低了工作重心的同时扩大了支撑范围,根据地势转动固定板17,再将固定板17下端的定位锥扎入地面,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达到了稳定性能好的目的。
25.再启动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带动转动轴6转动,转动轴6通过第一锥形齿轮4与第二锥形齿轮5的啮合带动螺纹杆3转动,套筒7在第二壳体9限位下,钻头10向下移动,转动轴6转动过程中,转动轴6带动齿轮13转动,齿轮13带动齿板14向上移动,齿板14带动移动板18在移动槽20内向上滑动,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指针19在刻度线8上停留位置确定深度。
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包括两个竖板(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板(1)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9),两个所述竖板(1)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横板(11),其中一个所述横板(11)上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21),所述第二壳体(9)下端贯穿设有套筒(7),所述套筒(7)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10),另一所述横板(11)上设有驱动钻头(10)升降的驱动机构,其中一个所述竖板(1)侧壁设有用于测量深度的检测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横板(11)上端的驱动电机(12),所述驱动电机(1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远离驱动电机(12)的一端贯穿竖板(1)与第一壳体(2)侧壁并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5),所述第一壳体(2)内顶部转动连接有螺纹杆(3),所述螺纹杆(3)侧壁固定套接有与第二锥形齿轮(5)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4),所述螺纹杆(3)下端贯穿第一壳体(2)下端并伸入套筒(7)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设置在竖板(1)侧壁的移动槽(20),所述移动槽(20)侧壁滑动连接有移动板(18),所述移动板(18)侧壁固定连接有齿板(14),所述移动板(18)另一侧壁固定连接有指针(19),所述竖板(1)侧壁设有刻度线(8)。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6)侧壁固定套接有与齿板(14)配合的齿轮(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板(11)下端均转动连接有转动板(15),两个所述竖板(1)侧壁均转动连接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输出端与位于同侧的所述转动板(15)侧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板(15)下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板(17),两个所述固定板(17)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多个定位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外圈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套筒(7)内圈的横截面为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钻孔深度测量装置,涉及钻孔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两个竖板,两个所述竖板相对的侧壁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壳体,两个所述竖板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横板,其中一个所述横板上端固定连接有配重块,所述第二壳体下端贯穿设有套筒,所述套筒下端固定连接有钻头,另一所述横板上设有驱动钻头升降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指针在刻度线上停留位置确定深度,实现了准确掌控开孔深度和直观看出孔位深度数据读取的目的,另外装置在降低工作重心的同时扩大了支撑范围,根据地势将定位锥扎入地面,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 张晓国 沈红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晓国
技术研发日:2020.11.2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