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33555发布日期:2023-03-14 20:3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2.修建隧道后破坏了山体原始的水系统平衡,隧道成为所穿过山体附近地下水集聚的通道,为避免和减少水对隧道工程的危害,保证隧道建筑不因渗漏水造成病害,在隧道内修建排水结构,主要由环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形成衬砌排水,每一根横向排水管与环向排水管连接,将水引入环向排水管内,每一根的环向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与泄水槽连接,以便于将水引入泄水槽内,泄水槽在将水输送到蓄水池内,在有抽水设备排出,以达到排水的效果,但是随着时间增长,蓄水池内的杂质会将抽水设备堵塞,抽水设备排水不通畅就会使排水效率降低或丧失排水能力,排水效率降低或丧失排水能力,就会导致隧道内的水堆积后会对隧道的安全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蓄水池内的杂质会将抽水设备堵塞,抽水设备排水不通畅就会使排水效率降低或丧失排水能力,就会导致隧道内的水堆积后会对隧道的安全产生危害。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包括将隧道内水引导流出的引水装置和排出隧道水的排水装置;所述引水装置设置于隧道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导水管部件、蓄水部件和冲洗部件;所述导水管部件设置于隧道的出口或进口,并且与所述引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用于将隧道的水引导流出;所述导水管部件的出水端与所述冲洗部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冲洗部件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蓄水部件的内部;使隧道的水经导水管部件流至所述冲洗部件,经所述冲洗部件的出水端流出,流出的隧道水对所述蓄水部件内部的抽水设备表面冲洗,使抽水设备排水通畅。
5.优选地,所述导水管部件包括转换池、弯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转换池的侧面与所述引水装置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转换池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弯水管连接,所述弯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的进水口连接。
6.优选地,所述蓄水部件包括蓄水池、水位传感器和水泵;所述蓄水池设置于隧道的侧边,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池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蓄水池的内壁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的固定端与所述蓄水池远离所述水泵的内壁连接。
7.优选地,所述冲洗部件包括过滤网、支撑水管和喷水管;所述过滤网套设于所述水泵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蓄水池的内壁连接,所述过滤网的外侧设置所述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支撑水管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支撑水管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的出水端连接。
8.优选地,所述引水装置包括导引水管部件、支撑防护层和泄水槽;所述导引水管部件的一侧与所述支撑防护层的外侧连接,所述泄水槽设置于所述支撑防护层的内部,并且
与所述导引水管部件的相对两端连接。
9.优选地,所述导引水管部件包括环向排水管和横向排水管,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的外侧与隧道的内壁连接,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防护层连接,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之间均匀设置多根所述横向排水管。每根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环向排水管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支撑防护层包括防水层和支撑结构;所述防水层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的外侧连接,所述防水层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环向排水管和所述横向排水管连接。
11.优选地,所述泄水槽包括格栅盖板,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两个所述第一水槽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的内部,并且分别与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的相对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水槽的中间设置所述第二水槽,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顶部分别与所述格栅盖板连接,所述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转换池连接。
12.优选地,所述水泵的数量至少两个。
13.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引水装置将隧道内壁上的水引导流入导水管部件内,导水管部件内的隧道水经冲洗部件的出水端流出,利用流出的隧道水高低落差的冲力,对蓄水池内的过滤网表面上杂质进行冲洗,从而实现过滤网表面上的杂质脱落效果,过滤网表面没有杂质的堵塞,可以让更多的隧道水进入内部,让水泵可以更高效的抽出隧道水,从而避免了隧道内的水堆积后对隧道的安全产生危害。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排水结构的轴侧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隧道排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引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部件和冲洗部件的局部示意图;
18.附图所示标记:1-引水装置;2-导水管部件;3-蓄水部件;11-环向排水管;12-横向排水管;13-支撑结构;21-转换池;22-出水管;23-蓄水池;24-过滤网;25-支撑水管;26-喷水管;27-格栅盖板;28-第一水槽;29-第二水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结构,包括将隧道内水引导流出的引水装置1和排出隧道水的排水装置;所述引水装置1设置于隧道的内部;所述排水装置包括导水管部件2、蓄水部件3和冲洗部件;所述导水管部件2设置于隧道的出口或进口,并且与所述引水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用于将隧道的水引导流出;所述导水管部件2的出水端与所述冲洗部件的进水端连接,所述冲洗部件的出水端设置于所述蓄水部件3的内部;使隧道的水经导水管部件2流至所述冲洗部件,经所述冲洗部件的出水端流出,流出的隧道水对所述蓄水部件3内部的抽水设备表面冲洗,使抽水设备排水通畅。
24.需要说明的是,引水装置1设置于隧道的内部,引水装置1的上部和左右侧分别与隧道的内壁贴合,导水管部件2设置于隧道的出口或进口,也可以在隧道的进口和出口均设置导水管部件2,导水管部件2的进水端与引水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从而使引水装置1将隧道内渗出的隧道水收集后进入导水管部件2内,导水管部件2的出水端与冲洗部件的进水端连接,从而使导水管部件2内的隧道水流入冲洗部件内,冲洗部件的出水端设置于蓄水部件3的内部,并且位于抽水设备的外侧,以便于利用冲洗部件出水端流出的隧道水形成的高低落差进行冲洗,去除抽水设备外侧附着的杂质,没有杂质的堵塞,从而使抽水设备抽水的效率更高。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水管部件2包括转换池21、弯水管和出水管22;所述转换池21的侧面与所述引水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所述转换池21的另一侧面与所述弯水管连接,所述弯水管的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22的进水口连接。
26.需要说明的是,转换池21的一侧面与引水装置1的出水端连接,转换池21的另一侧面与弯水管连接,转换池21使引水装置1和弯水管的接头兼容连接,从而使两种接头可以相互配合,避免两种连接头在连接时因相互不兼容而漏水或渗水,从而使引水装置1内的隧道水可以顺畅的流入弯水管内。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蓄水部件3包括蓄水池23、水位传感器和水泵;所述蓄水池23设置于隧道的侧边,所述水泵设置于所述蓄水池23的内部,并且与所述蓄水池23的内壁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的固定端与所述蓄水池23远离所述水泵的内壁连接。
28.需要说明的是,水泵设置于蓄水池23的内部,并且与蓄水池23的内壁螺栓连接,水位传感器的固定端与蓄水池23的内壁螺栓连接,水位传感器的通信端与水泵的控制端连接,从而使水位传感器在预设高位检测点检测到水时,水泵开始抽水工作,水位传感器在预设低位检测点检测不到水位时,水泵则停止抽水工作,从而实现水泵可以根据水位高低自动工作的效果。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冲洗部件包括过滤网24、支撑水管25和喷水管26;所述过滤网24套设于所述水泵的外侧,并且与所述蓄水池23的内壁连接,
所述过滤网24的外侧设置所述喷水管26,所述喷水管26的进水端与所述支撑水管25的出水口连接,所述支撑水管25的进水端与所述出水管22的出水端连接。
30.需要说明的是,出水管22的出水端与支撑水管25的进水端连接,支撑水管25的出水口与喷水管26的进水端连接,喷水管26的出水端设置于过滤网24的左右外侧,过滤网24的后侧面与蓄水池23的内壁连接,便于支撑过滤网24,出水管22内的隧道水经过支撑水管25流入喷水管26,经过喷水管26引导从出水端流到过滤网24的表面上,从喷水管26的出水端流出到过滤网24的表面上,形成从高到底的落差产生对过滤网24表面冲洗的效果,从而使过滤网24表面的杂质受到冲洗后脱落,以达到过滤网24过滤更多的隧道水到内部,从而提高水泵抽水工作的效率。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水装置1包括导引水管部件、支撑防护层和泄水槽;所述导引水管部件的一侧与所述支撑防护层的外侧连接,所述泄水槽设置于所述支撑防护层的内部,并且与所述导引水管部件的相对两端连接。
32.需要说明的是,导引水部件的一侧与支撑防护层的外侧连接,泄水槽设置于支撑防护层的内部,并且与导引水管部件的相对两端连接;支撑防护层用于支撑导引水部件,便于导引水部件将隧道内壁上的水导引入泄水槽内。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引水管部件包括环向排水管11和横向排水管12,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11的外侧与隧道的内壁连接,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11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撑防护层连接,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11之间均匀设置多根所述横向排水管12。每根所述横向排水管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多个所述环向排水管11连接。
34.需要说明的是,多根环向排水管11的外侧与隧道的内壁贴合连接,多根环向排水管11的另一侧与支撑防护层连接,多根环向排水管11之间均匀设置多根横向排水管12。每根横向排水管12的相对两端分别与多根环向排水管11连接;每根横向排水管12吸收的隧道内壁上的水引入环向排水管11内和多根环向排水管11吸收的隧道内壁上的水,一同顺着环向排水管11流入泄水槽内,多根环向排水管11和多根横向排水管12均为盲管,盲管具有极高的表面渗水能力和内部通水能力,可以很好的将隧道内壁上的渗水吸收到多根环向排水管11和多根横向排水管12的内部,在有多根环向排水管11引导流入泄水槽内。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支撑防护层包括防水层和支撑结构13;所述防水层的侧面与所述支撑结构13的外侧连接,所述防水层的另一侧面与所述环向排水管11和所述横向排水管12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防水层的一侧面与支撑结构13的外侧连接,防水层的另一侧面与环向排水管11和横向排水管12连接,防水层设置于支撑结构13与环向排水管11和横向排水管12之间,防水层可以是ldpe材质膜,也可以是hdpe材质膜,还可以是pvc板,从而防止隧道内壁上的水渗透支撑结构13,渗入支撑结构13内会对隧道内的安全产生危害。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泄水槽包括格栅盖板27,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两个所述第一水槽28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13的内部,并且分别与多根所述环向排水管11的相对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水槽28的中间设置所述第二水槽29,所述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的顶部分别与所述格栅盖板27连接,所述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的出水端分别与所述转换池21连接。
38.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第一水槽28分别设置于支撑结构13内部的两侧,并且分别与
多根环向排水管11的相对两端连接,两个第一水槽28的中间设置第二水槽29,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的顶部分别与格栅盖板27连接,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的出水端分别通过转换池21与出水管22连接;从而使多根环向排水管11内的隧道水从出水口流入两侧的第一水槽28内,第二水槽29用于引导支撑结构13内底部的水流入出水管22内,多块格栅盖板27用于过滤较大的杂质进入第一水槽28和第二水槽29内。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泵的数量至少两个。
40.需要说明的是,水泵的数量至少两个,当隧道水流入蓄水池23内流量较大时,可以开启多个水泵来确保蓄水池23的水及时抽出,也可以在隧道水流入蓄水池23内的流量较小时,让多个水泵间隔预设时间轮流进行抽水工作,从降低每个水泵的满负荷抽水工作,从而延长多个水泵的使用寿命。
41.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