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盾尾密封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27212发布日期:2022-11-18 18:31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盾尾密封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盾尾密封刷。


背景技术:

2.近二十年来,盾构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了城区地下隧道的首选工法。盾尾密封刷是盾构机的重要部件,现有的盾尾密封刷结构强度低以及结构设计不合理,在穿越富水砂砾石地层时,为降低盾构施工所造成的地层扰动,要求适当提高注浆压力以确保同步注浆饱满,再加上地下水压可能较高,容易导致盾尾密封刷被击穿,同步浆液、地下水、砂通过盾尾间隙涌入掘削舱或者糊住盾尾密封刷,出现盾尾漏水、漏砂和漏浆,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在穿越小半径曲线地段时,容易形成左、右侧盾尾间隙不均衡情况,造成偏压一侧盾尾密封刷损耗严重,从而降低盾尾密封刷密封能力,引起油脂外泄,导致油脂耗用量增加,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施工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抗击穿能力强以及耐摩和耐久性好的盾尾密封刷。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盾尾密封刷,包括安装座、前护板、后护板、止浆板、钢丝刷、加强板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前护板和止浆板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安装槽内的两相对侧上,所述加强板组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止浆板的内侧,所述后护板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的内侧,所述钢丝刷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槽内,且所述钢丝刷位于前护板和后护板之间,所述后护板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后护平直段、第一后护弯折段、第二后护弯折段和第三后护弯折段,所述后护平直段插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的内侧,各所述后护弯折段均朝前护板方向弯折,所述钢丝刷的中部设有丝网,所述丝网从前护板和后护板的两侧伸出长度s。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7.所述第一后护弯折段和第二后护弯折段的夹角与第三后护弯折段和第二后护弯折段的夹角相同,均为θ。
8.所述θ为124
°

9.所述第二后护弯折段和第三后护弯折段的长度相同,均为l。
10.所述l为80mm。
11.所述后护板采用弹簧钢板制成。
12.所述前护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护平直段和前护弯折段,所述前护平直段插设于安装槽中并与安装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前护弯折段与第一后护弯折段呈夹角,所述前护弯折段的长度比第一后护弯折段的短。
13.所述s=25mm。
14.所述加强板组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止浆板的内侧,所述第二加强板的一端伸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第一加强板上,所述后护平直段固定于第二加强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伸出安装槽的部分贴紧固定在第一后护弯折段上,所述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两者伸出安装槽的部分贴紧固定。
15.所述钢丝刷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本实用新型的盾尾密封刷,通过加强板组的设置,提高了整体强度。将后护板设计成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后护平直段、第一后护弯折段、第二后护弯折段和第三后护弯折段,后护平直段插入安装槽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的内侧,各后护弯折段均朝前护板方向弯,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提高抗击穿能力,同时,能够减少与盾构管片的摩擦损耗,提高盾尾密封刷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盾尾密封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盾尾密封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各标号表示:
22.1、安装座;11、安装槽;12、沉头孔;2、前护板;21、前护平直段;22、前护弯折段;3、后护板;31、后护平直段;32、第一后护弯折段;33、第二后护弯折段;34、第三后护弯折段;4、止浆板;41、止浆平直段;42、止浆弯折段;5、钢丝刷;6、加强板组;61、第一加强板;62、第二加强板;7、丝网;8、包边。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4.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盾尾密封刷的一种实施例,本盾尾密封刷包括安装座1、前护板2、后护板3、止浆板4、钢丝刷5、加强板组6,安装座1上设有安装槽11,前护板2和止浆板4的一端分别固定于安装槽11内的两相对侧上,加强板组6的一端伸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止浆板4的内侧,后护板3的一端伸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6的内侧,钢丝刷5的一端固定于安装槽11内,且钢丝刷5位于前护板2和后护板3之间,后护板3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后护平直段31、第一后护弯折段32、第二后护弯折段33和第三后护弯折段34,后护平直段31插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6的内侧,各后护弯折段均朝前护板2方向弯折,钢丝刷5的中部设有丝网7,丝网7从前护板2和后护板3的两侧伸出长度s。
25.本盾尾密封刷,通过加强板组6的设置,提高了整体强度。将后护板3设计成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后护平直段31、第一后护弯折段32、第二后护弯折段33和第三后护弯折段34,后护平直段31插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加强板组6的内侧,各后护弯折段均朝前护板2方向弯,提高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有效提高抗击穿能力,同时,能够减少与盾构管片的摩擦损耗,提高盾尾密封刷的耐久性。
26.本实施例中,第一后护弯折段32和第二后护弯折段33的夹角与第三后护弯折段34和第二后护弯折段33的夹角相同,均为θ,θ优为124
°
。结构设计合理,降低盾尾漏水、漏砂和
漏浆情况的发生。第一后护弯折段32和第二后护弯折段33均使用材料为1mm厚65mn弹簧钢板制成。
27.本实施例中,第二后护弯折段33和第三后护弯折段34的长度相同,均为l。l优为80mm。
28.本实施例中,后护板3采用弹簧钢板制成。特制后护板3的特殊弯折结构,可有效减少本盾尾密封刷与管片之间的摩擦损耗和抑制油脂的溢出,从而保障盾尾密封刷间的空腔填充饱满,防止盾尾漏水、漏砂和漏浆情况的出现。
29.本实施例中,前护板2包括一体成型的前护平直段21和前护弯折段22,前护平直段21插设于安装槽11中并与安装槽11的内部固定连接,前护弯折段22与第一后护弯折段32呈夹角,前护弯折段22的长度比第一后护弯折段32的短。s优为25mm。
30.本实施例中,加强板组6包括第一加强板61和第二加强板62,第一加强板61的一端伸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止浆板4的内侧,第二加强板62的一端伸入安装槽11内并固定于第一加强板61上,后护平直段31固定于第二加强板62上,第二加强板62伸出安装槽11的部分贴紧固定在第一后护弯折段32上,第一加强板61和第二加强板62两者伸出安装槽11的部分贴紧固定。
31.后护板3后侧设置两块加强板,第一加强板61伸出安装槽11的部分向后护板3一侧弯折,弯折段长度为31mm,第二加强板62伸出安装槽11的部分向后护板3一侧弯折,弯折段长度为140mm,均使用为1mm厚65mn弹簧钢板制成。加强板可有效提高本盾尾密封刷整体结构的韧性和抗击穿能力,并提高盾尾密封刷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32.本实施例中,钢丝刷5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座1上。安装座1上设有沉头孔12,螺栓穿序曲于沉头孔12中。
33.钢丝刷5加密为四道,使用材料为0.35mm不锈钢丝。
34.丝网7为双层钢丝网,使用材料为304不锈钢1
×
40目,凸出前护板2、后护板3两侧边缘各25mm,通过丝网7凸出部分的搭接,可提高本盾尾密封刷的整体性,更好地发挥本盾尾密封刷的封闭作用。
35.安装槽11贯穿安装座1的两侧,安装座1于安装槽11的两个贯穿口处均设置包边8,包边8使用材料为1mm厚q235b钢材,与前护板2、后护板3两侧边缘齐平,通过这一设置,可减少本盾尾密封刷块与块间的间隙,将同圈密封刷更好地形成整体,提高密封效果。
36.止浆板4包括一体成型的止浆平直段41和止浆弯折段42,止浆平直段41插入安装槽11并固定在安装槽11的内壁上,第一加强板61固定在止浆平直段41上,止浆弯折段42位于安装槽11外,并向远离后护板3的方向弯折。
37.本盾尾密封刷适用于盾构机,尤其适用于6.44m直径盾构机。
3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