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295244发布日期:2023-12-07 04:2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隧道工程领域,特指一种隧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地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于地层的扰动,原有土体的状态失去平衡、对隧道的沉降与收敛造成影响,若遇覆土较浅地带、稳定性较差土质,开挖极易造成塌方、涌水、地表沉降等情况,造成地面塌陷,造成开挖掌子面片土、坍塌,在开挖掌子面穿越水囊时会造成掌子面涌水、涌泥。

2、而在现有的施工过程中,对于土地软化、高含水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只能从地表进行施工,在隧道的两侧搭设支护桩,并开挖支护桩之间的土体,但隧道通常深藏于地下,所以支护桩的长度很长,对于施工方面是个难题,且在开挖的过程中,对于原先的地面结构会造成较大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隧道施工方法,通过在隧道的边上注浆来加固施工区域内的土体,以使得能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

2、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于施工区域内注浆以形成加固段;

4、于所述加固段的顶部施作止水管幕,所述止水管幕的宽度和所述加固段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止水管幕和所述加固段相贴;

5、通过cd法在所述加固段内施工所述隧道。

6、进一步的,在施作所述止水管幕时,于所述隧道的两侧施工降水井。

7、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隧道前,通过所述降水井进行地表浅层降水,以降低水头压力。

8、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加固段时,于所述施工区域内插设若干个注浆孔,通过向着所述注浆孔注浆,以形成所述加固段。

9、进一步的,所述加固段包括:对应所述隧道的施工位置形成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强加固区和包裹所述强加固区的外侧的弱加固区;

10、于所述施工区域对应所述强加固区的位置间隔插设若干个所述注浆孔,通过向着所述注浆孔注浆,以形成所述强加固区和所述弱加固区。

11、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加固段前,于所述施工区域上方的土体铺设钢板。

12、进一步的,在施工所述止水管幕和施工所述隧道时,对路面和路面上的建筑进行监测。

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通过在隧道的边上注浆来加固施工区域内的土体,以使得能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作所述止水管幕时,于所述隧道的两侧施工降水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工所述隧道前,通过所述降水井进行地表浅层降水,以降低水头压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工所述加固段时,于所述施工区域内插设若干个注浆孔,通过向着所述注浆孔注浆,以形成所述加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加固段包括:对应所述隧道的施工位置形成于所述施工区域内的强加固区和包裹所述强加固区的外侧的弱加固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工所述加固段前,于所述施工区域上方的土体铺设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在施工所述止水管幕和施工所述隧道时,对路面和路面上的建筑进行监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施工区域内注浆以形成加固段;于所述加固段的顶部施作止水管幕,所述止水管幕的宽度和所述加固段的宽度相适配,所述止水管幕和所述加固段相贴;通过CD法在所述加固段内施工所述隧道,施工简单,安全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元,贾涛,姜万轩,彭江涛,王玺,曹文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