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6535发布日期:2023-03-25 01:48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施工安全领域,涉及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诸多隧道施工条件复杂,且难以采用双向掘进的工艺,致使独头掘进的隧道距离长,因而给隧道施工过程中的通风作业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主要体现为:1)送风距离长,致使常规的通风机的风量、风压参数难以满足掘进工作面的用风需求;2)常规的柔性风筒,其漏风率虽可满足1~1.5km条件下的工程应用需求,但在3~5km的隧道掘进距离的条件下则会导致大量的漏风,因而给超长距离隧道的安全掘进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以解决超长距离隧道掘进过程中因常规的隧道风机气动性能以及柔性风筒漏风率难以满足安全掘进需求的难题,为超长距离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障,切实确保隧道内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整流体及流线体,所述流线体的端部设有集流器,所述集流器通过主风筒与扩散筒相连;所述主风筒内设置有两个叶轮,所述叶轮侧部设有导叶;所述叶轮由电动机驱动,所述电动机经变速装置及联轴器连接至伞齿轮组;所述伞齿轮组沿远离所述联轴器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伞齿轮、传动伞齿轮、第二伞齿轮,所述第一伞齿轮与所述第二伞齿轮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伞齿轮与其中一个所述叶轮之间由传动轴相连,所述第一伞齿轮与另一个所述叶轮之间由反向传动轴相连。
6.可选的,所述扩散筒与风筒连接,所述风筒与所述伞齿轮组之间设置有端盖。
7.可选的,所述扩散筒底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地脚螺栓、以及与所述地脚螺栓相配合固定的螺母及垫片。
8.可选的,所述叶轮两侧设有轴承座。
9.可选的,所述固定装置通过工字钢底座与所述扩散筒相连。
10.可选的,所述整流体通过穿过所述扩散筒布置的支柱固定在扩散筒内部。
11.可选的,所述伞齿轮组通过齿轮支撑柱进行固定。
12.可选的,所述风筒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隧道内部的吊钩。
13.可选的,所述风筒包括柔性段及刚性段,所述柔性段与所述扩散筒相连;所述刚性段为直线段,所述刚性段上设置有吊钩。
14.可选的,所述通风模块线性地设置有多个。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通过采用伞齿轮传动的方法实现了2个叶轮的同轴反向旋转,大幅度的提高了通风机的气动性能,使得通风机出口风流的压力升高,进而保障了输送风流的动力可靠;同时,采用弯曲段柔性风筒与直线段刚性风筒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通风机出口风流的稳定输送,大幅度的减少了漏风,切实保证了隧道内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与以往的通风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特有的一种超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通过采用隧道内外设置2个通风机的方法实现了超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风流输送,切实保障了隧道内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18.(2)本实用新型特有的一种超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采用的通风机采用伞齿轮传动的方法实现了2个叶轮的同轴反向旋转,大幅度的提高了通风机的气动性能,使得通风机出口风流的压力升高,进而保障了输送风流的动力可靠;
19.(3)本实用新型特有的一种超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采用弯曲段柔性风筒与直线段刚性风筒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通风机出口风流的稳定输送,大幅度的减少了漏风,切实保证了隧道内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
2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
22.图1为通风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吊钩的位置示意图;
25.图4为伞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整流体1、扩散筒2、导叶3、主风筒4、叶轮5、联轴器6、变速装置7、电动机8、端盖9、传动轴10、集流器11、流线体12、地脚螺栓13、螺母14、垫片15、轴承座16、工字钢底座17、支柱18、第一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20、传动伞齿轮21、齿轮支撑柱22、反向传动轴23、风筒24、吊钩25。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8.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阅图1~图4,为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的通风系统,包括通风模块,所述通风模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整流体1及流线体12,所述流线体12的端部设有集流器11,所述集流器11通过主风筒4与扩散筒2相连;所述主风筒4内设置有两个叶轮5,所述叶轮5侧部设有导叶3;所述叶轮5由电动机8驱动,所述电动机8经变速装置7及联轴器6连接至伞齿轮组;所述伞齿轮组沿远离所述联轴器6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伞齿轮19、传动伞齿轮21、第二伞齿轮20,所述第一伞齿轮19与所述第二伞齿轮20相对布置;所述第二伞齿轮20与其中一个所述叶轮5之间由传动轴10相连,所述第一伞齿轮19与另一个所述叶轮5之间由反向传动轴23相连。
31.所述扩散筒2与风筒24连接,所述风筒24与所述伞齿轮组之间设置有端盖9;所述扩散筒2底部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地脚螺栓13、以及与所述地脚螺栓13相配合固定的螺母14及垫片15;所述叶轮5两侧设有轴承座16;所述固定装置通过工字钢底座17与所述扩散筒2相连;所述整流体1通过穿过所述扩散筒2布置的支柱18固定在扩散筒2内部;所述伞齿轮组通过齿轮支撑柱22进行固定;所述风筒24上设有用于将其固定在隧道内部的吊钩25;所述风筒24包括柔性段及刚性段,所述柔性段与所述扩散筒2相连;所述刚性段为直线段,所述刚性段上设置有吊钩25;所述通风模块线性地设置有多个。
32.本实用新型的布置方案具体如下:
33.s1:在待掘进的隧道外设置第一个通风模块,该通风模块主要由整流体1、扩散筒2、导叶3、主风筒4、叶轮5、联轴器6、变速装置7、电动机8、传动轴10、集流器11、流线体12、支柱18、第一伞齿轮19、第二伞齿轮20、传动伞齿轮21、反向传动轴23组成;
34.s2:在将风筒24与扩散筒2进行连接,所述风筒24的弯曲段为柔性材质;所述风筒24的直线段为刚性材质,且通过吊钩25吊挂于隧道的顶板上;
35.s3:随着隧道掘进至3km时,在该位置设置第二个通风模块,其结构与之前的通风模块相同;进一步,该通风模块的扩散筒2与风筒24进行连接,且该通风模块的进气端亦通过柔性材质的弯曲段风筒24与隧道外设置的第一个通风模块的出气端设置的风筒24进行连接;
36.s4:通风模块的联轴器6与第一伞齿轮19上的轴连接,第一伞齿轮19与第二伞齿轮20通过传动伞齿轮21啮合;故,电动机8驱动时其可带动联轴器6使得第一伞齿轮19产生旋转,且通过传动伞齿轮21使得第二伞齿轮20产生与第一伞齿轮19不同方向的旋转运动。
3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