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88233发布日期:2022-04-30 21:5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过轨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过轨气囊管组件。


背景技术:

2.在隧道工程施工中,通常需要设置综合硐室用以安装通信设备、电力设备等设备,而由于隧道的中线两侧均设置有线缆槽,且由综合硐室引出的线缆也需要分成两路分别向综合硐室的两侧铺设,每路线缆再分出两支路分别向隧道中线两侧的线缆槽铺设。因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硐室的洞口处设置过轨管,使过轨管连通隧道中线两侧的线缆槽,以使线缆可以一侧线缆槽通过过轨管下穿至另一侧线缆槽;而其中,在进行仰拱及仰拱填充施工时,就需要同步进行过轨管安装,以使得过轨管埋设与仰拱及仰拱填充中。
3.此外,由于从综合硐室引出的线缆会从靠近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分成两路并呈外八字下穿至远离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内,因此,在安装过轨管时,需要安装两组过轨管组,两组过轨管组自靠近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分成两路并呈外八字下穿至远离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且每组过轨管组包含的过轨管数量根据不同的技术要求进行设置,通常,一组过轨管组包括1根至3根过轨管。现有的过轨管普遍采用镀锌钢管或高密度聚乙烯管,以为后期线缆下穿提供通道并对线缆进行保护。
4.再者,受现阶段隧道仰拱部位环向需要两次浇筑施工、纵向需要三次浇筑施工的施工工艺限制,使得每根过轨管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被分割成多段后再对接,如在矮边墙与线缆槽的交界处设置相邻两段过轨管的连接点,在相邻两段施工段的施工缝处设置相邻两段过轨管的连接点。然而,由于需要先将过轨管分割成多段再进行对接,使得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每段过轨管的接口处极易被混凝土堵塞;其次,现有过轨管安装过程中,如采用镀锌钢管时,需要通过专门的钢管弯曲机将过轨管冷压成设计弯曲弧段,使得施工成本较高,且过轨管在进行切割和焊接连接时还容易产生尖刺,导致后期线缆穿线过程中容易被尖刺刺穿,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并容易使电缆失效;如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时,虽然在切割过程中不容易尖刺刺穿线缆,但是同样需要工人现场对其进行人工弯曲,且由于高密度聚乙烯管的硬度较大,人工对其进行弯曲的难度大,施工操作麻烦。
5.因此,现有隧道过轨管预埋施工的整体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较低、施工操作麻烦,且根据相关施工现场调查,在隧道工程施工验收阶段,有的过轨管施工的返工率高达80%,可见目前的隧道过轨管预埋施工存在较大的缺陷;另外,由于过轨管无法进行二次利用,属于一次性耗材,使得施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二次利用、并可防止线缆通道被堵的过轨气囊管组件。
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过轨气囊管组件,其中,包括第一过轨气囊管,第一过轨气囊管包括第一柔性管体和第一换气接头,第一柔性管体具
有第一气腔,第一柔性管体可膨胀或收缩,第一换气接头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的第一端上,第一换气接头的第一气口与第一气腔连通,第一换气接头具有第一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可控制第一换气接头导通或关闭。
8.由上可见,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替代传统过轨管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线缆提供下穿通道,以使远离隧道的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内的线缆能够通过下穿通过与综合硐室内的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过轨气囊管组件安装时,既无需如镀锌钢管一般需要采用专门的弯曲机进行弯曲处理,也无需如高密度聚乙烯管一般需要工人费时费力地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弯曲处理,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当进行下穿通道成型时,先按照设计位置对过轨气囊管组件进行安装及固定,随后通过第一换气接头对第一气腔进行充气,在充气完成后通过第一控制阀对第一气腔进行密封,使第一柔性管体保持膨胀状态;接着进行仰拱填充的浇筑,并在当浇筑出的仰拱填充的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通过第一控制阀对第一气腔进行放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收缩,随后将过轨气囊管组件从仰拱填充内取出,完成对下穿通道的成型。此外,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可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解决了传统过轨管施工时,过轨管容易被混凝土封堵的问题。
9.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过轨气囊管还包括第二换气接头,第二换气接头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的第二端上,第二换气接头的第二气口与第一气腔连通,第二换气接头具有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可控制第二换气接头导通或关闭。
10.由上可见,第二换气接头的设置能够适当提高对第一气腔的充放气速度,进而适当的提高施工效率。
11.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过轨气囊管还包括第一对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第一对接头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的第二端上,第一对接头的第一端与第一气腔连通,第三换气接头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对接头的第二端上,第三换气接头的第三气口可与第一对接头连通,第三换气接头具有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可控制第三换气接头导通或关闭。
12.由上可见,上述设计既使得第一过轨气囊管具有拼接功能,又能够使得当第一过轨气囊管不与其他过轨气囊管拼接使用时,第三换气接头可适当提高对第一气腔的充放气速度,并适当提高施工效率。
13.进一步的方案是,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包括第二过轨气囊管和连接套管,第二过轨气囊管包括第二柔性管体、第四换气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第二柔性管体具有第二气腔,第二柔性管体可膨胀或收缩,第四换气接头安装在第二柔性管体的第一端上,第四换气接头的第四气口与第二气腔连通,第四换气接头具有第四控制阀,第四控制阀可控制第四换气接头导通或关闭,第二对接头安装在第二柔性管体的第二端上,第二对接头的第一端与第二气腔连通,连接套管可分别与第一对接头的第二端和第二对接头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并连通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
14.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跨浇筑段使用,以实现下穿通道的跨浇筑段成型;当过轨气囊管组件需要跨浇筑段使用时,先将第一过轨气囊管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在第一浇筑段上并进行第一浇筑段施工,当第一浇筑段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而第二浇筑段施工,在第二浇筑段施工过程中,将第二过轨气囊管按照设计位置安装在第二浇筑段上后,对第二过轨气囊管和第一过轨气囊管连接,使得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连通,随后进行第二浇筑段施工,并在当第二浇筑段施工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
设计要求后,将过轨气囊管组件从第一浇筑段和第二浇筑段中取出。
15.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包括密封圈,密封圈邻接在第一对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之间,或密封圈邻接在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之间。
16.由上可见,密封圈能够增加第一对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之间连接的气密性,或增加第一对接头与第二对接头之间连接的气密性,进而保证下穿通道的成型质量,并防止下穿通道由于过轨气囊管组件出现漏气而收窄或被封堵。
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柔性管体的第二端内凹形成有容纳凹位,当连接套管连接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时,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和连接套管均位于容纳凹位内。
18.由上可见,容纳凹位的设置能够减小或消除第一过轨气囊管与第二过轨气囊管连接时第一柔性管体和第二柔性管体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过轨气囊管组件充气后的整体刚度,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第一柔性管体和第二柔性管体之间存在的间隙而导致成型后的下穿通道出现收缩的问题,从而保证下穿通道的成型质量。
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柔性管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链牙带和第一环带,第二柔性管体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链牙带和第二环带,连接套管连接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时,第一环带与第二环带重叠并形成容纳腔,第一链牙带与第二链牙带啮合连接,第一链牙带与第二链牙带均位于容纳腔内。
20.由上可见,第一柔性管体上设置的第一链牙带及第二柔性管体上设置第二链牙带能够提高并保证第一过轨气囊管和第二过轨气囊管之间连接的牢固性,而第一柔性管体上设置的第一环带以及第二柔性管体上设置的第二环带则用于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包裹第一链牙带、第二链牙带、第一对接头、第二对接头和连接套管,从而使得当下穿通道施工完成后,第一过轨气囊管与第二过轨气囊管之间能够进行更方便的拆卸。
2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包括两个端头保护罩体,两个端头保护罩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过轨气囊管组件的两端上。
22.由上可见,端头保护罩用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过轨气囊管组件两端进行保护,避免混凝土包裹过轨气囊管组件端部的阀门组件,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阀门组件能够进行正常的开关状态切换,且端头保护罩还可以辅助下穿通道的端部进行成型,以保证下穿通道端部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过轨气囊管的剖视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过轨气囊管的剖视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过轨气囊管单独使用时的剖视示意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29.图7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30.图8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
装示意图。
32.图10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施工状态参考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施工状态参考图。
34.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施工状态参考图。
35.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6.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
37.参照图1,过轨气囊管组件100用于替代传统过轨管进行下穿通道成型,以使得隧道中线两侧的线缆槽能够通过下穿通道进行互通。过轨气囊管组件100包括第一过轨气囊管1、第二过轨气囊管2、连接套管3、密封圈4和端头保护罩5。
38.结合图2,第一过轨气囊管1包括第一柔性管体11、第一换气接头12、第一对接头13和第三换气接头14。第一柔性管体11具有第一气腔111,使得第一柔性管体11能够进行膨胀或收缩,如当向第一气腔111内填充气体时,第一柔性管体11会膨胀并保持满足施工要求的刚度,当第一气腔111内的气体排出第一气腔111时,第一柔性管体11会收缩。此外,当第一气腔111内填充满气体时,第一柔性管体11的直径优选为150毫米至250毫米,而完全膨胀的第一柔性管体11的直径大小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相适应的调整及设置,如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气腔111内填充满气体时,第一柔性管体11的直径为200毫米。
39.第一换气接头12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一端上,且第一换气接头12优选位于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一端面上,以使得下穿通道能够更好的进行成型。第一换气接头12的第一气口与第一气腔111连通,第一换气接头12的第五气口用于与气泵连通,使得气泵能够通过第一换气接头12向第一气腔111充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11膨胀。第一换气接头12具有第一控制阀121,第一控制阀121用于控制第一换气接头12导通或关闭,如当气泵通过第一换气接头12向第一气腔111充气时,控制第一控制阀121切换至导通状态,进而使第一换气接头12导通,以保证气泵能够向第一气腔111内充气;当完成对第一气腔111的充气后,控制第一控制阀121切换至截止状态,进而使得第一换气接头12关闭,以防止第一气腔111内的气体从第一换气接头12泄漏。
40.第一对接头13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二端上,且第一对接头13优选位于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二端面上,以使得下穿通道能够进行更好的成型。第一对接头13的第一端与第一气腔111连通,第一对接头13的设置使得第一过轨气囊管1能够与第二过轨气囊管2进行对接,进而使得过轨气囊管组件100能够实现对下穿通道的跨浇筑段成型。
41.第三换气接头14与第一对接头13的第二端可拆卸地连接,以使得当下穿隧道的成型无需进行跨浇筑段成型或仅靠第一过轨气囊管1即可对下穿隧道进行成型时,第三换气接头14能够安装在第一对接头13上以对第一对接头13进行密封或导通。当第三换气接头14安装至第一对接头13上时,第三换气管的第三气口与第一对接头13的第二端连通,第三换气接头14的第七气口可用于与气泵连通,使得气泵能够通过第三换气接头14向第一气腔
111充气。第三换气接头14具有第三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第三换气接头14导通或关闭。第三换气接头14的设置使得气泵还可以通过其向第一气腔111进行充气,以适当提高对第一气腔111的充气速度,且第三换气接头14还可适当提高对第一气腔111的放弃速度,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其中,当气泵通过第三换气接头14向第一气腔111充气时,控制第三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进而使第三换气接头14导通,以保证气泵能够向第一气腔111内充气;当完成对第一气腔111的充气后,控制第三控制阀切换至截止状态,进而使得第三换气接头14关闭,以防止第一气腔111内的气体从第三换气接头14流出。
42.此外,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一链牙带112和第一环带113,第一环带113包裹在第一链牙带112的外侧,使得第一链牙带112位于第一环带113和第一柔性管体11之间。
43.结合图3,第二过轨气囊管2用于配合第一过轨气囊管1实现对下穿通道的跨浇筑段成型;或当第一过轨气囊管1的长度不够时,可通过与第二过轨气囊管2进行连接来延长过轨气囊管组件100的长度,以保证过轨气囊管组件100能够满足下穿通道的施工要求。第二过轨气囊管2包括第二柔性管体21、第四换气接头2和第二对接头23。
44.第二柔性管体21具有第二气腔211,使得第二柔性管体21能够进行膨胀或收缩,如当向第二气腔211内填充气体时,第二柔性管体21会膨胀并保持满足施工要求的刚度,当第二气腔211内的气体排出第二气腔211时,第二柔性管体21会收缩。此外,当第二气腔211内填充满气体时,第二柔性管体21的直径优选与第一柔性管体11的直径相等,如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气腔211内填充满气体时,第二柔性管体21的直径为200毫米。
45.第四换气接头2安装在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一端上,且第四换气接头2优选位于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面上,以使得下穿通道能够更好的进行成型。第四换气接头2的第四气口与第二气腔211连通,第四换气接头2的第八气口用于气泵连通,使得气泵还能够通过第四换气接头2向第二气腔211和第一气腔111充气,以使第二柔性管体21和第一柔性管体11膨胀。第四换气接头2具有第四控制阀221141,第四控制阀221141用于控制第四换气接头2导通或关闭,如当气泵通过第四换气接头2向第二气腔211和第一气腔111充气时,控制第四控制阀221141切换至导通状态,进而使第四换气接头2导通,以保证气泵能够向第二气腔211和第一气腔111内充气;当完成对第二气腔211和第一气腔111的充气后,控制第四换气接头2切换至截止状态,使得第二换气接头关闭,进而使得第四换气接头2与第一换气接头12相配合以防止第二气腔211和/或第一气腔111内的气体从第四换气接头2和/或第一换气接头12泄漏。
46.第二对接头23安装在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上,且第二对接头23优选位于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面上,以使得下穿通道能够进行更好的成型。第二对接头23的第一端与第二气腔211连通,第二对接头23的设置使得第二过轨气囊管2能够与第一过轨气囊管1进行对接,进而使得过轨气囊管组件100能够实现对下穿通道的跨浇筑段成型或延长过轨气囊管组件100的整体长度,使过轨气囊管组件100满足下穿通道的成型要求。
47.优选地,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自端面内凹形成有容纳凹位212,第二对接头23位于容纳凹位212内。进一步地,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链牙带213和第二环带214,第二环带214包裹在第二链牙带213的外侧,使得第二链牙带213位于第二环带214和第二柔性管体21之间。
48.结合图5,连接套管3用于分别与第一对接头13的第二端和第二对接头23的第二端连接,并连通第一对接头13和第二对接头23,进而使得第一气腔111与第二气腔211相连通。当连接套管3对第一对接头13和第二对接头23进行连接后,第一对接头13和连接套管3均位于容纳凹位212内。其中,容纳凹位212的设置能够减小或消除第一过轨气囊管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2连接时第一柔性管体11和第二柔性管体21之间的间隙,以提高过轨气囊管组件100充气后的整体刚度,避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第一柔性管体11和第二柔性管体21之间存在的间隙而导致成型后的下穿通过出现收缩的问题,以保证下穿通道的成型质量。
49.密封圈4可根据过轨气囊管组件100的使用情况进行安装,如当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使用第一过轨气囊管1时,密封圈4邻接在第一对接头13和第三换气接头14之间;当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使用第一过轨气囊管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2时,密封圈4位于连接套管3内并邻接在第一对接头13和第二对接头23之间。密封圈4能够增加第一对接头13和第三换气接头14之间连接的气密性,或增加第一对接头13和第二对接头23之间连接的气密性,进而保证下穿通道的成型质量,并防止下穿通道由于过轨气囊管组件100出现漏气而收窄或被封堵。
50.端头保护罩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端头保护罩5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过轨气囊管组件100的连端上,端头保护罩5具有容纳位51。如当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使用第一过轨气囊管1时,将两个端头保护罩5分别安装在第一过轨气囊管1的两端,使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一端部及第一换气接头12位于第一个端头保护罩5的容纳位51内,并使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二端部、第一对接头13及第三换气接头14位于第二个端头保护罩5的容纳位51内;当轨气囊管组件使用第一过轨气囊管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2时,将两个端头保护罩5分别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一端和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二端,使第一柔性管体11的第一端部及第一换气接头12位于第一个端头保护罩5的容纳位51内并使第二柔性管体21的第一端部和第四换气接头2位于第二个端头保护罩5的容纳位51内。
51.结合图4,当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使用第一过轨气囊管1对下穿通道进行成型时,先对第一对接头13和第三换气接头14进行连接,再按照设计位置对第一过轨气囊进行安装及固定,随后通过第一换气接头12和/或第三换气接头14对第一气腔111进行充气,在充气完成后通过第一控制阀121和第三控制阀对第一气腔111进行密封,使第一柔性管体11保持膨胀状态;接着,将两个端头保护罩5分别安装至第一过轨气囊管1的两端上,随后进行仰拱填充的浇筑;当浇筑出的仰拱填充的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模板及两个端头保护罩5,随后通过第一控制阀121和/或第三控制阀对第一气腔111进行放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11收缩,随后将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从仰拱填充内取出,完成对下穿通道的成型。
52.当过轨气囊管组件100需要跨浇筑段使用时,先对第一对接头13和第三换气接头14进行连接,再按照设计位置将第一过轨气囊安装在第一浇筑段上,随后通过第一换气接头12和/或第三换气接头14对第一气腔111进行充气,在充气完成后通过第一控制阀121和第三控制阀对第一气腔111进行密封,使第一柔性管体11保持膨胀状态;接着,将两个端头保护罩5分别安装至第一过轨气囊管1的两端上,随后进行第一端浇筑段的第一仰拱填充的浇筑;当浇筑出的第一仰拱填充的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模板并进行第二端浇筑段的仰拱施工;接着,拆除第一过轨气囊管1第二端上的端头保护罩5及第三换气接头14,并通过连接套管3对第一过轨气囊管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2进行连接;当连接套管3完成对第一
对接头13和第二对接头23的连接后,使第一链牙带112和第二链牙带213啮合(见图6),并使得第一环带113和第二环带214重叠以成型容纳腔,此时,第一链牙带112和第二链牙带213均位于容纳腔内,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包裹第一链牙带112、第二链牙带213、第一对接头13、第二对接头23和连接套管3,使得当下穿通道施工完成后,第一过轨气囊管1与第二过轨气囊管2之间能够进行更方便的拆卸;当完成第一过轨气囊管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2的连接后,按照设计位置将第二过轨气囊管2安装在第二浇筑段上,随后通过第一换气接头12和/或第四换气接头2对第一气腔111和第二气腔211进行充气,在充气完成后,通过第一控制阀121和第四控制阀221141对第一气腔111和第二气腔211进行密封,使第一柔性管体11和第二柔性管体21保持膨胀状态;接着,将第二个端头保护罩5安装在第二过轨气囊管2的第一端上,随后进行第二浇筑段第二仰拱填充的浇筑;当浇筑出的第二仰拱填充的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模板及两个端头保护罩5,随后通过第一控制阀121和/或第四控制阀221141对第一气腔111和第二气腔211进行放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11和第二头型管收缩,随后将过轨气囊管组件100从仰拱填充内取出,完成对下穿通道的成型。
53.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替代传统过轨管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线缆提供下穿通道,以使远离隧道的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内的线缆能够通过下穿通过与综合硐室内的设备进行连接;此外,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可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解决了传统过轨管施工时,过轨管容易被混凝土封堵的问题。
54.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二实施例
55.参照图7,本实施例与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56.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第一对接头、第三换气接头、第二过轨气囊管及连接套管的设置,且第一柔性管体61的第二端上安装有第二换气接头62,第二换气接头62位于第一柔性管体61的第二端面处上。第二换气接头62的第二气口与第一气腔连通,第二换气接头62具有第二控制阀621,第二控制阀621可控制第二换气接头62导通或关闭。
57.当过轨气囊管组件不包括第二过轨气囊管时,通过直接在第一柔性管体61的第二端上设置第二换气接头62,能够更好的简化第一过轨气囊管6的结构,且第二换气接头62的设置能够适当提高对第一气腔611的充放气速度,进而适当的提高施工效率。
58.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三实施例
59.参照图8,本实施例与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
60.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第二换气接头及第二过轨气囊管的设置,使得第一柔性管体71的第二端通过自身进行密封,虽然第二换气接头的设置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第一气腔711的充放气速度,但可以使得第一过轨气囊管7的结构更加的简单,更便于过轨气囊管组件的生产。
61.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一实施例
62.本实施例以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轨气囊管组件为例,对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参照图9至图12,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具体如下:
63.首先,判断过轨气囊管组件81是否需要跨浇筑段施工,若是,先在第一浇筑段801浇筑出的第一仰拱两端处分别安装仰拱矮边墙模板83。
64.接着,先对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第一对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进行连接,再按照设计位置在第一浇筑段801的第一仰拱上对第一过轨气囊管81进行布设,以保证第一过轨气
囊管81的环向位置及纵向位置,随后将第一过轨气囊管81固定在第一仰拱上。对第一过轨气囊管81进行固定时,可采用钢筋制作成环形固定圈以对第一柔性管体进行简易固定,以确保充气后的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整体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65.接着,采用至少一个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三换气接头对接,并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例如,当第一换气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均与气泵对接时,控制第一控制阀及第三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随后,控制气泵通过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三换气接头对第一气腔进行充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膨胀。
66.接着,对第一柔性管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并进行二次固定,以保证第一柔性管体的位置精度;随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切换至截至状态,拆除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连接,并将两个端头保护罩8111分别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的两端上。其中,端头保护罩8111与第一柔性管体之间可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到端头保护罩8111内。
67.接着,进行第一浇筑段801的第一仰拱填充841的混凝土浇筑。当第一仰拱填充841的混凝土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相关模板(如仰拱矮边墙模板83、仰拱填充端模等)。
68.接着,对第二浇筑段802进行第二仰拱822施工,并当第二仰拱822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在第二浇筑段802安装仰拱矮边墙模板83。
69.接着,对拆除第一柔性管体的第二端上的端头保护罩8111及第三换气接头,并采用连接套管对第一对接头及第二过轨气囊管82的第二对接头进行固定连接;随后,对第一链牙带和第二链牙带进行连接,并使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重叠。其中,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的重叠处可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到第一环带和第二环带形成的容纳腔内,进而更好的防止混凝土裹住链牙带、连接套管、第一对接头和第二对接头等。
70.当完成对第一过轨气囊管81和第二过轨气囊管82的连接后,按照设计位置在第二浇筑段802的第二仰拱822上对第二过轨气囊管82进行布设,以保证第二过轨气囊管82的换向位置及纵向位置,随后将第二过轨气囊管82固定在第二仰拱822上。对第二过轨气囊管82进行固定时,同样可采用钢筋制作成环形固定圈对第二柔性管体进行简易固定,以确保充气后的第二过轨气囊管82的整体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71.接着,采用至少一个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二过轨气囊管82的第四换气接头对接,并控制相应的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当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第一换气接头对接时,需要先拆除第一过轨气囊管81的第一端上的端头保护罩8111。随后,控制气泵通过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四换气接头对第一气腔和第二气腔进行充气,以使第一柔性管体和第二柔性管体膨胀。
72.接着,对第二柔性管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并进行二次固定,以保证第二柔性管体的位置精度;随后,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切换至截止状态,拆除气泵与过轨气囊管组件81的连接,并在第二柔性管体的第二端上安装端头保护罩8111。其中,端头保护罩8111与第二柔性管体之间可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到端头保护罩8111内。
73.接着,进而第二浇筑段802的第二仰拱填充842的混凝土浇筑。当第二仰拱填充842
的混凝土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相关模板(如仰拱矮边墙模板83、仰拱填充端模等);随后,拆除端头保护罩8111,控制第一控制阀和/或第四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使第一柔性管体和第二柔性管体收缩,并将过轨气囊管组件从第一仰拱填充841和第二仰拱填充842内取出,从而形成下穿通道85。
74.接着,可对第一浇筑段801进行水沟电缆槽86施工,在水沟电缆槽86施工时,可先采用第一高密度聚乙烯管87与过轨气囊管在第一浇筑段801成型出的第一端口进行对接;接着,对第一高密度聚乙烯管87进行固定以及进行水沟电缆槽86模板安装;最后,进行水沟电缆槽86的浇筑施工。
75.接着,可对第二浇筑段802进行水沟电缆槽86施工,在水沟电缆槽86施工时,可先采用第二高密度聚乙烯管88与过轨气囊管在第二浇筑段802成型出的第二端口进行对接;接着,对第二高密度聚乙烯管88进行固定以及进行水沟电缆槽86模板安装;最后,进行水沟电缆槽86的浇筑施工。
76.综上可见,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替代传统过轨管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线缆提供下穿通道,以使远离隧道的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内的线缆能够通过下穿通过与综合硐室内的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过轨气囊管组件安装时,既无需如镀锌钢管一般需要采用专门的弯曲机进行弯曲处理,也无需如高密度聚乙烯管一般需要工人费时费力地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弯曲处理,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跨浇筑段使用,以实现下穿通道的跨浇筑段成型;再者,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可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解决了传统过轨管施工时,过轨管容易被混凝土封堵的问题。
77.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第二实施例
78.本实施例以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过轨气囊管组件为例,对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过轨气囊管组件的安装方法具体如下:
79.首先,判断过轨气囊管组件是否需要跨浇筑段施工,若否,先在浇筑段浇筑出的第一仰拱两端处分别安装仰拱矮边墙模板。
80.接着,按照设计位置在浇筑段的仰拱上对第一过轨气囊管进行布设(其中,若采用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中的过轨气囊管组件进行施工时,需要先对第一过轨气囊管的第一对接头和第三换气接头进行连接。),以保证第一过轨气囊管的环向位置及纵向位置,随后将第一过轨气囊管固定在仰拱上。对第一过轨气囊管进行固定时,可采用钢筋制作成环形固定圈以对第一柔性管体进行简易固定,以确保充气后的第一过轨气囊管的整体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81.接着,采用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对接,使气泵对第一气腔进行充气,进而使得第一柔性管体膨胀。其中,若采用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一实施中的过轨气囊管组件进行施工时,气泵可与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三换气接头连接;若采用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二实施中的过轨气囊管组件进行施工时,气泵可与第一换气接头和/或第二换气接头连接;若采用过轨气囊管组件第三实施中的过轨气囊管组件进行施工时,气泵与第一换气接头。
82.接着,对第一柔性管体的位置进行精确调整并进行二次固定,以保证第一柔性管体的位置精度;随后,全部控制阀处于截止状态,拆除气泵与第一过轨气囊管的连接,并将
两个端头保护罩分别安装在第一柔性管体的两端上。其中,端头保护罩与第一柔性管体之间可采用透明胶带进行包裹,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混凝土进入到端头保护罩内。
83.接着,进行浇筑段的仰拱填充的混凝土浇筑。当仰拱填充的混凝土强度满足模板拆除要求时,拆除相关模板(如仰拱矮边墙模板、仰拱填充端模等);随后,拆除端头保护罩,控制控制阀切换至导通状态,使第一柔性管体收缩,并将过轨气囊管组件从仰拱填充内取出,从而形成下穿通道。
84.接着,可对浇筑段进行水沟电缆槽施工,在水沟电缆槽施工时,两侧水沟电缆槽施工位置处分别采用高密度聚乙烯管与过轨气囊管的两个端口进行对接;接着,对高密度聚乙烯管进行固定以及进行水沟电缆槽模板安装;最后,进行水沟电缆槽的浇筑施工。
85.由上可见,过轨气囊管组件能够替代传统过轨管为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线缆提供下穿通道,以使远离隧道的综合硐室一侧的线缆槽内的线缆能够通过下穿通过与综合硐室内的设备进行连接;其中,过轨气囊管组件安装时,既无需如镀锌钢管一般需要采用专门的弯曲机进行弯曲处理,也无需如高密度聚乙烯管一般需要工人费时费力地在施工现场对其进行弯曲处理,降低了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此外,过轨气囊管组件还可进行二次利用,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并解决了传统过轨管施工时,过轨管容易被混凝土封堵的问题。
86.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