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78764发布日期:2022-01-19 19:08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竖井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竖井是一种洞壁直立的井状管道,在平面轮廓上呈方形、长条状或圆形,长条状是沿一组节理发育的,方形或圆形则是沿着两组节理发育的,它主要是为开挖或清理坎儿井暗渠时运送地下泥沙或淤泥提供通道,也可用作送气通风口,而在竖井的日常维护中,一般会对其进行相应的临时支护工作,竖井的临时支护是指在竖井施工中,为防止井帮片落,保证施工安全,对井筒围岩采取的临时性防护措施。根据围岩性质,井段高度和井筒涌水量,临时支护方式有喷射混凝土临时支护,锚杆金属网临时支护,井圈背板临时支护。
3.然而,传统的在利用井圈背板进行支护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相邻两个井圈之间需通过z型挂钩进行相连,所连接的长度固定,这就导致在井圈的安装过程中,若相邻两个井圈的距离出现安装误差,便导致长度固定的挂钩不能进行相应的连接工作,从而直接影响了整个井圈背板的支护工作。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长度可调节,能够适用与相邻两个井圈间距出现误差时的连接工作,且操作简便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包括:井圈一和井圈二,所述井圈二位于所述井圈一的上方;多个支杆,多个所述支杆均设置在所述井圈一和所述井圈二内;多个衔接杆,多个所述衔接杆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一和所述井圈二的内壁上;两个筒体,两个所述筒体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一的顶部;两个连接块,两个所述连接块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二的底部;两个卡槽,两个所述卡槽均开设在对应的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两个空心柱,两个所述空心柱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筒体内;两个螺杆,两个所述螺杆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空心柱内,且两个所述螺杆的顶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卡槽内,所述螺杆与所述空心柱的顶部螺纹连接;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卡槽内,且两个所述卡块的底部均与对应的所述螺杆固定连接;两个插销,两个所述插销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块上。
7.优选的,多个所述衔接杆均与对应的所述支杆固定连接。
8.优选的,两个所述筒体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两个所述转轴和两个所述空心柱上均固定套设有伞齿,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伞齿相啮合。
9.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插销均延伸至两个所述插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插孔相适配,两个所述卡块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限定杆,所述限定杆与所述筒体的内壁滑动连接。
10.优选的,多个所述衔接杆均与对应的所述支杆相分离,多个所述支杆上均滑动套设有多个圆套,多个所述圆套均与对应的所述衔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杆上开设有多个调节槽,所述圆套上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框架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框架外,其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调节槽内,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圆套活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调节杆上固定安装有连板,所述连板与所述框架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框架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板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杆上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杆贯穿所述衔接杆并与所述衔接杆滑动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通过设置的井圈一和井圈二,以及依次往上的单独井圈,便可对竖井的内壁围岩进行可靠支撑,并且在将相邻的两个井圈进行连接时,通过螺杆的上下带动,便可实现卡块的升降工作,从而能够满足相邻两个井圈之间因安装误差导致间距不同,而不能利用传统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连接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安装连接时的适应性能,且操作简单,只需转动转轴即可。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第一实施例中井圈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19.图5为图4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井圈一;2、井圈二;3、支杆;4、衔接杆;5、筒体;6、连接块;7、卡槽;8、空心柱;9、螺杆;10、卡块;11、转轴;12、伞齿;13、插销;14、圆套;15、调节槽;16、框架;17、调节杆;18、连板;19、弹簧;20、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2.第一实施例
23.请结合参阅图1-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包括:井圈一1和井圈二2,所述井圈二2位于所述井圈一1的上方;多个支杆3,多个所述支杆3均设置在所述井圈一1和所述井圈二2内,支杆3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能够提高整体支护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多个衔接杆4,多个所述衔接杆4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一1和所述井圈二2的内壁上;两个筒体5,两个所述筒体5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一1的顶部,筒体5的顶部设为开口,且该开口的口径大于卡块10的大小,从而不会妨碍卡块10的升降运
动;两个连接块6,两个所述连接块6均固定安装在所述井圈二2的底部;两个卡槽7,两个所述卡槽7均开设在对应的所述连接块6的底部;两个空心柱8,两个所述空心柱8分别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筒体5内,空心柱8通过轴承与筒体5的底部内壁形成转动关系,整个转动过程顺利且稳定;两个螺杆9,两个所述螺杆9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空心柱8内,且两个所述螺杆9的顶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卡槽7内,所述螺杆9与所述空心柱8的顶部螺纹连接,通过螺杆9与空心柱8的螺纹关系,并在限定杆的滑动限定下,便可实现卡块10的稳定升降;两个卡块10,两个所述卡块10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卡槽7内,且两个所述卡块10的底部均与对应的所述螺杆9固定连接;两个插销13,两个所述插销13分别滑动安装在两个所述连接块6上,插销13可将卡块10稳固的卡在卡槽7内,也能对转轴11的自转形成一个限定,使其在无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自然回旋,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24.多个所述衔接杆4均与对应的所述支杆3固定连接。
25.两个所述筒体5上均转动安装有转轴11,两个所述转轴11和两个所述空心柱8上均固定套设有伞齿12,相对应的两个所述伞齿12相啮合,利用伞齿12之间的啮合,便可在转动转轴11时,使得对应的空心柱8转动,从而能够顺利完成井圈一1和井圈二2的连接。
26.两个所述连接块6上均开设有插孔,两个所述插销13均延伸至两个所述插孔内并与对应的所述插孔相适配,两个所述卡块10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限定杆,所述限定杆与所述筒体5的内壁滑动连接,限定杆可间接的为螺杆9提供限制,使其在空心柱8转动的情况下,只能进行上下升降。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28.在本实施例中,井圈一1和井圈二2均为单独的一个井圈,且其上的构造相同,因此,在井圈一1的底部也固定安装有两个连接块6,在井圈二2的顶部也固定安装有两个筒体5,并且在一个竖井内从上往下会有很多个单独的井圈,从而形成较为彻底的支护工作,而井圈一1和井圈二2便是处于最下方的两个单独井圈,此外,多个支杆3的底端均固定在竖井的底部;
29.在使用时,在将井圈一1和井圈二2以及剩余的井圈安装完毕后,此时相邻两个井圈之间,也包括井圈一1和井圈二2之间的距离都不太相同,然后先使井圈一1和井圈二2之间进行连接,这时便可转动井圈一1和井圈二2之间的两个转轴11,通过两个伞齿12的啮合,对应的两个空心柱8便会转动,从而在螺杆9的带动下,两个卡块10均开始上升,直至两个卡块10均进入对应的卡槽7内后,便可利用插销13将其固定在卡槽7内,此时井圈一1和井圈二2之间便完成了连接,然后从井圈二2以及井圈二2上的单独井圈开始,依次往上,并按照同样的方式进行连接即可,直至全部连接完成,便完成了整个的支护工作,然后进行可靠稳定的支护即可。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本装置通过设置的井圈一1和井圈二2,以及依次往上的单独井圈,便可对竖井的内壁围岩进行可靠支撑,并且在将相邻的两个井圈进行连接时,通过螺杆9的上下带动,便可实现卡块10的升降工作,从而能够满足相邻两个井圈之间因安装误差导致间距不同,而不能利用传统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连接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安装连接时的适应性能,且操作简单,只需转动转轴11即可。
32.第二实施例:
33.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35.请结合参阅图4-图5,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水电工程竖井的支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衔接杆4均与对应的所述支杆3相分离,多个所述支杆3上均滑动套设有多个圆套14,圆套14的内侧直径与支杆3的最大直径完全相同,从而使其能稳定的在支杆3上滑动,多个所述圆套14均与对应的所述衔接杆4固定连接,所述支杆3上开设有多个调节槽15,支杆3上每在井圈内的一部分上就开设一段由七个调节槽15组成的调节段,从而能够适用于每个衔接杆4和对应的圆套14在支杆3上的滑动调节工作,所述圆套14上固定安装有框架16,所述框架16内滑动安装有调节杆17,所述调节杆17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框架16外,其另一端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调节槽15内,调节杆17与调节槽15大小适配,二者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卡持配合,从而能完成衔接杆4的高度调节,所述调节杆17与所述圆套14活动连接,圆套14上开设有活动孔,调节杆17贯穿这个活动孔。
36.所述调节杆17上固定安装有连板18,所述连板18与所述框架16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17上套设有弹簧19,弹簧19能够为调节杆17提供回弹力的同时,又能将其稳定的插在调节槽15内,提高稳定性,所述弹簧19的一端与所述框架16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连板18固定连接。
37.所述支杆3上固定安装有滑杆20,所述滑杆20贯穿所述衔接杆4并与所述衔接杆4滑动连接,滑杆20的设置,能够为衔接杆4提供一个限定,使其只能按照同样的方位进行上下升降,从而能够满足只需调整上下位置,便可将安装位置进行调整,方便人们进行安装位置的调整。
38.在井圈一1和井圈二2以及其他的井圈安装完毕后,若衔接杆4此时不与对应的井圈内壁的安装位置对其,导致不能安装时,便可往外拉动对应的调节杆17,将其从对应的调节槽15拔出,此时对应的弹簧19处于压缩状态,然后滑动圆套14,便可带着衔接杆4在支杆3上滑动,直至将其滑动至安装位置后,便可松开调节杆17,在弹簧19的作用下,其便自动卡入对应的调节槽15内,然后进行相应的安装即可,且为了进一步保证安装过程的顺利,可将衔接杆4与井圈内壁上的连接件的安装孔设置为腰孔,从而能够进行微调节,使得螺栓能够顺利拧入。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