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内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4282发布日期:2022-01-15 10:2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井内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夹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井内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2.井内落物是钻井过程中较为常见,也是危害性较高的一种事故,尤其是铁制品等井内掉落物,如果不加以打捞处理,只是简单的用废钻头将落物挤压至井壁,落物会有再次掉落的可能,随着井越来越深地层越来越硬,处理起来会越来越难,这种简单省事的方法但会严重危害井内安全,尤其是对钻头的破坏及对钻进速度的影响。
3.在井内落物事故中根据井深,落物的大小,重量及形状可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4.1、磨鞋:在井底落物不明的情况下,可下磨鞋将落物磨碎;
5.2、强磁:如果落物为小工具或者牙轮,下强磁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探底后不应加压过大,以防落物压入地层,破坏强磁,也不得开动转盘或者转盘卸扣,以防落物重新落井。
6.3、打捞篮:打捞篮可以随钻具一起下钻,用横竖的钢丝篮网将落物装在篮内捞出。
7.以上几种打捞方式虽然使用有效,但由一个共同的不足之处是全程需要钻具的配合,而在实际当中起下钻非常浪费时间,尤其是深井,一次起下钻需要一天的时间,而打捞落物又是一件看不见摸不着的事情,一切操作全凭经验,很多时候需要重复起钻,多次打捞才能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井内打捞装置。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井内打捞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爪齿,每个所述爪齿与所述筒体的下端摆转连接,所述筒体内设有控制杆,每个所述爪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控制杆的下端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驱动所述控制杆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同步摆转至张开以将井内掉落物罩设在多个所述爪齿之间,或向上驱动所述控制杆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同步摆转至合拢以将所述井内掉落物抓起。
1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如此将该井内打捞装置下入到井内,先使得多个爪齿展开,待井内打捞装置沉底后,上提控制杆,此时多个爪齿转动至靠拢并将井底的井内掉落物抓起,再向上从井内提出井内打捞装置即可将井内掉落物取出。
1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爪齿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爪齿的底边朝上,且其底边的中部与所述筒体下端转动连接。
1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抓起效果佳。
1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断截面为圆形,且多个所述爪齿在所述筒体的下端周
向间隔均匀的分布。
14.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与钻井的形状相匹配。
1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端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爪齿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爪齿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下端的四侧。
16.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杆体,且其一端与所述爪齿内侧上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杆的下端竖向摆转连接。
18.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19.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内部的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上设有上下贯穿且位于所述筒体内中部的导向孔,所述控制杆竖向穿过所述导向孔,且在所述控制杆的上端端部设有第一挂环。
20.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挂环用以与控制绳6连接,同时控制绳6来在井外操控控制杆。
2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的上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挂环。
22.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二挂环用以与起吊绳7挂接,起吊绳7用以起吊筒体。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井内打捞装置的多个爪齿展开时的侧部剖面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井内打捞装置的多个爪齿展开时的状态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井内打捞装置的多个爪齿合拢时的侧部剖面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井内打捞装置、起吊绳和控制绳的配合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控制杆和筒体的配合图。
28.图中:1筒体、11第二挂环、2爪齿、3控制杆、31第一挂环、4连接件、5导向件、6控制绳、7起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井内打捞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下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爪齿2,每个所述爪齿2与所述筒体1的下端摆转连接,所述筒体1内设有控制杆3,每个所述爪齿2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控制杆3的下端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驱动所述控制杆3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2同步摆转至张开以将井内掉落物罩设在多个所述爪齿2之间,或向上驱动所述控制杆3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2同步摆转至合拢以将所述井内掉落物抓起,如此将该井内打捞装置下入到井内,先使得多个爪齿展开,待井内打捞装置沉底后,上提控制杆,此时多个爪齿转动至靠拢并将井底的井内掉落物抓起,再向上从井内提出井内打捞装置即可将井内掉落物取出。
31.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爪齿2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爪齿2的底边朝上,且其底边的中部与所述筒体1下端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且抓起效果佳。
32.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1的断截面为圆形,且多个所述爪齿2在所述筒体1的下端周向间隔均匀的分布,其结构简单,且与钻井的形状相匹配。
3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1的端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爪齿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爪齿2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1下端的四侧,其结构简单。
34.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4为杆体,且其一端与所述爪齿2内侧上端连接(可以是垂直固定连接,也可以是竖向摆转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杆3的下端竖向摆转连接,其结构简单。
35.如图4所示,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部的导向件5(导向件可包括一个圆环和设置于圆环外围并与筒体内壁连接的支撑腿,具体如图5所示),所述导向件5上设有上下贯穿且位于所述筒体1内中部的导向孔,所述控制杆3竖向穿过所述导向孔,且在所述控制杆3的上端端部设有第一挂环31,所述第一挂环用以与控制绳6连接,同时控制绳6来在井外操控控制杆。
3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筒体1的上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挂环11(优选的设有三个或四个),所述第二挂环用以与起吊绳7挂接,起吊绳7用以起吊筒体。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1),所述筒体(1)的下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爪齿(2),每个所述爪齿(2)与所述筒体(1)的下端摆转连接,所述筒体(1)内设有控制杆(3),每个所述爪齿(2)通过连接件(4)与所述控制杆(3)的下端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驱动所述控制杆(3)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2)同步摆转至张开以将井内掉落物罩设在多个所述爪齿(2)之间,或向上驱动所述控制杆(3)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2)同步摆转至合拢以将所述井内掉落物抓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爪齿(2)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爪齿(2)的底边朝上,且其底边的中部与所述筒体(1)下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断截面为圆形,且多个所述爪齿(2)在所述筒体(1)的下端周向间隔均匀的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端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爪齿(2)设有四个,四个所述爪齿(2)分别设置在所述筒体(1)下端的四侧。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杆体,且其一端与所述爪齿(2)内侧上端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杆(3)的下端竖向摆转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筒体(1)内部的导向件(5),所述导向件(5)上设有上下贯穿且位于所述筒体(1)内中部的导向孔,所述控制杆(3)竖向穿过所述导向孔,且在所述控制杆(3)的上端端部设有第一挂环(3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内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的上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挂环(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井内打捞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下端环向间隔设有多个爪齿,每个所述爪齿与所述筒体的下端摆转连接,所述筒体内设有控制杆,每个所述爪齿通过连接件与所述控制杆的下端连接,在外力作用下,向下驱动所述控制杆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同步摆转至张开以将井内掉落物罩设在多个所述爪齿之间,或向上驱动所述控制杆以带动多个所述爪齿同步摆转至合拢以将所述井内掉落物抓起,如此将该井内打捞装置下入到井内,先使得多个爪齿展开,待井内打捞装置沉底后,上提控制杆,此时多个爪齿转动至靠拢并将井底的井内掉落物抓起,再向上从井内提出井内打捞装置即可将井内掉落物取出。可将井内掉落物取出。可将井内掉落物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明 魏志明 乔晖文 陈书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技术研发日:2021.08.13
技术公布日:2022/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