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418638发布日期:2023-12-20 02:2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油气田开发,具体地涉及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1、气井生产过程,通常面临一种实际需求:当气井生产到某个目标时间时,其目标产气量是多少。为分析这个问题,需将气井生产分成不同阶段来进行研究,气井实际生产过程通常可分为稳产和递减两大阶段:当气井处于稳产阶段时,只要目标时间仍属于递减期内,那目标产气量仍等于稳产气量;当气井处于递减阶段时,由于递减分析的不可控性,导致预测递减阶段的目标产气量存在一定难度。

2、气井实际过程中,稳产阶段通常持续较短,然后气井进入自然递减阶段,并将长期处于递减阶段,为此,在已知目标时间预测目标产气量时,不能忽略递减阶段。采用现有气井递减分析理论容易出现多解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气井的全阶段产能方程,建立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同时预测稳产阶段和递减阶段的目标产气量,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自然递减气井的目标产气量预测方法。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

3、对于定容气驱气井,其全阶段产能方程为:

4、

5、式中:为t时的拟平均地层压力,mpa2/mpa·s;

6、为t时的平均地层压力,mpa;

7、ψ(pwf(t))为t时的拟井底流压,mpa2/mpa·s;

8、pwf(t)为t时的井底流压,mpa;

9、psc为标准压力,mpa;

10、zsc为标准偏差系数,无量纲;

11、tsc为标准温度,k;

12、t为储层温度,k;

13、k为储层渗透率,10-3μm2;

14、h为储层厚度,m;

15、qsc(t)为t时的井口产气量,m3/d;

16、sp(i)为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无量纲;

17、td为无因次生产时间,td=t/1,td>0,无量纲。

18、其中,拟压力ψ(p)与压力p之间的关系式为:

19、

20、将(2)式变形,可以得到压力p与拟压力ψ(p)之间的关系式:

21、

22、式中:ψ(p)为压力p对应的拟压力,mpa2/mpa·s;

23、p为压力,mpa;

24、a为μ(p)z(p)-p2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一系数,无量纲;

25、b为μ(p)z(p)-p2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二系数,无量纲;

26、μ(p)为压力p对应的气体粘度,mpa·s;

27、z(p)为压力p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

28、其中,压力转换表皮的初始值sp(i)为:

29、

30、式中:ψ(pi)为拟原始地层压力,mpa2/mpa·s;

31、pi为原始地层压力,mpa;

32、ψ(pwf(1))为pwf(1)时的拟井底流压,mpa2/mpa·s;

33、pwf(1)为t=1时的井底流压,mpa;

34、qsc(1)为t=1时的井口产气量,m3/d。

35、对于定容气驱气井,其物质平衡方程为:

36、

37、式中:zr(t)为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

38、zi为原始地层压力pi对应的偏差系数,无量纲;

39、g为气井控制储量,m3;

40、gp(t)为t时的累产气量,m3。

41、气井生产过程中,通过已知t0时刻的qsc(t0)等参数,而当气井生产到目标生产时间tt时,其对应的目标产气量qsc(tt)属于未知。气井的生产阶段可分为稳产阶段和递减阶段,其中:稳产阶段的产气量qsc(t)=qsc*=常数,递减阶段的井底流压pwf(t)=pwf*=常数。需分开求解。

42、(1)气井处于稳产阶段时,井底流压pwf(t)不断降低,当t=t*-1时依然处于稳产阶段,但井底流压pwf(t*-1)通常属于未知,当t=t*时进入自然递减阶段,井底流压pwf*已知,若取pwf(t*-1)≈pwf*代入产能方程,则稳产阶段存在:

43、

44、

45、式中:t*为递减阶段开始时间,d;

46、qsc*为稳产阶段的产气量,m3/d;

47、ψ(pwf*)为pwf*时的拟井底流压,mpa2/mpa·s;

48、pwf*为递减阶段的井底流压,mpa;

49、(6)式和(7)式中均包含了2个未知参数和t,可联立求解,求解方式为:利用(6)式作出物质平衡方程的曲线,利用(7)式作出产能方程的曲线,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即为气井的递减阶段开始时间t*。

50、若目标生产时间tt<递减阶段开始时间t*,则此时目标生产时间tt对应的目标产气量qsc(tt)等于稳产阶段的产气量qsc*;

51、若目标生产时间tt≥递减阶段开始时间t*,表明目标生产时间tt位于递减阶段,则需进一步判断。

52、(2)当t=递减阶段开始时间t*时,气井进入递减阶段,随着t不断增大,产气量qsc(t)不断降低,当t=目标生产时间tt时,qsc(t)=qsc(tt),根据(5)式和(1)式,递减阶段存在:

53、

54、

55、式中:qsc(t)b为递减阶段产气量的迭代初值,m3/d;

56、qsc(t)e为递减阶段产气量的迭代终值,m3/d;

57、gp(t-1)为t-1时的累产气量,m3。

58、为此可采用逐一迭代的方式进行求解,其中,迭代停止条件为:

59、|qsc(t)b-qsc(t)e|/qsc(t)e≤ε(qsc)                       (10)

60、式中:|qsc(t)b-qsc(t)e|/qsc(t)e为迭代误差,无量纲;

61、ε(qsc)为迭代计算的误差上限,0≤ε(qsc)≤10%,无量纲。

62、令t=递减阶段开始时间t*,假设迭代初值qsc(t)b,采用(8)式算出采用(11)式算出将代入(9)式算出迭代终值qsc(t)e,若不满足(10)式,令qsc(t)b=qsc(t)e继续迭代;

63、若满足(10)式,判断是否满足生产时间t=目标生产时间tt:

64、(1)若满足停止计算,输出qsc(t)=qsc(t)e;

65、(2)若不满足,将t增大1后作为新的t,即令t=t+1,通过步骤(2)进行迭代,计算该时刻的产气量qsc(t),直至该时刻的产气量qsc(t)满足迭代误差要求,同时满足生产时间t=目标生产时间tt,输出qsc(tt)=qsc(t),计算结束。

66、其中,(6)式和(8)式中,与zr(t)之间存在如下转换关系式:

67、

68、式中:a为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一系数,无量纲;

69、b为曲线采用线性拟合得到的第二系数,无量纲。

70、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71、本发明建立了定容气驱气藏的全阶段产能方程,提出了压力转换表皮的近似解,可用于计算定容气驱气藏的全阶段平均地层压力,为定容气驱气藏的全阶段动态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