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29019发布日期:2021-06-18 20:1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法包括如下步骤:

做好证据保全工作,做好既有地铁隧道上区间隧道的初始情况;

在既有地铁隧道上布设监测点;

制定监测项目的警戒值;

安装地铁隧道内监测设备;

盾构机开始进行掘进工作;

在盾构机通过期间加强洞内注浆加固;

超近距离注浆;

在盾构机施工期间进行同步监测;

盾构机通过既有地铁隧道后进行二次注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区间隧道的初始情况至少包括有区间隧道的裂缝情况、错台情况、渗水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制定监测项目的警戒值,主要包括:

区间隧道沉降控制值:±5mm;

区间隧道水平位移控制值:±5mm;

区间隧道上浮控制值:±5mm;

日变化量控制值:±1mm/d;

当监测的实际变形值达到控制值的60%时,发出黄色预警,且加密对隧道的监测频率,加强隧道动态的观察;

当监测的实际变形值达到控制指标的80%时,发出橙色预警,加强观察、监测,立即通知运营部门、地铁相关单位共同商议确定,在获得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后执行;

当达到监测控制指标时,加强观察、监测,立即通知运营部门、地铁相关单位共同商议确定,必要时停止隧道施工,进行补救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设备为徕卡ts系列自动化全站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盾构机通过期间加强洞内注浆加固,主要包括:

注浆压力控制在2.5~3bar;

实际注浆量取理论值的150%~2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超近距离注浆,主要包括:

采用双液浆在盾尾后方进行注入;

穿越软土层段管片应增加注浆孔,每环管片增加20个注浆孔,每环共计26个注浆孔,注浆管采用钢花管,钢花管壁厚3.5mm;

注浆压力0.3~0.5mpa,扩散半径不小于0.7m;

注浆浆液搅拌时间不少于3min;使用高速搅拌机时,搅拌时间不少于30s。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盾构机施工期间进行同步监测,主要包括:

地面沉降监测、地面建筑物调查及沉降监测、隧道结构收敛变形监测、地中位移监测、管片内力监测、地层接触应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隧道内降沉监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监测的监测报警值为:

地表沉降:累计变化为+10mm~-30mm,日变量≤±3mm

管线沉降:累计变化≤±10mm,日变量≤±3mm

建构筑物沉降、位移:累计变化+5mm~-15mm,日变量≤±2mm

隧道沉降:累计变化≤±10mm,日变量≤±3mm。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近距离侧穿既有运营地铁线路施工工法,涉及线路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如下:做好证据保全工作,做好既有地铁隧道上区间隧道的初始情况;在既有地铁隧道上布设监测点;制定监测项目的警戒值;安装地铁隧道内监测设备;盾构机开始进行掘进工作;在盾构机通过期间加强洞内注浆加固;超近距离注浆;在盾构机施工期间进行同步监测;盾构机通过既有地铁隧道后进行二次注浆。本发明本发明的工法采用自动化监测,相比传统监测方法极大简化了测量手续、减轻测量人员的工作量,实时准确获取监测数据;本发明的工法极大降低了盾构施工对既有运营线路的影响,减少了周边建筑物的沉降,确保了周边道路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温裕春;刘冰;江鹏;李彬;刘伯韬;陶钦涛;谭从龙;石凯;陈冬林;刘强;袁永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交通工程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2.24
技术公布日:2021.06.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