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7135发布日期:2021-12-17 23:5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井设备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金属矿山竖井内,箕斗装载提升时,存在粉矿撒落的问题。据统计采用翻转式箕斗时,粉矿撒落量一般为提升物料的1%~2%;采用底卸式箕斗,粉矿撒落量一般为提升物料的0.3%~0.6%。箕斗提升时,撒落的粉矿在井底自然堆积。粉矿撒落井底后须及时清理,否则会影响正常提升。
3.目前的清理回收方式是在箕斗井井底设粉矿回收马头门,在粉矿回收马头门采用装岩机或人工将粉矿装至矿车,然后通过矿车把粉矿运走。但是,存在以下缺点:为避免装载粉矿的时候还有粉矿掉落下来对人员、设备造成伤害,粉矿撒落后不能马上清理,须等粉矿按照自然安息角堆至井底马头门处,才能进行清理,工作进程慢,生产管理不便;粉矿在井底大量堆积,若粉矿清理不及时,容易引起堵塞,处理粉矿堵塞时,一般需要工人在粉矿堆下方采用高压水处理,若发生坍塌极易产生安全事故;井底堆积的粉矿与上部井壁涌水混合造成粉矿黏性增大,容易引起井底堵塞,有泥水突然大量涌出形成泥石流的风险;井壁渗水进入粉矿,造成工作面泥水混合,处理起来危险性高、难度大;井底通风条件差,空气潮湿混浊,工作环境差,工人劳动强度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可随时收集并清理粉矿,避免粉矿大量堆积,减少井壁渗水混入粉矿,方便处理堵塞;与振动放矿设备配合可实现远程控制清理粉矿,实现无人化作业。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包括在井底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粉矿运输胶带机、放矿设备、粉矿仓、事故处理机构和截水机构,其中,所述粉矿仓包括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斗型仓,所述上开口的边缘紧贴井壁,所述放矿设备设置在所述下开口的下方,所述粉矿运输胶带机的上料端设置在所述放矿设备的出料端,所述粉矿运输胶带机的下料端设置在所述井底的巷道内;所述事故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上开口上部的事故处理平台,所述事故处理平台为栅格式承台,所述事故处理平台与所述井壁连接,且在所述井壁上设置有通往所述事故处理平台的事故处理通道,所述截水机构包括沿所述事故处理通道的上方井壁一周设置的截水槽,在所述截水槽上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另一端通向所述事故处理通道。
6.所述斗型仓包括上支撑架、中支撑架、下支撑架、斜梁和仓壁,所述上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斗型仓的上部一周,所述下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斗型仓的下部一周,所述中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斗型仓的中部一周,所述上支撑架、中支撑架和下支撑架均与所述井壁固定连接,在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中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之间均匀连接有所述斜梁,所述上支撑架、
所述中支撑架、所述下支撑架和所述斜梁形成斗型支撑框架,所述仓壁设置在所述斗型支撑框架内周。
7.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中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均包括由横梁构成的方形支架,每个方形支架的一对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井壁固定连接。
8.所述上支撑架、所述中支撑架和所述下支撑架均包括圆形支架,每个圆形支架的两侧均焊接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两端均与所述井壁固定连接。
9.所述斗型支撑框架为钢结构架。
10.在所述放矿设备包括振动放矿机或板式给矿机,所述振动放矿机或板式给矿机与地上的远程控制电脑连接。
11.在所述事故处理平台上设置有防砸缓冲装置,所述防砸缓冲装置正冲所述下开口,所述防砸缓冲装置的面积不小于所述下开口的面积。
12.所述防砸缓冲装置可为伞状橡胶盖板。
13.在所述粉矿运输胶带机的两侧设置有挡板。
14.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包括钢结构的粉矿仓,在粉矿仓上部设置有事故处理平台、防砸缓冲装置、截水机构,在粉矿仓下部设置有振动放矿设备、输送胶带机。可随时收集并清理粉矿,避免粉矿在井底大量堆积;避免或减少井壁渗水混入粉矿;粉矿堆积堵塞时,在事故处理平台处理方便;与振动放矿设备配合可实现远程控制清理粉矿,实现无人化作业;设置防砸缓冲装置,保护下部振动放矿设备。避免井底人工清理粉矿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人劳动条件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15.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方式示意图;
17.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侧视图;
19.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斗型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斗型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

箕斗井、2

箕斗、3

粉矿、4

马头门、5

装岩机、6

矿车、7

粉矿运输胶带机、8

放矿设备、9

粉矿仓、10

事故处理平台、11

事故处理通道、12

截水槽、13

导水管、14

上支撑架、15

中支撑架、16

下支撑架、17

斜梁、18

仓壁、19

横梁、20

防砸缓冲装置、21

挡板。
22.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方式示意图;
25.如图1所示,金属矿山现有箕斗井1井底粉矿清理回收方式是,箕斗2撒落的粉矿3在井底堆积,为避免装载粉矿的时候还有粉矿掉落下来对人员设备造成伤害,粉矿撒落后
不马上清理,等粉矿按照自然安息角堆至井底马头门4处,才能进行清理。一般采用装岩机5或人工将粉矿装至矿车6,然后通过矿车6把粉矿运走。回收效率低,工作难度大。
26.实施例1
27.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侧视图;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斗型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29.如图2、3、4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可用于金属矿山箕斗井内的箕斗提升过程中,撒落的粉矿的回收清理。包括在井底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粉矿运输胶带机7、放矿设备8、粉矿仓9、事故处理机构和截水机构。粉矿仓9为固定在井壁上的钢结构仓,粉矿撒落在粉矿仓9中,不会撒落在井底内,便于粉矿的完全回收。粉矿在粉矿仓9下部流向放矿设备8,放矿设备8将粉矿放落到粉矿运输胶带机7上,通过粉矿运输胶带机7运出井底运往矿车,避免了工人在井底劳作。粉矿仓9上部设置有事故处理机构,若有粉矿在粉矿仓9内形成堵塞,便于工人站在上面处理。粉矿仓9上部还设置有截水机构,能够将井壁上大部分渗水接住,汇集到出水口,使水不会流入粉矿仓9,避免了粉矿与水混合。
30.粉矿仓9可为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斗型仓,上开口的边缘紧贴井壁,能够接收箕斗撒落的所有粉矿,防止粉矿落到井底。
31.斗型仓由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下支撑架16、斜梁17和仓壁18构成,上支撑架14设置在斗型仓的上部一周,下支撑架16设置在斗型仓的下部一周,中支撑架15设置在斗型仓的中部一周,在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之间均匀焊接有若干斜梁17,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下支撑架16和斜梁17形成斗型支撑框架,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均与井壁固定连接,将斗型仓牢固地与井壁连接。在斗型支撑框架的内周焊接有钢板,作为仓壁18。粉矿撒落后,沿光滑的仓壁18滑落至下开口。
32.本实施例中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均可为由横梁19构成的方形支架,每个方形支架均与井壁固定连接。可由方形支架的一对横梁19的两端与井壁固定连接。横梁19可采用大型工字钢或槽钢,斜梁17可采用小型h型钢,钢板可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板。
33.放矿设备8设置在下开口下方,放矿设备8为振动放矿机或板式给矿机,承接下开口流出的粉矿并振动到粉矿胶带运输机,振动放矿机或板式给矿机与地上的远程控制电脑连接,在下支撑架16上设置螺栓孔,可用于安装振动放矿机或板式给矿机。由工人在地上远程控制放矿设备8工作过程,实现了井底无人作业。
34.粉矿运输胶带机7的上料端设置在放矿设备8的出料端,接收放矿设备8放出的粉矿,下料端设置在井底的巷道内,将粉矿运送到巷道内的矿车上。工人可以远离井筒的底部,改善了工作环境。为了防止粉矿在胶带机上掉落,在粉矿运输胶带机7的两侧设置有挡板21。
35.为了方便处理粉矿仓9内堵塞或分布不均的粉矿,在粉矿仓9的上部设置事故处理机构,事故处理机构包括设置在粉矿仓9的上开口上部的事故处理平台10,事故处理平台10为栅格式承台,事故处理平台10与井壁固定连接,事故处理平台10便于工人站立在上面处理粉矿,栅格式的事故处理平台10不会挡住粉矿撒落到仓内。在井壁上设置有通往事故处理平台10的事故处理通道11,工人可从事故处理通道11进出事故处理平台10。工人在设置在粉矿仓9上部的事故处理平台10工作,工作环境较好,不用担心大量堆积的粉矿坍塌被
埋,安全性好。
36.为了减少粉矿与渗水的混合,在粉矿仓9上部设置截水机构,截水机构将粉矿仓9上部大部分井壁渗水接住,防止井壁渗水流入粉矿仓9内,也可以减少井底的潮湿度。截水机构包括沿事故处理通道11的上方井壁一周设置的截水槽12,上部井壁渗水沿井壁往下流动时,被截水槽12阻拦,渗水汇聚于截水槽12内,在截水槽12上连接有导水管13的一端,导水管13另一端通向事故处理通道11。水从截水槽12沿导水管13自流出井筒,导水管13沿事故处理通道11将水排到外部。截水槽12的纵截面可为弧形或u型,截水槽12的外边缘伸入固定在井壁内,内边缘距离井壁面具有一定的距离,保证截水槽12能够接住井壁上的渗水。
37.为了防止撒落的矿粉直接冲击粉矿仓9下开口的放矿设备8,损坏放矿设备8,在事故处理平台10上设置有防砸缓冲装置20,防砸缓冲装置20正冲下开口,防砸缓冲装置20的面积不小于下开口的面积。防砸缓冲装置20可为伞状橡胶盖板。
38.钢结构形式粉矿仓可以在井下各中段巷道掘进完成再进行安装,不影响井下各中段的掘进,钢结构形式粉矿仓施工安装方便、快速,仓体出现损坏时维修方便。
39.实施例2
40.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斗型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4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斗型仓的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均包括圆形支架,每个圆形支架的两侧均焊接有横梁19,横梁19的两端均与井壁固定连接。在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之间均匀焊接有若干斜梁17,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下支撑架16和斜梁17形成斗型支撑框架。上支撑架14、中支撑架15和下支撑架16均与井壁固定连接,将斗型仓牢固地与井壁连接。在斗型支撑框架的内周焊接有钢板,作为仓壁。粉矿撒落后,沿光滑的仓壁滑落至下开口。
42.本实施例中,斗型仓的横截面为圆形,仓壁圆滑没有夹角,更利于粉矿的下滑。
43.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箕斗井井底粉矿回收系统,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