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342364发布日期:2023-09-07 13:0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隧道台车堵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在隧道固定蝶型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施工领域,一般采用木模铁钉固定或钢模烧孔绑扎固定。木模铁钉固定,即在蝶形止水带位置,将背离计划浇筑混凝土一侧的蝶形止水带侧翼用铁钉钉在木模内侧,使侧翼紧贴木模内侧,待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时将铁钉卸下即可。

2、钢模烧孔绑扎固定,即在蝶形止水带位置,将钢模上一定距离进行烧孔,将背离计划浇筑混凝土一侧的蝶形止水带侧翼用铁丝绑扎在木模内侧,使侧翼紧贴木模内侧,待混凝土浇筑后,拆模时松开绑扎的铁丝即可。这两种固定方式,都比较繁琐,需要在模板上钉钉或开孔,同时固定效果较差,对隧道防水,存在较大的质量隐患。

3、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0778335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隧道二衬中埋式止水带安装装置及施工方法。该申请案包括内侧钢板堵头、外侧钢板堵头、合页、活动铰和中埋式止水带,所述合页的一端与内侧钢板堵头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外侧钢板堵头固定连接,所述内侧钢板堵头的一端与二衬台车通过活动铰连接,所述中埋式止水带通过内侧钢板堵头与外侧钢板堵头进行固定。该申请案虽然能够实现对止水带的准确定位和快速安装。但该申请的堵头结构对隧道内壁与钢模板之间的距离把控要求较高,易导致堵头结构与隧道内壁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造成混凝土浇筑时的混凝土泄漏。


技术实现思路

1、1、要解决的问题

2、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些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其目的在于解决止水带固定效果差的问题;另外,还解决了堵头板与隧道内壁之间接触不紧密,容易漏浆的问题。

3、2、技术方案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包括第一堵头板以及第二堵头板,其中,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之间留有供止水带放置的间隙,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通过压板相连接,该压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6、所述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抵板以及第二抵板,所述的第一抵板、第二抵板连接有驱动各自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以及固定套设在该驱动杆上的推动块,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压板后,与设置在第一堵头板上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的压板与第一堵头板之间、压板与第二堵头板之间均设有第一驱动组件。

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螺纹套筒以及与该螺纹套筒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的螺杆通过连接支座进行固定。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套筒,该连接套筒的端部设有与螺杆上的第一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

11、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套筒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杆上;所述驱动杆以及连接套筒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

12、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把手铰接于驱动杆的端部,且该第一把手的直径小于连接套筒的内径。

13、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抵板、第二抵板上设置有滑块,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上设有与对应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板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条。

15、上述二衬台车堵头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s1、将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放置在隧道洞壁与弧形钢板模之间;

17、s2、将蝶形止水带放置在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之间,并利用第一堵头板和第二堵头板将蝶形止水带中间段夹紧;

18、s3、将压板安装于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上,并调节压板进行移动,对蝶形止水带的一侧进行压紧;

19、s4、调节第一抵板、第二抵板进行移动,使第一抵板抵住隧道洞壁,第二抵板抵住弧形钢板模。

20、3、有益效果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2、(1)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通过压板相连接,该压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的端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抵板和第二抵板,且第一抵板和第二抵板均第二驱动组件;施工时,通过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之间的间隙将蝶形止水带的中部夹紧,然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压板将蝶形止水带的一侧进行压紧,从而保证了止水带固定效果;接着,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抵板抵紧隧道洞壁,第二抵板抵紧弧形钢板模,使得整个堵头结构与接触面之间紧密接触且稳定支撑,可有效防止漏浆现象。

23、(2)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以及推动块,其中,所述的推动块设置在驱动杆上,并随驱动杆同步移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贯穿压板后,与设置在第一堵头板上的连接螺母螺纹连接;转动驱动杆,驱动杆可带动推动块进行伸缩移动,从而对压板进行挤压,迫使压板进行移动,最终实现对蝶形止水带的压紧操作。

24、(3)本发明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包括螺纹套筒、螺杆、以及相互啮合的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其中,所述的第一锥形齿轮设置在螺杆上,第二锥形齿轮设置在连接套筒,转动连接套筒,通过锥形齿轮的传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通过螺纹套筒推动对应的抵板,从而完成与对应接触面之间的紧密接触。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包括第一堵头板(1)以及第二堵头板(2),其中,所述的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之间留有供止水带(9)放置的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通过压板(3)相连接,该压板(3)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3)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组件(6)包括驱动杆(61)以及固定套设在该驱动杆(61)上的推动块(62),所述驱动杆(61)的一端贯穿压板(3)后,与设置在第一堵头板(1)上的连接螺母(6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板(3)与第一堵头板(1)之间、压板(3)与第二堵头板(2)之间均设有第一驱动组件(6)。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7)包括螺纹套筒(71)以及与该螺纹套筒(71)螺纹连接的螺杆(72),所述的螺杆(72)通过连接支座(73)进行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驱动组件(7)还包括连接套筒(74),该连接套筒(74)的端部设有与螺杆(72)上的第一锥形齿轮(75)相互啮合的第二锥形齿轮(7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套筒(74)套设在第一驱动组件(6)的驱动杆(61)上;所述驱动杆(61)以及连接套筒(74)分别连接有第一把手(64)和第二把手(7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把手(64)铰接于驱动杆(61)的端部,且该第一把手(64)的直径小于连接套筒(74)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抵板(4)、第二抵板(5)上设置有滑块(41),第一堵头板(1)、第二堵头板(2)上设有与对应滑块(41)相配合的滑槽(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板(4)的顶部设置有密封条(8)。

10.利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二衬台车堵头装置进行施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固定止水带的二衬台车堵头及施工方法,属于隧道台车堵头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二衬台车堵头包括第一堵头板以及第二堵头板,其中,所述的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通过压板相连接,该压板连接有用于驱动压板水平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堵头板、第二堵头板相互远离的端部分别连接有第一抵板以及第二抵板,所述的第一抵板、第二抵板连接有驱动各自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本发明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压板移动,对供止水带的一侧进行压紧、定位,以保证防水效果;另外,通过第二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抵板抵紧隧道洞壁,第二抵板抵紧弧形钢板模,使得整个堵头结构与接触面之间紧密接触且稳定支撑,可有效防止漏浆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胡义,刘秀岩,柴雪斐,赵国辉,朱金坤,杨永永,高春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