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68252发布日期:2022-09-09 22:17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路桥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施工,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它是奥地利学者在长期从事隧道施工实践中,从岩石力学的观点出发而提出的一种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采用喷锚技术和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3.在路桥隧道施工过程中,在不对路桥隧道进行支护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影响施工效率,目前的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是通过安装支撑板的方式对路桥隧道进行支撑,但是这种支撑方式大多是通过螺纹螺栓连接的方式对支撑板进行安装与连接,不便于支撑板根据路桥隧道具体的情况进行调节,降低了装置的适用性,由上可见,现有的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存在不便于支撑板根据路桥隧道具体的情况进行调节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对称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顶部支撑模块,所述安装板和顶部支撑模块之间设有升降组件和第一限位组件,所述第一限位组件包括活动设置于安装板上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两侧分布有若干个第二楔形块,所述升降杆两侧的安装板内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靠近升降杆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楔形块相配合的第一楔形块,所述移动板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齿轮,所述第一限位齿轮与第一摆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活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齿轮啮合的第一活动齿杆,所述第一活动齿杆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与第一限位槽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齿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限位槽,初始位置时,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配合并通过固定升降杆高度的方式以固定顶部支撑模块的高度,当顶部支撑模块需要上移时,上推或下拉第一活动齿杆,第一弹簧受力收缩或伸长,第一活动齿杆通过带动第一限位齿轮转动的方式带动第一摆杆转动,第一摆杆通过带动第一滑块与移动板滑动的方式带动移动板远离升降杆,移动板通过带动第一楔形块远离升降杆的方式解除升降杆的固定,升降组件通过带动顶部支撑模块上移的方式对路桥隧道的顶部结构进行支撑。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顶部支撑模块包括:
9.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安装板远离基座的一侧,所述顶板为上凸的弧板;
10.横板,所述横板设置于安装板和顶板之间,所述横板与升降杆相连接;
11.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置有若干个并连接于横板和顶板之间。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
13.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设置于安装板和支撑柱内;
14.支撑齿柱,所述支撑齿柱活动设置于连接孔内,所述支撑齿柱的一端与横板相连接;
15.升降齿轮,所述升降齿轮活动设置于连接孔内,所述升降齿轮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侧板,所述侧板和支撑柱之间连接有支撑组件。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
18.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置于支撑柱靠近侧板的一侧,所述安装座上活动设置有传动齿轮;
19.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侧板靠近安装座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摆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传动齿轮固定连接;
20.移动齿条,所述移动齿条活动设置于支撑柱内并与传动齿轮啮合连接;
21.连板,所述连板位于支撑柱相互靠近的一侧并与移动齿条远离侧板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板上安装有螺纹筒;
22.丝杠,所述丝杠与螺纹筒螺纹连接,所述丝杠的一端与安装于支撑柱上的调节电机的输出端相连接。
2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柱内设有第二限位组件,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分布于移动齿条的两侧。
2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限位组件包括:
25.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设置于支撑柱内并位于移动齿条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活动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贯穿第二限位槽并设置有与移动齿条相啮合的齿条板;
26.第二限位齿轮,所述第二限位齿轮活动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限位齿轮外连接有连接槽板,所述连接槽板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安装于连杆远离齿条板的一端;
27.第二活动齿杆,所述第二活动齿杆活动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并与第二限位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齿杆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槽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活动齿杆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限位槽。
28.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此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9.本发明通过顶部支撑模块,可以对路桥隧道顶部结构进行稳定贴合与支撑,通过升降组件,可以对顶部支撑模块的位置进行调节,满足不同高度的支撑需求,通过第-限位组件,可以对顶部支撑模块的位置进行稳定限位,防止支撑过程中出现坍塌而影响施工的安全,具备稳定贴合、稳定支撑、灵活调节、高效限位和安全可靠的效果。
30.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
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1.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发明实施例中a的局部放大图。
33.图3为发明实施例中b的局部放大图。
34.图4为发明实施例中c的局部放大图。
35.图5为发明实施例中d的局部放大图。
36.图6为发明实施例中螺纹筒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1-基座、2-支撑柱、3-安装板、4-顶部支撑模块、401-横板、402-顶板、403-连接柱、5-升降组件、501-连接孔、502-升降电机、503-升降齿轮、504-支撑齿柱、6-第一限位组件、601-第一限位槽、602-第-活动齿杆、603-第一限位齿轮、604-第一摆杆、605-第一滑块、606-移动板、607-第一楔形块、608-第二楔形块、609-升降杆、610-第一弹簧、611-活动板、612-滑槽、7-侧板、8-支撑组件、801-第二滑块、802-第二摆杆、803-传动齿轮、804-安装座、805-移动齿条、806-连板、807-螺纹筒、808-丝杠、809-调节电机、9-第二限位组件、901-第二限位槽、902-第二弹簧、903-第二活动齿杆、904-第二限位齿轮、905-连接槽板、906-连接柱、907-连杆、908-齿条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4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所述一种路桥隧道施工防坍塌支护装置,包括基座1,所述基座1上对称设置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上连接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顶部支撑模块4,所述安装板3和顶部支撑模块4之间设有升降组件5和第一限位组件6,所述第一限位组件6包括活动设置于安装板3上的升降杆609,所述升降杆609两侧分布有若干个第二楔形块608,所述升降杆609两侧的安装板3内设有第一限位槽601,所述第一限位槽601内滑动设置有移动板606,所述移动板606靠近升降杆609的一侧设有与第二楔形块608相配合的第一楔形块607,所述移动板606的另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605,所述第一限位槽601内活动安装有第一限位齿轮603,所述第一限位齿轮603与第一摆杆604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摆杆604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605铰接,所述第一限位槽601内活动设置有与第一限位齿轮603啮合的第一活动齿杆602,所述第一活动齿杆602的一端通过第一弹簧610与第一限位槽601相连接,所述第一活动齿杆602的另一端贯穿第一限位槽601。
4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顶部支撑模块4,可以对路桥隧道顶部结构进行稳定的贴合与支撑,初始位置时,第一楔形块607和第二楔形块608配合固定升降杆609的高度,可以固定顶部支撑模块3的高度,当顶部支撑模块4需要上移时,上推或下拉第一活动齿杆602,第一弹簧610受力收缩或伸长,第一活动齿杆602通过带动第一限位齿轮603转动的方式带动第一摆杆604转动,第一摆杆604通过带动第一滑块605与移动板606滑动的方式带动移动板
606远离升降杆609,移动板606通过带动第一楔形块607远离升降杆609的方式解除第一楔形块607和第二楔形块608的配合,从而解除升降杆609的固定,升降组件5带动顶部支撑模块4上移,从而对路桥隧道的顶部结构进行支撑,其中,基座1和支撑柱2以及支撑柱2和安装板3之间均通过螺钉螺栓相连接,便于装置的拆装,提高装置的实用性,其中,第一楔形块607靠近基座1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楔形块607另一侧设有第一平面,所述第二楔形块608远离基座1的一侧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楔形块608另一侧设有第二平面,通过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之间的连接,可以对升降杆609的高度进行固定,防止升降杆609在顶部支撑模块3的支撑过程中发生活动,影响支护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滑槽611,所述滑槽611内滑动设有活动板610,所述活动板606与升降杆609远离顶部支撑模块4的一端相连接,通过活动板606和滑槽611之间的滑动连接,可以对升降杆609的升降方向进行稳定支撑。
42.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述顶部支撑模块4包括顶板402,所述顶板402设置于安装板3远离基座1的一侧,所述顶板402为上凸的弧板;横板401,所述横板401设置于安装板3和顶板402之间,所述横板401与升降杆609相连接;连接柱403,所述连接柱403设置有若干个并连接于横板401和顶板402之间。
43.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凸的弧板,可以对路桥隧道顶部结构进行有效的贴合和支撑,通过横板401和升降杆609之间的连接,便于升降组件5通过调节横板401的高度的方式来调节顶板402的高度,以便顶板402与路桥隧道顶部结构贴合和支撑,通过若干个连接柱403,可以实现顶板402和横板401的固定连接,提高顶部支撑模块3的稳定性。
44.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所述升降组件5包括连接孔501,所述连接孔501设置于安装板3和支撑柱2内;支撑齿柱504,所述支撑齿柱504活动设置于连接孔501内,所述支撑齿柱504的一端与横板401相连接;升降齿轮503,所述升降齿轮503活动设置于连接孔501内,所述升降齿轮503与升降电机502的输出端相连接。
45.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对顶部支撑模块4的高度进行调节时,升降电机502驱动升降齿轮503旋转,升降齿轮503通过齿轮齿条啮合的方式带动支撑齿柱504上移,支撑齿柱504带动顶部支撑模块4同步上移,从而对路桥隧道顶部结构进行贴合和支撑,当升降电机502驱动升降齿轮503逆向旋转并解除第一楔形块607和第二楔形块608之间的连接时,顶部支撑模块4下移,可以解除路桥隧道顶部结构的支撑,便于装置的拆装。
4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和图6,所述支撑柱2相互远离的一侧设有侧板7,所述侧板7和支撑柱2之间连接有支撑组件8。
47.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安装座804,所述安装座804设置于支撑柱2靠近侧板7的一侧,所述安装座804上活动设置有传动齿轮803;第二滑块801,所述第二滑块801滑动设置于侧板7靠近安装座804的一侧,所述第二滑块801与第二摆杆80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摆杆802的另一端与传动齿轮803固定连接;移动齿条805,所述移动齿条805活动设置于支撑柱2内并与传动齿轮803啮合连接;连板806,所述连板806位于支撑柱2相互靠近的一侧并与移动齿条805远离侧板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板806上安装有螺纹筒807;丝杠808,所述丝杠808与螺纹筒807螺纹连接,所述丝杠808的一端与安装于支撑柱2上的调节电机809的输出端相连接。
48.在本实施例中,初始位置时,侧板7和支撑柱2处于最近距离,当需要对路桥隧道的
侧壁进行支护时,调节电机809驱动丝杠808旋转,丝杠808通过与螺纹筒807螺纹连接的方式带动连板806远离侧板7,连板806带动移动齿条805同步移动,移动齿条805通过与传动齿轮803啮合连接的方式带动第二摆杆802向外侧转动,第二摆杆802通过带动第二滑块801在侧板7上滑动的方式带动侧板7远离支撑柱2,从而对路桥隧道侧壁进行支撑,防止路桥隧道内壁坍塌造成的安全隐患,其中,当侧板7靠近支撑柱2时,传动齿轮803带动移动齿条805靠近侧板7,从而对侧板7的位置进行限制,提高支护效果。
4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5,所述支撑柱2内设有第二限位组件9,所述第二限位组件9分布于移动齿条805的两侧。
50.所述第二限位组件9包括第二限位槽901,所述第二限位槽901设置于支撑柱2内并位于移动齿条805的两侧,所述第二限位槽901内活动设置有连杆907,所述连杆907一端贯穿第二限位槽901并设置有与移动齿条805相啮合的齿条板908;第二限位齿轮904,所述第二限位齿轮904活动设置于第二限位槽901内,所述第二限位齿轮904外连接有连接槽板905,所述连接槽板905内滑动设置有连接柱906,所述连接柱906安装于连杆907远离齿条板908的一端;第二活动齿杆903,所述第二活动齿杆903活动设置于第二限位槽901内并与第二限位齿轮904啮合连接所述第二活动齿杆903的一端和第二限位槽90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902,所述第二活动齿杆903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限位槽901。
51.在本实施例中,初始位置时,第二弹簧902处于原长且齿条板908与移动齿条805相啮合,可以对移动齿条805的位置进行固定,从而对侧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当需要对侧板7的位置进行调节时,向第二限位槽901内部推动第二活动齿杆903,第二弹簧902受力收缩,第二活动齿杆903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连接的方式带动第二限位齿轮904逆时针旋转,第二限位齿轮904带动连接槽板905同步转动,连接槽板905通过与连接柱906滑动连接的方式带动连杆907向第二限位槽901内侧移动,连杆907带动齿条板908同步移动,从而解除齿条板908和移动齿条805的啮合连接,移动齿条805解除固定,便于侧板7的灵活调节,当侧板7的位置调节结束后,放开第二活动齿杆903,第二弹簧902伸长并推动第二活动齿杆903向外侧移动,第二活动齿杆903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连接的方式带动第二限位齿轮904顺时针旋转,第二限位齿轮904带动连接槽板905同步转动,连接槽板905通过与连接柱906滑动连接的方式带动连杆907向第二限位槽901外侧移动,连杆907带动齿条板908同步移动,实现齿条板908和移动齿条805的啮合连接,从而对移动齿条805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对侧板7的位置进行固定,防止路桥隧道侧壁坍塌,提高支护的稳定性。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