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8244发布日期:2022-11-03 00:3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桥梁钻孔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


背景技术:

2.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建设发展需要,钻孔桩孔径及孔深不断增加,通常冲击钻机施工中,渣样提取主要采用正、反循环两种方式,需在出浆口滤浆捞取渣样作为确认终孔资料。此种常规施工,造成渣样拾取、泥浆指标在孔位各位置不准确,增加桩基终孔判断难度,无法确保实际孔底泥浆指标是否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可以提高孔中各位置钻渣取样精度,降低桩基终孔判断难度,确保实际孔底泥浆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其包括:
5.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料口,顶部开设有走线口;
6.取样容器,其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内,其靠近第一进料口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料口;
7.测绳,所述测绳穿过走线口并与取样容器相连接,所述测绳用于提拉或下放取样容器,以使取样容器在所述框架结构内上下移动;
8.以及,所述第一进料口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二进料口的移动路径在第一进料口所在侧壁上的投影上。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包括:
10.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所述第一进料口;
11.限位架,所述限位架顶部设置所述走线口,所述限位架位于框架主体内,并与框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取样容器位于所述限位架内。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架与框架主体四周侧通过活动楔子紧固。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样容器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测绳一端绕经所述定滑轮,并连接在框架结构上。
14.一些实施例中,自所述走线口靠近取样容器的一端到远离取样容器的一端,所述走线口的孔径逐渐减小,且所述走线口靠近取样容器的一端的孔径大于定滑轮直径,所述走线口远离取样容器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定滑轮直径。
15.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口内壁设有缓冲垫。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结构外表面设有连接环,所述测绳与连接环相连。
1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取样容器的第二进料口外壁上设有止水胶圈,所述止水胶圈位于所述取样容器与框架结构之间。
1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绳上设有刻度。
1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绳卷收于收卷器上。
20.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21.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样器,使用时,将其与冲击钻锤头侧部固定,比如焊接,锤头需反复提动,冲击孔底,钻渣上翻,利用测绳提拉取样容器,由于第二进料口的移动路径在第一进料口所在侧壁上具有一个投影,且第一进料口至少部分覆盖于该投影,在测绳提拉取样容器的过程中,第二进料口会与第一进料口连通,钻渣等渣样便可以经过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进入取样容器内,继续提拉取样容器,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便会错开,第二进料口被框架结构侧壁封住,从而保证渣样不会漏出来。在随锤头下放时,可以在测绳上做标记,确保所取渣样在孔中的位置是清楚精确的。因此,本技术可以提高孔中各位置钻渣取样精度,降低桩基终孔判断难度,确保实际孔底泥浆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示意图(取样容器位于最底端);
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示意图(取样容器位于最顶端)。
25.图中:1、框架结构;10、第一进料口;11、走线口;12、框架主体;13、限位架;14、活动楔子;15、连接环;2、取样容器;20、第二进料口;21、定滑轮;3、测绳;30、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7.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钻孔桩泥浆渣样的取样器,其包括框架结构1、取样容器2和测绳3,框架结构1的侧壁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0,顶部开设有走线口11,取样容器2位于框架结构1内,其靠近第一进料口10的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料口20,测绳3穿过走线口11并与取样容器2相连接,测绳3用于提拉或下放取样容器2,以使取样容器2在框架结构1内上下移动,第一进料口10至少部分覆盖于第二进料口20的移动路径在第一进料口10所在侧壁上的投影上。
28.本实施例提供的取样器,使用时,将其与冲击钻锤头侧部固定,比如焊接,锤头需反复提动,冲击孔底,钻渣上翻,利用测绳3提拉取样容器2,由于第二进料口20的移动路径在第一进料口10所在侧壁上具有一个投影,且第一进料口10至少部分覆盖于该投影,在测绳3提拉取样容器2的过程中,第二进料口20会与第一进料口10连通,钻渣等渣样便可以经过第一进料口10和第二进料口20进入取样容器2内,继续提拉取样容器2,第一进料口10和第二进料口20便会错开,第二进料口20被框架结构1侧壁封住,从而保证渣样不会漏出来。
在随锤头下放时,可以在测绳3上做标记,确保所取渣样在孔中的位置是清楚精确的。因此,本技术可以提高孔中各位置钻渣取样精度,降低桩基终孔判断难度,确保实际孔底泥浆指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9.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30.为了增大进样流量,在开孔时,使第一进料口10完全位于该投影上。
3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还提供了框架结构1的具体组成,参见图1所示,框架结构1包括框架主体12和限位架13,框架主体12上设置第一进料口10,限位架13顶部设置走线口11,限位架13位于框架主体12内,并与框架主体12可拆卸连接,取样容器2位于限位架13内。
32.利用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好处是:如果不是可拆卸,在将渣样倒出来时,需要下放测绳3,使取样容器2在框架结构1内向下移动,直至第一进料口10和第二进料口20连通,这样取出渣样比较麻烦,也不容易清理,而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将框架主体12和限位架13拆掉,直接取出取样容器2,同时也方便取样容器2的装配。
33.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多种,比如,作为示例,参见图1所示,限位架13与框架主体12四周侧通过活动楔子14紧固,需要拆的时候,活动楔子14可以拔掉。
34.为了方便提拉取样容器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所示,取样容器2顶部设有定滑轮21,测绳3一端绕经定滑轮21,并连接在框架结构1上。
35.由于取样器与冲击钻锤头侧部固定,完成取样后,在将取样器提上来的过程中,测绳3需要一直牵拉着,否则取样容器2会在框架结构1内向下移动,若移动到第一进料口10和第二进料口20连通,则渣样会漏出来。
36.因此,为了方便提取,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走线口11呈喇叭状,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自走线口11靠近取样容器2的一端到远离取样容器2的一端,走线口11的孔径逐渐减小,且走线口11靠近取样容器2的一端的孔径大于定滑轮21直径,走线口11远离取样容器2的一端的孔径小于定滑轮21直径。
37.由于呈喇叭状,走线口11底端孔径大,顶端孔径小,定滑轮21可以从底端进入,在提拉力的作用下,撑开走线口11内壁,并从顶端出来,最终卡接在走线口11上,不会再向下移动,如图2所示,因此,采用这种方案,不需要人一直牵拉着。
38.为了防止定滑轮21对走线口11内壁造成损伤,参见图1所示,走线口11内壁设有缓冲垫30。
39.为了更好地固定测绳3,参见图1所示,框架结构1外表面设有连接环15,测绳3与连接环15相连。
40.由于取样容器2可以在框架结构1内移动,故取样容器2与框架结构1之间存在一定间隙,为了更好地防止渣样漏出来,取样容器2的第二进料口20外壁上设有止水胶圈,止水胶圈位于取样容器2与框架结构1之间,当第二进料口20与第一进料口10错开后,由于止水胶圈的存在,第二进料口20与框架结构1通过止水胶圈密封。
41.为了更为方便地获知取样深度,测绳3上设有刻度,此外,为了方便收放测绳3,测绳3卷收于收卷器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
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4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