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98717发布日期:2022-01-29 12:5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回风隅角收作后需及时充填,以减少向采空区漏风、保证抽采效果。主要工序为两人配合先将煤、矸装入编织袋中,其他两人配合将装入煤矸的编织袋合理抬运至新切顶线附近码垛形成充填墙,从而达到充填回风隅角的目的。如此反复、循环,不但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还增加职工劳动强度。
3.如申请号为201220184151.3公开了一种回采工作面上隅角挡墙,其中包括支撑架,该支撑架由两侧竖直且间隔设置的支柱和架设在支柱上的横梁构成,支柱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巷道底板上,横梁固定设置在支柱的顶部,且该横向的上侧朝向巷道的顶板;在支柱朝向巷道侧壁的一侧与之主之间设置有充填垛;横梁的下方填充有遮挡物,充填垛和遮挡物均用于遮挡露出的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然而采取的充填措施为,由两人配合将煤矸装入到编织袋中后再由另外两人在新切顶线码垛、充填,达到隅角封堵的目的,以利于减少向采空区漏风、保证抽采效果。这就造成端头支架拉移后,充填墙无法整体挪移,须将原充填墙逐袋拆除后重新码垛形成新的充填墙,如此反复、循环,不但影响工作面正常推进,还增加职工劳动强度,还有一定安全隐患。特别是充填垛高度达到1.8m以上,职工还需站在梯子上登高作业,更是加大了工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循环利用充填垛,且能降低职工的劳动强度、减少安全隐患。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6.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方法,所述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s1:先测量好煤矿工作面隅角处的底板的面积和高度,并记录;
8.s2: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地面加工好充填装置,并打运至井下;
9.s3:用钢筋笆片固定在充填装置四周,用编织袋装入煤矸由该框架自上而下一次性码垛完成;
10.s4:用锚链及高强螺栓将其一端固定在超前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充填装置上,一人拉移超前支架、一人观察完成拉移。
11.相比较以往,节省了过去装袋、抬运、码垛充填等工序,两人即可操作,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并且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12.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充填装置(1)包括底座(11)、伸缩支架(12);所述伸缩支架(12)与所述底座(11)固定连接。
13.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11)包括钢板(111)、槽钢(112);所述槽钢(112)焊接固定在所述钢板(111)的四周。
14.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沿着拉移方向,所述槽钢(112)与所述钢板(111)之间的夹角为40
°

15.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支架(12)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上部。
16.作为更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横支撑架;所述横支撑架位于两第一支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
17.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8.(1)本发明相比较以往,节省了过去装袋、抬运、码垛充填等工序,两人即可操作,达到了减人提效的目的,并且显著的提高了经济效益。
19.(2)采用废旧钢板、管路、槽钢等加工焊接,达到了修旧利废的目的。
20.(3)可以根据现场巷道高度,调整该装置的高度,现场适应性强。
21.(4)经使用,该装置可操作性强,避免以往重复体力劳动、降低职工劳动强度,职工使用后普遍反应良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步骤图;
2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1、充填装置;11、底座;111、钢板;112、槽钢;12、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
27.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隅角充填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8.s1:先测量好煤矿工作面隅角处的底板的面积和高度,并记录;
29.s2: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地面加工好充填装置,并打运至井下;
30.s3:用钢筋笆片固定在充填装置四周,用编织袋装入煤矸由该装置自上而下一次性码垛完成;
31.s4:用40t锚链及高强螺栓将其一端固定在超前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充填装置上,一人拉移超前支架、一人观察即可完成拉移。
32.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了一种充填装置,包括底座11、支架1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图2上展示的只是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并未示出,因此为了方便理解,支架与第一支架使用同一个标号。
33.底座11呈正方形,底座11包括钢板111、槽钢112,钢板111为5mm厚钢板,钢板111的面积略小于工作面隅角处的底板面积,这样可以防止钢板111与工作面之间由于空间太小,不利于打运。钢板111的四周通过等长的14
#
槽钢112焊接加固,沿着拉移方向上的槽钢112与钢板111之间形成40
°
的夹角,这样方便在拉移时减小阻力。
34.支架12为圆柱形,支架12位于底座11的上方,支架12的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二支架未示出,第一支架的底部与底座11上的槽钢112垂直固定连接;第一支架的直径为两个第一支架之间还固定连接了一个横支撑架,这样可以增加第一支架整体的稳定性。第一支架的顶部设置有螺孔,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螺栓固定。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使用人员会事先测量好煤矿工作面出的回风隅角处的高度,然后根据高度设置好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此时支架的高度是一定的。
35.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人员预先测量好工作面的底部的面积和高度,然后根据测量的数据切割好钢板111、在钢板111四周用槽钢112焊接加固形成底座11,然后调整支架12的高度,把支架12固定在底座11上形成充填装置1,在地面上安装好充填装置1,接着把充填装置1打运至井下,用钢筋笆片固定在充填装置1四周,用编织袋装入煤矸由该装置自上而下一次性码垛完成,用40t锚链及高强螺栓将其一端固定在超前支架上,另一端固定在充填装置1上,一人拉移超前支架、一人观察即可完成拉移。
36.实施例二
37.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可调节伸缩的伸缩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与底座11上的槽钢112垂直固定连接,第二支架的底部位于第一支架内,该伸缩支架上的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套接,第一支架可以根据巷道高度随时调节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之间的距离,节省了工作流程,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38.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