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06611发布日期:2023-04-29 20:4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油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油田修井作业中的防飞溅方法一种是双半圆筒合抱式防飞溅装置这种装置固定方式为立柱悬吊式,操作繁琐,占用井口空间大,影响工人修井操作,另一种是简易手持式的挡板防飞溅装置,但是只能防止油管内液体不直接飞溅到工作人身上,效果不理想。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提出了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占用井口空间大、防飞溅效果不理想的缺陷。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包括:套筒结构、滑道、气缸;

3、所述套筒结构由上套筒,中套筒,下套筒三部分依次套入组成;

4、所述上套筒内部设有格栅,底部外圆周设有外挡边;

5、所述中套筒上端内圆周设有内挡边;

6、所述下套筒采用内外双层圆筒结构,内外筒通过底部设有的底板连接;

7、所述滑道由滑道内杆,滑道外杆结合构成;

8、所述滑道外杆顶端设有四个方向上滑轮;

9、所述滑道内杆底端设有横竖两个方向的滑轮;

10、所述滑道内杆上端与上套筒顶端实行可拆卸连接;

11、所述滑道外杆下端与下套筒实行可拆卸链接;

12、所述气缸顶端与滑道内杆顶端连接,底端与滑道外杆底端连接。

13、优选的,所述下套筒内筒中间设有法兰盘。

14、优选的,所述滑道内杆底部滑轮直径大于滑道内杆尺寸。

15、优选的,所述滑道外杆顶端滑轮设置相对两组,每组相对滑轮之间存有空隙,以便滑道内杆正好通过。

16、优选的,所述气缸最大行程小于上套筒长与中套筒长之和。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修井作业时,该装置能快速升起,收集油管内快速下落的液体,能有效的防止液体飞剑。当一根油管卸扣后,上方油管内液体被套筒本体围挡,被收集到下筒套内,并由下筒套底板开口流到地面的围堰内,整个过程中井口外部无飞溅液体,保持作业人员作业环境的干净安全。整个装置起升和回落过程简单快速,操作方便。完全降落的装置只有起升时三分之一高度,节省工作和储存空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结构、滑道和气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套筒(6)内筒中间设有法兰盘(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内杆(4)底部滑轮直径大于滑道内杆(4)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外杆(5)顶端设置四个方向滑轮,每组相对滑轮之间存有空隙,以便滑道内杆(4)正好通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的最大行程小于上套筒(1)长与中套筒(3)长之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油田作业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其包括上套筒,所述上套筒采用筒状结构,底部外圆周设有挡边,上套筒上端连接滑道内杆上端,上套筒内部均匀布置横向格栅和纵向格栅;滑道外杆下端连接下套筒,滑道外杆底端连接气缸底端,气缸顶端连接滑道内杆上端,下套筒底部设有底板,底板开口,下套筒中间设有法兰盘;上套筒底部外圆周挡边与中套筒顶部内挡边挂合。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修井时的井口防飞溅装置,结构连接处均为拆卸安装,操作通过简单地阀门就可以控制,部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适应性强、防飞溅效果好,操作简单,不但可以高效便捷实现防飞溅工作,在工作结束后占用空间小便于保存。

技术研发人员:杨博,肖丽群,黄微,杨铁峰,徐天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