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

文档序号:33583100发布日期:2023-03-24 18:4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

1.本实用新型涉及矿道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


背景技术:

2.煤矿开采行业,一般采用锚杆支护和托梁支护的方法,通过锚入围岩内的锚杆,改善围岩本身的力学状态,使支护体与围岩本身形成一个统一的能够承受载荷的结构体,从而提高岩体自身的强度,阻止或延缓围岩的变形发展,有效地保持围岩的完整性和巷道断面形状。
3.支护锚杆在进行使用的时候,预先在矿道中钻锚杆孔,然后将锚杆插入锚杆孔中,然后在锚杆孔与锚杆之间的缝隙之间灌注锚固剂。
4.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920455089.9,于2020-01-31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锚固剂锚杆结构,包括杆体、垫板、锁紧螺母和一端开口的杆筒,杆体的一端套装有垫板和锁紧螺母,杆体的另一端伸入杆筒以内,当将杆筒插入岩体以内并且向杆体外壁与杆筒内壁之间填充锚固剂之时,锁紧螺母能够将垫板抵靠于岩体表面并且将杆筒开口端完全盖合,杆筒外壁上还设置有使锚固剂与岩体粘结在一起的多个溢流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安装使用时,使锚固剂通过溢流孔直接与岩层粘结在一起,使组合式锚杆与岩体融合为一体,改善了支护效果,保持了围岩的结构稳定,减少了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对杆体表面加工精度要求低,适用性强,尤其适用于对富含地下水的松软岩体进行支护;但存在一定的缺陷,在进行灌注锚固剂的时候,由于锚固杆与锚杆孔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在进行灌注锚固剂的时候,由于缝隙的存在锚杆可能会晃动,可能会导致锚杆倾斜偏移,影响锚固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灌注锚固剂时,锚杆倾斜偏移的问题,而提出的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支护锚杆,包括杆体,还包括
8.预锚固套,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杆体端头;
9.挤压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的预锚固套中;
10.至少两个支撑柱,滑动连接在所述的预锚固套上,且所述的支撑柱均匀呈圆周分布在所述的预锚固套上,
11.其中
12.所述的预锚固套中填充有流体,当将所述的杆体及预锚固套插入锚杆孔中并到达锚杆孔的底部时,所述的挤压杆在预锚固套中滑动挤压所述的流体,所述流体推动所述的支撑柱朝预锚固套的外侧伸出展开并支撑在锚杆孔的内壁上。
13.为了使得支撑柱稳固抵住在锚杆孔的内壁中,优选的,所述流体采用锚固剂,所述支撑柱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挤压孔和输送孔,所述输送孔与所述的预锚固套连通,当所述
的支撑柱抵住锚杆孔的内部后,挤压杆持续挤压锚固剂,使得所述的锚固剂从所述的挤压孔挤出。
14.为了避免锚固剂泄露,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孔中固定连接有泄爆膜。
15.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柱与锚杆孔粘结稳固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与锚杆孔的相抵端呈锥形结构。
16.为了使得锚固剂均匀分布在支撑柱的锥形端头,更进一步的,所述挤压孔的个数为多个,且其呈圆周均匀分布在支撑柱的锥形端。
17.为了防止支撑柱回弹,优选的,所述预锚固套上开设有与支撑柱匹配的滑孔,所述滑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卡环,所述支撑柱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倾斜弹环。
18.为了便于加入锚固剂,优选的,所述预锚固套上开设有加料孔,所述加料孔上螺纹连接有封堵塞。
19.为了便于将杆体插入锚固孔中,优选的,所述挤压杆远离预锚固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
20.支护托梁,包括用于支撑在矿道中的u型梁架所述的支护锚杆,所述杆体穿插所述的u型梁架,所述杆体上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上固定连接有顶片,所述顶片位于所述的u型梁架内侧并与所述的u型梁架相抵。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2.1、该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通过将杆体插入锚杆孔中,挤压杆会挤压流体,支撑柱会向外伸出,然后支撑柱会与锚杆孔内壁相抵,实现对杆体的初步预固定,由于进行了初步预固定,有效的避免了在进行灌注锚固剂的时候锚杆出现偏移的情况,确保锚固质量。
23.2、该支护锚杆及支护托梁,通过支撑柱上开设有输送孔和挤压孔,能够在预锚固套中加入锚固剂,并使得锚固剂从支撑柱端头溢出,从而提升支撑柱与锚杆孔内壁的稳固效果。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支撑柱收缩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支撑柱伸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预锚固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锚杆的图5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托梁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支护托梁的图7中c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杆体;101、锚杆孔;2、预锚固套;201、封堵塞;202、加料孔;203、滑孔;204、倾斜卡环;3、支撑柱;301、输送孔;302、挤压孔;303、泄爆膜;304、倾斜弹环;4、挤压杆;401、锥形头;5、螺套;6、顶片;7、u型梁架。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实施例1:
36.参照图1-6,支护锚杆,包括杆体1,还包括
37.预锚固套2,固定连接在杆体1端头;
38.挤压杆4,滑动连接在预锚固套2中,挤压杆4远离预锚固套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锥形头401,锥形头401便于挤压杆4插入锚杆孔101中;
39.至少两个支撑柱3,滑动连接在预锚固套2上,且支撑柱3均匀呈圆周分布在预锚固套2上,
40.其中
41.预锚固套2中填充有流体,当将杆体1及预锚固套2插入锚杆孔101中并到达锚杆孔101的底部时,挤压杆4在预锚固套2中滑动挤压流体,流体推动支撑柱3朝预锚固套2的外侧伸出展开并支撑在锚杆孔101的内壁上。
42.在将锚杆插入矿道的内壁中进行加固的时候,预先在矿道内壁中用钻机钻锚杆孔101,手持杆体1将带有预锚固套2的一端插入锚杆孔101中,随着挤压杆4与锚杆孔101的底部相抵时候,工作人员继续推杆体1,此时挤压杆4会挤压流体,而支撑柱3滑动连接在预锚固套2上的,此时支撑柱3会向外伸出,然后支撑柱3会与锚杆孔101内壁相抵,实现对杆体1的初步预固定,然后再向杆体1与锚杆孔101之间的缝隙灌注锚固剂,依次实现固定,由于进行了初步预固定,有效的避免了在进行灌注锚固剂的时候锚杆出现偏移的情况,确保锚固质量。
43.实施例2:
44.参照图3-4,支护锚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进行流体选择的时候,本实施方式中流体采用锚固剂,具体方案如下:支撑柱3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挤压孔302和输送孔301,输送孔301与预锚固套2连通,当支撑柱3抵住锚杆孔101的内部后,挤压杆4持续挤压锚固剂,使得锚固剂从挤压孔302挤出;此实施方式中,利用锚固剂作为流体,驱动支撑柱3移动抵住锚杆孔101的内壁,同时在支撑柱3上开设输送孔301和挤压孔302,当支撑柱3抵住锚杆孔101的内壁过程中,会有锚固剂从挤压孔302中溢出,从而在支撑柱3抵住锚杆孔101的同时,支撑柱3端头溢出的锚固剂位于锚杆孔101和支撑柱3之间,静置一段时间后,锚固剂会进一步起到加固效果,有效的确保了预锚固的固定效果。
45.参照图4和图6,挤压孔302中固定连接有泄爆膜303,在挤压杆4挤压锚固剂的时候,泄爆膜303受压破裂才会使得锚固剂流出,避免了在锚杆还没有插入锚杆孔101的时候,锚固剂的外漏。
46.支撑柱3与锚杆孔101的相抵端呈锥形结构,挤压孔302的个数为多个,且其呈圆周均匀分布在支撑柱3的锥形端,使得支撑柱3与锚杆孔101更好相抵,另外也能够使得锚固剂使得支撑柱3和锚杆孔101更好的锚固。
47.实施例3:
48.参照图4和图6,支护锚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为了确保支撑柱3能够在预锚固套2上进行滑动出来,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预锚固套2上开设有与支撑柱3匹配的滑孔203,滑孔203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倾斜卡环204,支撑柱3外壁上固定套接有倾斜弹环304,倾斜弹环304可有为具有一定弹性的钢片,由于倾斜卡环204和倾斜弹环304均是采用倾斜结构,使得支撑柱3在向外伸出后,不能回弹,起到卡住作用。
49.实施例4:
50.参照图3和图5,支护锚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预锚固套2上开设有加料孔202,加料孔202上螺纹连接有封堵塞201,在将锚杆插入锚杆孔101之前,通过加料孔202可以加入锚固剂,然后快速将锚杆插入锚杆孔101中,螺纹连接的封堵塞201防止锚固剂从加料孔202外漏。
51.实施例5:
52.参照图6和图7,支护托梁,包括用于支撑在矿道中的u型梁架7和支护锚杆,杆体1穿插u型梁架7,杆体1上螺纹连接有螺套5,螺套5上固定连接有顶片6,顶片6位于u型梁架7内侧并与u型梁架7相抵;在矿道中将金属杆焊接组成u型梁架7,然后支撑在矿道中,利用将锚杆穿插过u型梁架7固定在矿道内壁中,然后利用旋转螺套5带动顶片6在杆体1上旋转,杆体1上开设与螺套5匹配的螺纹,然后使得顶片6紧贴u型梁架7,从而将u型梁架7加固在矿道中。
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