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4604发布日期:2021-08-20 16:36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井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



背景技术:

煤矿粉尘是煤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固体物质细微颗粒的总称,其中煤炭、岩石在开采和加工中受粉碎而形成的细微颗粒分别称为煤尘和岩尘,而煤矿所用的某些施工材料在作业中飞扬起来则形成其他固体物质的粉尘,如锚喷作业中的水泥等,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叫做浮尘,也称浮游粉尘;因自重而降落在物体(如设备、物料)和巷道周边上的粉尘叫做落尘,也称沉积粉尘,浮游粉尘随人的呼吸进入人体呼吸器官,其中较大的尘粒被阻留在呼吸道内易于被排出体外,而粒径小于5微米的粉尘大部都能进入人体肺部而引发各类尘肺病,我们把这样的粉尘叫做呼吸性粉尘,把悬浮在空气中的含各种粒径的粉尘叫做全尘。长期过量吸入煤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叫做煤肺病;长期过量吸入含结晶型游历二氧化硅的岩尘而引起的尘肺病叫做硅肺病。

但是,现有技术中,现有的煤矿降尘设备,一般都是常规的洒水装置,这些洒水装置不管粉尘浓度高低都进行喷雾,不仅严重浪费水资源,导致煤矿内积水过多,给工作带来不便,并且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比较麻烦,浪费时间。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检测粉尘浓度数据,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避免煤矿内积水过多,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还拥有省时省力的优点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包括:安装板;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板上,喷雾降尘机构包括有螺杆、第一安装块、控制单元、烟雾传感器、第二安装块、管道、洒水喷头、电磁阀、滑槽、滑块、固定板、滑动孔、第一限位块、限位杆、第二限位块、弹力弹簧与粉尘传感器,螺杆螺纹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部,第一安装块固定安装在螺杆的底端,第一安装块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相接处,控制单元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块的一侧外壁上,烟雾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块的底部,第二安装块固定安装在安装板的底部,第二安装块位于第一安装块的一侧,管道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块上,洒水喷头设置在第二安装块的下方,洒水喷头的顶部与对应的管道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洒水喷头与管道相通,电磁阀固定安装在洒水喷头上,滑槽开设在安装板的底部,滑块滑动安装在滑槽内,滑块的底部延伸至滑槽的下方,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滑块的底部,固定板的顶部与安装板的底部相接处,滑动孔开设在安装板的一侧外壁上,第一限位块固定安装在滑动孔内,限位杆滑动安装在滑动孔内并与第一限位块滑动连接,滑槽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滑槽与滑动孔相通,限位杆靠近滑块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并与滑块滑动连接,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滑动孔内,第二限位块固定套设在限位杆上,第二限位块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滑动孔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弹力弹簧设置在滑动孔内,弹力弹簧滑动套设在限位杆上,弹力弹簧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弹力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粉尘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固定板的一侧外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安装板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螺杆延伸至螺纹槽内并与螺纹槽的内壁旋合连接,第二安装块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管道贯穿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二安装块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通,洒水喷头贯穿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第一限位块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孔,限位杆贯穿第一滑孔并与第一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杆远离第一限位块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孔外并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滑块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滑孔,限位杆贯穿第二滑孔并与第二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粉尘传感器、控制单元、烟雾传感器与电磁阀相连接,电磁阀的型号为dfb-20,烟雾传感器的型号为brw100-2112,粉尘传感器的型号为gcg1000。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当需要更换粉尘传感器时,通过把手、限位杆、第二限位块、弹力弹簧与粉尘传感器相互配合下,来对粉尘传感器进行更换;通过粉尘传感器、控制单元、烟雾传感器与电磁阀相互配合下,来对粉尘进行检测处理,这样不仅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检测粉尘浓度数据,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避免煤矿内积水过多,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还拥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

图中:1、安装板;2、螺杆;3、第一安装块;4、控制单元;5、烟雾传感器;6、第二安装块;7、管道;8、洒水喷头;9、电磁阀;10、滑槽;11、滑块;12、固定板;13、滑动孔;14、第一限位块;15、限位杆;16、第二限位块;17、弹力弹簧;18、粉尘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一种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包括:安装板1;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多个喷雾降尘机构均设置在安装板1上,喷雾降尘机构包括有螺杆2、第一安装块3、控制单元4、烟雾传感器5、第二安装块6、管道7、洒水喷头8、电磁阀9、滑槽10、滑块11、固定板12、滑动孔13、第一限位块14、限位杆15、第二限位块16、弹力弹簧17与粉尘传感器18,螺杆2螺纹安装在安装板1的底部,第一安装块3固定安装在螺杆2的底端,第一安装块3的顶部与安装板1的底部相接处;

控制单元4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块3的一侧外壁上,烟雾传感器5固定安装在第一安装块3的底部,第二安装块6固定安装在安装板1的底部,第二安装块6位于第一安装块3的一侧,管道7固定安装在第二安装块6上,洒水喷头8设置在第二安装块6的下方,洒水喷头8的顶部与对应的管道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洒水喷头8与管道7相通,电磁阀9固定安装在洒水喷头8上,滑槽10开设在安装板1的底部;

滑块11滑动安装在滑槽10内,滑块11的底部延伸至滑槽10的下方,固定板12固定安装在滑块11的底部,固定板12的顶部与安装板1的底部相接处,滑动孔13开设在安装板1的一侧外壁上,第一限位块14固定安装在滑动孔13内,限位杆15滑动安装在滑动孔13内并与第一限位块14滑动连接,滑槽10的一侧内壁开设有限位槽,滑槽10与滑动孔13相通,限位杆15靠近滑块11的一端延伸至限位槽内并与滑块11滑动连接;

第二限位块16设置在滑动孔13内,第二限位块16固定套设在限位杆15上,第二限位块16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滑动孔13的两侧内壁滑动连接,弹力弹簧17设置在滑动孔13内,弹力弹簧17滑动套设在限位杆15上,弹力弹簧17的一端与第一限位块14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弹力弹簧17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块16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粉尘传感器18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2的一侧外壁上。

安装板1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螺杆2延伸至螺纹槽内并与螺纹槽的内壁旋合连接,第二安装块6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通孔,管道7贯穿第一通孔并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块6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通,洒水喷头8贯穿第二通孔并与第二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

第一限位块14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一滑孔,限位杆15贯穿第一滑孔并与第一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限位杆15远离第一限位块14的一端延伸至滑动孔13外并固定安装有把手。

滑块11的一侧外壁开设有第二滑孔,限位杆15贯穿第二滑孔并与第二滑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粉尘传感器18、控制单元4、烟雾传感器5与电磁阀9相连接,电磁阀9的型号为dfb-20,烟雾传感器5的型号为brw100-2112,粉尘传感器18的型号为gcg100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化喷雾降尘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需要更换粉尘传感器18时,用手拉动把手,使把手带动限位杆15进行移动,使限位杆15带动第二限位块16进行移动,使第二限位块16来挤压弹力弹簧17,从而使限位杆15脱离第二滑孔,在用手将握住粉尘传感器18向下移动,使滑块11脱离滑槽10,从而将粉尘传感器18取出进行更换;

当需要对粉尘进行检测时,通过粉尘传感器18、控制单元4、烟雾传感器5与电磁阀9相连接,通过粉尘传感器18来检测煤矿内的粉尘浓度,而检测出的数据则传输到控制单元4内进行分析,当粉尘浓度高于所设置的浓度时,控制单元4会将电磁阀9打开,通过洒水喷头8来进行洒水,从而来降低粉尘浓度,并且控制单元4还会控制烟雾传感器5进行报警,来提醒人们远离此处。

当需要更换粉尘传感器18时,通过把手、限位杆15、第二限位块16、弹力弹簧17与粉尘传感器18相互配合下,来对粉尘传感器18进行更换;通过粉尘传感器18、控制单元4、烟雾传感器5与电磁阀9相互配合下,来对粉尘进行检测处理,这样不仅操作简单,可以准确检测粉尘浓度数据,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避免煤矿内积水过多,给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还拥有省时省力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和附图主要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描述,在该设计原理的技术上,装置的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等的设置并没有完全描述清楚,而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上述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可清楚获知其动力机构、供电系统及控制系统的具体,申请文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其中所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且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