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862062发布日期:2021-07-13 16:1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采煤工作面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采煤工作面是煤炭的第一生产现场,具有作业空间狭小、机械设备多、视觉环境差、温度高的特点,其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了整个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区域。

在采煤工作面进行初采初放时,如果钻孔点设置的不合理,对其爆破不充分,采煤工作面在推进后顶板无法够及时垮落,会留有悬顶,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工作面切眼施工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的孔间距为1m,孔深度为10m,倾角为88°,第一钻孔距离切眼煤墙0.8m,第三钻孔与第一钻孔、第二钻孔的孔间距均为0.8m,其孔深度为2.5m,倾角为88°;在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中装入聚能管;

a2)在工作面的上顺槽钻孔布置,每组3个孔,钻孔编号为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的孔间距均为1.5m,其与巷道夹角均为22°,倾角均为38°,开孔位置在巷道顶板距回采帮1m处;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中装入聚能管;

a3)对第一钻孔、第二钻孔、第三钻孔、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进行爆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为长短孔交替布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终孔位置间距为0.5m。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均具有装药段和封孔段,三者的装药段长度分别为8m、8m和1.5m,封孔段长度分别为2m、2m和1m。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的装药量分别为4.8kg、4.8kg和0.9kg。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均具有装药段和封孔段,三者的装药段长度分别为13m、5.7m和3m,封孔段长度分别为7m、7.3m和4m;且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延伸至工作面。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的装药量分别为38.7kg、17.1kg和9kg。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工作面切眼爆破通过长短孔配合聚能管进行爆破,工作面长钻孔终孔位置间距为0.5m,爆破工作面推进后,切缝处顶板岩石垮落,顶板形成一条楔形沟壑,给顶板弯曲变形提供空间;工作面的上顺槽采用长短孔配合爆破,爆破后上顺槽顶板表面无变化无需特殊维护,工作面推进后上顺槽顶板随即能够垮落,通过工作面切眼及上顺槽采用长短孔配合预裂爆破,工作面推进后顶板能够及时垮落,达到不留悬顶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切眼施工钻孔区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切眼施工钻孔区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切眼施工钻孔区的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上顺槽钻孔区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5所示,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1)在工作面10上靠近下顺槽12的一侧形成切眼施工钻孔区q,分别切眼施工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多个第一钻孔q1呈线性排列呈l1,多个第二钻孔q2呈线性排列呈l2,l1和l2相平行,第一钻孔q1和第二钻孔q2的孔间距为1m,孔深度为10m,倾角为88°,第一钻孔q1距离切眼煤墙0.8m,第三钻孔q3与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的孔间距均为0.8m,其孔深度为2.5m,倾角为88°;在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中装入聚能管;

a2)在工作面的上顺槽11上钻孔布置,每组3个孔,钻孔编号为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的孔间距均为1.5m,其与巷道夹角均为22°,倾角均为38°,开孔位置在巷道顶板距回采帮1m处;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中装入聚能管;

a3)对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第三钻孔q3、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进行爆破。

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为长短孔交替布置,即相邻一对第一钻孔q1之间、以及相邻一对第一钻孔q2之间分别设置第三钻孔q3。

第一钻孔q1和第二钻孔q2终孔位置间距为0.5m。

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均具有装药段q12、q22、q32以及封孔段q11、q21、q31,三个装药段q12、q22、q32的长度分别为8m、8m和1.5m,三个封孔段q11、q21、q31的长度分别为2m、2m和1m。

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的装药量分别为4.8kg、4.8kg和0.9kg。

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均具有装药段s12、s22、s32以及封孔段s11、s21、s31,三个装药段s12、s22、s32的长度分别为13m、5.7m和3m,三个封孔段s11、s21、s31的长度分别为7m、7.3m和4m;且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的装药段s12延伸至工作面10。

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的装药量分别为38.7kg、17.1kg和9kg。

本发明的采煤工作面切眼和上顺槽采用长短孔配合爆破,爆破后上顺槽顶板表面无变化无需特殊维护,工作面推进后上顺槽顶板随即能够垮落,通过工作面切眼及上顺槽采用长短孔配合预裂爆破,工作面推进后顶板能够及时垮落,达到不留悬顶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1)在工作面切眼施工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第一钻孔(q1)和第二钻孔(q2)的孔间距为1m,孔深度为10m,倾角为88°,第一钻孔(q1)距离切眼煤墙0.8m,第三钻孔(q3)与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的孔间距均为0.8m,其孔深度为2.5m,倾角为88°;在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中装入聚能管;

a2)在工作面的上顺槽钻孔布置,每组3个孔,钻孔编号为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的孔间距均为1.5m,其与巷道夹角均为22°,倾角均为38°,开孔位置在巷道顶板距回采帮1m处;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中装入聚能管;

a3)对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第三钻孔(q3)、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进行爆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为长短孔交替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钻孔(q1)和第二钻孔(q2)终孔位置间距为0.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均具有装药段和封孔段,三者的装药段长度分别为8m、8m和1.5m,封孔段长度分别为2m、2m和1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工作面切眼钻孔第一钻孔(q1)、第二钻孔(q2)和第三钻孔(q3)的装药量分别为4.8kg、4.8kg和0.9kg。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均具有装药段和封孔段,三者的装药段长度分别为13m、5.7m和3m,封孔段长度分别为7m、7.3m和4m;且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延伸至工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上顺槽钻孔第四钻孔(s1)、第五钻孔(s2)和第六钻孔(s3)的装药量分别为38.7kg、17.1kg和9kg。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钻孔施工方法,包括:在工作面切眼施工第一钻孔、第二钻孔和第三钻孔,第一钻孔和第二钻孔的倾角为88°,在三个钻孔中装入聚能管;在工作面的上顺槽钻孔布置第四钻孔、第五钻孔和第六钻孔,其与巷道夹角均为22°,开孔位置在巷道顶板距回采帮1m处,在三个钻孔中装入聚能管;对钻孔进行爆破。本发明通过工作面切眼及上顺槽采用长短孔配合预裂爆破,工作面推进后顶板能够及时垮落,达到不留悬顶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赵飞;张京民;孟凡林;谢国良;王永军;王首君;任楠;李世克;任永康;刘明松;韩铁良;王申峰;高伟;杜志龙;闫文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库车县科兴煤炭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2
技术公布日:2021.07.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