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37731发布日期:2023-05-12 19:2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采矿安全,尤其涉及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


背景技术:

1、在矿井的掘进过程中常常需要揭露已封闭的临空老巷,因揭露后掘进工作面与采空区直接连通,因此还需要立即选取位置对临空老巷进行重新封闭,现阶段,多采用充填炉渣袋或构筑砖墙的方法来起到支撑和防漏风的作用,但炉渣较为松散以至于漏风的情况仍然存在。而构筑砖墙所用的时间较长,采空区长期暴露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外溢和采空区的自然发火情况发生,且墙体受压容易变形,同时当出现采空区冒落或爆炸的意外时,砖墙抗冲击效果不理想。因此揭露的临空老巷区域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成为了矿井灾害的重点治理区域。

2、为吸取三煤采区工作面临空顺槽硐室时只用炉渣充填、在开采下个工作面时易出现漏风漏浆从而引发自然发火隐患的教训,提高三煤采区工作面临空顺槽硐室时的充填封闭效果,对三煤采区工作面顺槽硐室采取了刚柔复合充填封闭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以解决三煤采区工作面临空顺槽硐室时只用炉渣充填、在开采下个工作面时易出现漏风漏浆从而引发自然发火隐患的问题。

2、本申请提供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包括第一密闭结构、第一承压结构、第二密闭结构、填充结构、第二承压结构和防倒结构,其中:

3、所述自燃煤层面临空硐室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闭结构,所述第一密闭结构的另一侧与第一承压结构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密闭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承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和第二承压结构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所述第二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防倒结构。

4、可选的,所述第一密闭结构和第二密闭结构的材质为风筒布。

5、可选的,所述第一密闭结构覆盖空硐室全断面,所述第一密闭结构的周边与空硐室的顶帮无缝连接。

6、可选的,所述第一承压结构和第二承压结构的材质为炉渣袋承压墙。

7、可选的,所述填充结构的材质为罗克休,所述填充结构的厚度为0.5m。

8、可选的,所述防倒结构的材质为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网格为菱形,所述防倒结构与空硐室周边设置的金属网固定连接

9、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包括第一密闭结构、第一承压结构、第二密闭结构、填充结构、第二承压结构和防倒结构,其中:所述自燃煤层面临空硐室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闭结构,所述第一密闭结构的另一侧与第一承压结构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密闭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承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和第二承压结构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所述第二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防倒结构。

10、通过观察本申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沿空巷道特别是断层区域,相比原来的封闭方式,封堵漏风效果显著,在采矿区轨顺掘进期间,周边采空区的气体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均正常,有效的杜绝了自然发火情况的发生。



技术特征:

1.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密闭结构(1)、第一承压结构(2)、第二密闭结构(3)、填充结构(4)、第二承压结构(5)和防倒结构(6),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闭结构(1)和第二密闭结构(3)的材质为风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闭结构(1)覆盖空硐室全断面,所述第一密闭结构(1)的周边与空硐室的顶帮无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结构(2)和第二承压结构(5)的材质为炉渣袋承压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结构(4)的材质为罗克休,所述填充结构(4)的厚度为0.5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倒结构(6)的材质为金属网,所述金属网的网格为菱形,所述防倒结构(6)与空硐室周边设置的金属网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自燃煤层临空硐室复合充填墙,包括第一密闭结构、第一承压结构、第二密闭结构、填充结构、第二承压结构和防倒结构,所述自燃煤层面临空硐室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密闭结构,所述第一密闭结构的另一侧与第一承压结构紧密连接,所述第一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第二密闭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承压结构,所述第二密闭结构和第二承压结构之间设置有填充结构,所述第二承压结构的另一侧紧密连接有防倒结构。通过观察本申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对于沿空巷道特别是断层区域,相比原来的封闭方式,封堵漏风效果显著,在采矿区轨顺掘进期间,周边采空区的气体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均正常,有效的杜绝了自然发火情况的发生。

技术研发人员:邵光磊,刘燕华,王友峰,唐耀勇,张皓,张强,宋兆雪,赵青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