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5916发布日期:2023-01-25 11:4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送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


背景技术:

2.矿洞内如果不送风,氧气迅速消耗就会造成窒息,一般通过风机和送风管道将外部新鲜空气送到矿洞深处,不断的将矿洞内空气挤压排出,保持矿洞内工作人员正常呼吸,以及维持一些内燃机驱动的机械设备正常工作;
3.现有的矿洞送风设备,风机和送风管道多为圆管状,而矿洞顶端多为弧形,因此风机和送风管道与矿洞顶端轮廓并不贴合,导致风机和送风管道向下侵占了矿洞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了一些干扰,因此为了优化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圆管状普通矿洞送风设备因侵占较多矿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风机、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截面轮廓呈d型设置,所述风机呈圆管状设置,且所述第二风管过渡连接于风机和第一风管之间,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均使用涂胶布,且所述第一风管外固定套接有多组骨架;
7.所述骨架:包括铝条、弓形条、固定板、吊索和夹环,所述弓形条两端与铝条铆接,且所述固定板与压板夹持吊索一端,所述吊索由上向下贯穿弓形条和铝条,且所述铝条底面位于吊索贯穿处设置有环形连接座,所述夹环与吊索套接,且所述夹环顶部侧壁开设有夹缝,所述夹环与连接座挤压螺纹连接。
8.优选的,所述弓形条和铝条与第一风管之间胶接。
9.优选的,所述弓形条的两端设置有z型的接头,且所述接头与铝条两端叠加通过铆钉铆接。
10.优选的,所述固定板呈w型设置,所述吊索与固定板w型底部凹槽套接,且所述压板与固定板底部轮廓匹配贴合,所述压板与固定板之间通过螺丝紧固,且所述固定板的两端与矿洞顶端通过膨胀螺丝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螺口呈喇叭状,使得夹环旋紧时夹缝收缩夹紧吊索,且所述夹环的底端设置有环状旋钮。
12.优选的,所述铝条的两端截面呈t型设置,且所述铝条底端边条打孔通过绑绳挂接有指示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该装置通过截面呈d型的第一风管与矿洞弧顶贴合,使得通风管道充分利用矿洞内部空间,减少向下对矿洞空间的侵入,便于工作人员和设备通过矿洞;
15.2、该装置通过固定板和压板将吊索一端与矿洞顶端固定,再通过吊索收紧铝条和
弓形条,使得铝条向上挤压弓形条,使其弯曲弧度挤压贴合矿洞顶的弧度,进而通过该骨架结构迫使第一风管与矿洞弧顶贴合,该结构安装和调试均简单便捷,且可靠稳定;
16.3、当矿洞内部高度允许时,还可通过在铝条底端边条打孔,通过绑绳挂接指示牌,增加该装置的实用性。
17.综上所述,该送风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圆管状普通矿洞送风设备因侵占较多矿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标号:1、风机;2、第一风管;201、第二风管;3、骨架;301、铝条;302、弓形条;303、接头;304、铆钉;305、连接座;4、固定板;401、压板;402、吊索;403、膨胀螺丝;404、夹环;405、旋钮;5、指示牌;501、绑绳。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1
27.参照图1-图5,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风机1、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201,第一风管2的截面轮廓呈d型设置,风机1呈圆管状设置,且第二风管201过渡连接于风机1和第一风管2之间,且第一风管2外固定套接有多组骨架3。
28.参考图2和图5,骨架3:包括铝条301、弓形条302、固定板4、吊索402和夹环404,弓形条302两端与铝条301铆接,且固定板4与压板401夹持吊索402一端,且铝条301底面位于吊索402贯穿处设置有环形连接座305,夹环404与吊索402套接,且夹环404顶部侧壁开设有夹缝,夹环404与连接座305挤压螺纹连接,弓形条302的两端设置有z型的接头303,且接头303与铝条301两端叠加通过铆钉304铆接,固定板4呈w型设置,吊索402与固定板4w型底部凹槽套接,且压板401与固定板4底部轮廓匹配贴合,压板401与固定板4之间通过螺丝紧固,且固定板4的两端与矿洞顶端通过膨胀螺丝403固定连接,连接座305的螺口呈喇叭状,使得夹环404旋紧时夹缝收缩夹紧吊索402,且夹环404的底端设置有环状旋钮405,该装置通过固定板4和压板401将吊索402一端与矿洞顶端固定,再通过吊索402收紧铝条301和弓形条302,使得铝条301向上挤压弓形条302,使其弯曲弧度挤压贴合矿洞顶的弧度。
29.该装置解决普通圆管状通风管道与矿洞顶不贴合,导致向下侵入过多矿洞空间的工作原理:
30.s1、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201均使用涂胶布,第一风管2、第二风管201之间以及第
一风管2、铝条301和弓形条302之间在生产时提前胶接,由于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201的柔软,可将预制好的风管分布折叠打包运输;
31.s2、风机1安装在矿洞外部,通过变截面轮廓的第二风管201将第一风管2和风机1排风口连接;
32.s3、沿矿洞弧顶向内部等间距的打孔安装固定板4,通过螺丝、压板401将吊索402一端与固定板4压接固定,将吊索402由上向下贯穿弓形条302和铝条301,将夹环404从吊索402底部套接,并将夹环404旋入连接座305中挤压夹住吊索402,但先不完全旋紧,一手持吊索402底端绷直吊索402,一手持夹环404向上推,使得铝条301向上挤压弓形条302,使其弯曲弧度挤压贴合矿洞顶的弧度,再旋紧夹环404夹紧吊索402,使得形状得到固定;
33.s4、按照s3中方法,对矿洞中每一个骨架3都做做独立调节,将风管贴合吊装在矿洞顶端,启动风机1即可通过第二风管201和第一风管2将新鲜空气送入矿洞深处。
34.实施例2
35.参考图6,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铝条301的两端截面呈t型设置,当矿洞内部高度允许时,可通过在铝条301底端边条打孔,通过绑绳501挂接指示牌5。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包括风机(1)、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20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管(2)的截面轮廓呈d型设置,所述风机(1)呈圆管状设置,且所述第二风管(201)过渡连接于风机(1)和第一风管(2)之间,所述第一风管(2)和第二风管(201)均使用涂胶布,且所述第一风管(2)外固定套接有多组骨架(3);所述骨架(3):包括铝条(301)、弓形条(302)、固定板(4)、吊索(402)和夹环(404),所述弓形条(302)两端与铝条(301)铆接,且所述固定板(4)与压板(401)夹持吊索(402)一端,所述吊索(402)由上向下贯穿弓形条(302)和铝条(301),且所述铝条(301)底面位于吊索(402)贯穿处设置有环形连接座(305),所述夹环(404)与吊索(402)套接,且所述夹环(404)顶部侧壁开设有夹缝,所述夹环(404)与连接座(305)挤压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条(302)和铝条(301)与第一风管(2)之间胶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条(302)的两端设置有z型的接头(303),且所述接头(303)与铝条(301)两端叠加通过铆钉(304)铆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4)呈w型设置,所述吊索(402)与固定板(4)w型底部凹槽套接,且所述压板(401)与固定板(4)底部轮廓匹配贴合,所述压板(401)与固定板(4)之间通过螺丝紧固,且所述固定板(4)的两端与矿洞顶端通过膨胀螺丝(403)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305)的螺口呈喇叭状,使得夹环(404)旋紧时夹缝收缩夹紧吊索(402),且所述夹环(404)的底端设置有环状旋钮(40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条(301)的两端截面呈t型设置,且所述铝条(301)底端边条打孔通过绑绳(501)挂接有指示牌(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矿洞空气循环设备,涉及送风设备领域,针对现有的圆管状普通矿洞送风设备因侵占较多矿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风机、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的截面轮廓呈D型设置,所述风机呈圆管状设置,且所述第二风管过渡连接于风机和第一风管之间,所述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均使用涂胶布,且所述第一风管外固定套接有多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铝条、弓形条、固定板、吊索和夹环,所述弓形条两端与铝条铆接,且所述固定板与压板夹持吊索一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该送风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圆管状普通矿洞送风设备因侵占较多矿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洞内部空间对人员设备进出造成干扰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楠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1/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