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19265发布日期:2021-06-25 16:21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溜煤眼疏通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中,为提高运送效率节约成本,通常会在矿山上由上至下的打通一个类似井的管道,又称溜煤眼。工人可将开采的煤矿倾倒至溜煤眼中,使得煤矿可沿着溜煤眼直接输送至位于溜煤眼下方的运输车辆上。由于实际生产的需要,溜煤眼的直径尺寸一般都比较小,这就导致开采的煤矿通过溜煤眼流至井下的过程中,有时可能有大块的煤及煤里混的矸石同时流入,造成溜煤眼堵塞的情况。现有的疏通方法为钢钎捅捣或爆破处理,都需要煤矿人员深入溜煤眼内部,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煤矿人员疏通溜煤眼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其将安装有煤爪的主钢丝绳垂入溜煤眼中,通过活动主钢丝绳,带动煤爪搅拌固结的煤及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使得煤矿人员仅在井上操作即可疏通溜煤眼,无需深入溜煤眼内部,保证了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滑轮、主钢丝绳和煤爪,所述定滑轮包括设置于溜煤眼靠近底部处的限位轮;所述主钢丝绳两端位于溜煤眼上方,主钢丝绳绕经限位轮底部;所述煤爪位于溜煤眼内部,煤爪安装于主钢丝绳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煤矿人员仅需在溜煤眼上方拉动主钢丝绳,主钢丝绳带动煤爪搅拌堵塞的煤及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即可实现疏通溜煤眼的效果。煤矿人员仅在井上操作即可疏通溜煤眼,无需深入溜煤眼内部,保证了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千斤顶,所述千斤顶设置于溜煤眼上方,千斤顶设置两个,两个千斤顶分别与主钢丝绳两端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千斤顶带动钢丝绳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滑轮还包括设置于溜煤眼上方的变向轮,所述主钢丝绳两端分别绕经两变向轮后与两个千斤顶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变向轮改变主钢丝绳的方向,使主钢丝绳两端能够与设置在溜煤眼上方外侧的千斤顶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煤爪固定件,所述煤爪固定件包括短钢丝绳;所述煤爪设置多个,煤爪通过短钢丝绳与主钢丝绳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煤爪固定件还包括绳卡,所述短钢丝绳通过绳卡与主钢丝绳相连,所述绳卡设置多个,每个绳卡上设置一根或多根短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煤爪固定件还包括绳套,所述绳套设置在短钢丝绳与煤爪连接处,用于保护短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限位轮固定件,限位轮固定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位于溜煤眼靠近底部处,用于支撑限位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轮固定件还包括保护件,所述保护件位于固定杆上方,用于保护固定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保护件将固定杆上方下落的煤和矸石分开,以保护固定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轮固定件还包括绳卡限位件,所述绳卡限位件设置两个,两个绳卡限位件分别安装于限位轮两侧的固定杆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绳卡限位件引导绳卡通过限位轮底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绳卡限位件上端设置有斜面,两斜面相互靠近的一侧朝向背离固定杆的方向倾斜设置;绳卡位于限位轮底部时,绳卡最底部高于绳卡限位件底部边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斜面的设置将绳卡引导至两个绳卡限位件中间,且绳卡位于限位轮底部时,绳卡最底部高于绳卡限位件底部边缘,保证了绳卡通过限位轮底部时,不会被绳卡限位件卡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煤矿人员仅需在溜煤眼上方操作千斤顶拉动主钢丝绳,主钢丝绳带动煤爪搅拌堵塞的煤及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实现疏通溜煤眼的效果。疏通溜煤眼时煤矿人员无需深入溜煤眼内部,保证了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了煤矿人员的安装与操作。

安装方便,容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中限位轮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中限位轮固定件的侧视图;

图4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煤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煤爪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例二中直齿轮、外啮合齿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定滑轮;11、限位轮;12、变向轮;2、主钢丝绳;3、煤爪;31、上盖;311、内啮合锥齿轮;32、爪筒;33、齿条;34、外啮合锥齿轮;35、直齿轮;36、弹力装置;361、连接杆;362、活塞筒;363、活塞杆;37、固定轴;38、钩子;4、千斤顶;5、煤爪固定件;6、限位轮固定件;61、固定杆;62、保护件;63、绳卡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类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词,例如“上”“下”“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词是用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

下面结合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一种解决窄巷道处的溜煤眼堵塞的装置,包括定滑轮1、主钢丝绳2和煤爪3。定滑轮1包括设置于溜煤眼靠近底部处的限位轮11,主钢丝绳2两端位于溜煤眼上方,主钢丝绳2绕经限位轮11底部;煤爪3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煤爪3设置两个,煤爪3位于溜煤眼内部并固定于主钢丝绳2上。煤矿人员仅需带动钢丝绳活动,钢丝绳带动煤爪3搅拌堵塞的煤及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实现在井上疏通溜煤眼,使得煤矿人员无需深入溜煤眼内部,保证了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施例还包括千斤顶4,千斤顶4设置两个,位于溜煤眼上方。两个千斤顶4分别与主钢丝绳2两端相连,两个千斤顶4相互配合带动主钢丝绳2活动。具体的,左千斤顶4收缩时,右千斤顶4打开控制右千斤顶4的双向锁,右千斤顶4在拉力作用下伸长,拉动主钢丝绳2在溜煤眼内移动;主钢丝绳2移动一段距离后,右千斤顶4收缩,左千斤顶4打开控制左千斤顶4的双向锁,左千斤顶4在拉力作用下伸长,带动主钢丝绳2反向移动;如此反复几次,通过主钢丝绳2上的煤爪3对堵塞在溜煤眼中的煤和矸石进行松动,实现对溜煤眼的疏通。两个千斤顶4停止时,两个千斤顶4上的双向锁锁定,使得煤和矸石流入溜煤眼时对主钢丝绳2产生的冲击力无法造成两个千斤顶4伸长。

本实施例中定滑轮1还包括变向轮12,主钢丝绳2两端分别绕经两变向轮12,通过变向轮12改变其运动方向,改变运动方向后的主钢丝绳2两端分别与两个千斤顶4相连。

煤爪3通过煤爪固定件5固定于主钢丝绳2上,煤爪固定件5包括短钢丝绳、绳卡和绳套。

煤爪3固定于短钢丝绳上,短钢丝绳通过绳卡固定于主钢丝绳2上,本实施例中煤爪3上设置有用于和短钢丝绳相连的通孔,短钢丝绳穿过通孔并打结实现与煤爪3的固定,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短钢丝绳与煤爪3的固定方式。

每个绳卡与一个或者多个短钢丝绳相连,绳卡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绳卡为两个,每个绳卡上通过短钢丝绳连接有一个煤爪3,具体实施时绳卡的个数和每个绳卡上连接的煤爪3个数均根据溜煤眼高度与预计堵塞程度决定。

绳套包裹住短钢丝绳与煤爪3连接处,保护短钢丝绳不被下落的煤和矸石砸断,致使短钢丝绳与煤爪3分离。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限位轮固定件6,限位轮11通过限位轮固定件6限定其在溜煤眼内部的位置。限位轮固定件6包括固定杆61、保护件62和绳卡限位件63。

固定杆61固定于溜煤眼内部近底部处,用于支撑限位轮11,限位轮11与固定杆6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杆61为圆柱状杆件,两端固定于溜煤眼内部近底部处,固定杆61穿过限位轮11轮毂的中心孔。

保护件62设置于固定杆61上方,用于保护固定杆61。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2设置两个,两个保护件62分别安装于限位轮11两侧。为达到最优的保护效果,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2固定在溜煤眼侧壁上。本实施例中保护件62上方设置有向上突起的棱边,便于将固定杆61上方下落的煤和矸石分开,保护固定杆61。

绳卡限位件63设置两个,分别安装于限位轮11两侧的固定杆61底部,用于引导绳卡通过限位轮11底部。本实施例中,煤爪3无法通过两个绳卡限位件63中间,保证煤爪3不会损伤限位轮11。

两个绳卡限位件63上端设置有斜面,两斜面相互靠近的一侧朝向背离固定杆61的方向倾斜设置;斜面可引导绳卡进入两个绳卡限位件63中间。

绳卡位于限位轮11底部时,绳卡最底部高于绳卡限位件63底部边缘,且本实施例中,绳卡限位件63下边缘设置为半圆形,均是为了防止煤爪3经过限位轮11底部时,卡在绳卡限位件63上。

综上所述,煤矿人员仅需在溜煤眼上方操作千斤顶4拉动主钢丝绳2,主钢丝绳2带动煤爪3搅拌堵塞的煤及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实现疏通溜煤眼的效果。疏通溜煤眼时煤矿人员无需深入溜煤眼内部,保证了煤矿人员的人身安全。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方便了煤矿人员的安装与操作。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中煤爪3的基本结构,包括上盖31、爪筒32、齿条33、直齿轮35、外啮合锥齿轮34、固定轴37和弹力装置36。

上盖31与爪筒32转动连接且二者同轴,直齿轮35、外啮合锥齿轮34和齿条33设置在上盖31和爪筒32内,防止灰尘进入,磨损齿轮和齿条33。上盖31外侧环绕设置有多个钩子38,本实施例中钩子38设置了五个。

上盖31底部设置有内啮合锥齿轮311,内啮合锥齿轮311与外啮合锥齿轮34啮合,且外啮合锥齿轮34和直齿轮35同轴且固定连接。

直齿轮35与齿条33啮合,外啮合锥齿轮34和直齿轮35通过固定轴37转动连接于爪筒32。

齿条33与爪筒32滑动连接且齿条33滑动方向平行于爪筒32转动轴,齿条33背离上盖31一端沿自身长度方向贯穿爪筒32,齿条33背离上盖31一端与短钢丝绳相连。

当煤与矸石将钩子38钩住时,拉动主钢丝绳2,主钢丝绳2会带动齿条33移动,齿条33通过与直齿轮35的啮合带动直齿轮35转动,直齿轮35带动外啮合锥齿轮34转动,外啮合锥齿轮34通过与内啮合锥齿轮311啮合带动上盖31转动,此时上盖31外侧的钩子38搅动堵塞的煤和矸石,使煤和矸石松动,实现疏通溜煤眼的效果。

齿条33上无拉力时,齿条33通过弹力装置36回到初始状态的位置。本实施例中,弹力装置36为气动装置,该气动装置包括连接杆361、活塞筒362和活塞杆363,具体实施时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弹力装置36。

连接杆361固定于齿条33上并垂直于齿条33滑动方向,活塞筒362固定于连接杆361上。活塞筒362可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两个活塞筒362分别固定于齿条33两侧的连接杆361上。活塞杆363固定于爪筒32底部,活塞杆363设置多个,多个活塞杆363与多个活塞筒362一一对应,活塞杆363插入对应的活塞筒362中。活塞杆363可在活塞筒362中滑动,滑动方向平行于爪筒32转动轴,活塞杆363顶部将空气密封在活塞筒362中。

齿条33上有拉力时,活塞筒362中的空气体积被活塞杆363压缩;齿条33上无拉力时,活塞筒362中的空气体积变回原有状态,带动齿条33回到初始状态下相对于爪筒32的位置,实现复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