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4835发布日期:2023-11-23 00:36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矿井巷道支护,特别是涉及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对矿井开采时需要采用掘进巷道的方式进行,但是矿井巷道的强度不稳定,例如煤矿的巷道,极易出现坍塌造成危险,所以一般通过在巷道内部架设支护装置设进行支撑;并且支护装置顶部抵触于巷道顶壁,以实现对巷道顶壁的支撑、防护,但是此种情况巷道支护装置受到的来自巷道顶壁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巷道地基上,容易使得巷道内地基、地面塌陷;再者,传统的巷道支护装置只是对巷道顶壁进行支护而忽略了对侧壁的支撑,使得对巷道的整体支护效果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支护装置在矿井巷道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机构和第二支护机构,所述第一支护机构包括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顶板外侧周向上固定连接缓冲部和锚固件,所述缓冲部与巷道顶壁抵接,所述锚固件与巷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机构包括两组关于所述底板对称布置的纵向支撑架,每组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底座与顶座,所述底座上方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部,所述底座上部位于所述液压升降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侧向受力部,所述侧向受力部与巷道侧壁抵接;所述底座与巷道基底固定连接。

3、优选的,所述顶板呈拱形;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支撑杆,所述升降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底板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撑杆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等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支杆。

4、优选的,所述缓冲部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缓冲部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嵌设在所述顶板外壁内部,所述盒体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与所述盒体内侧底部固定连接。

5、优选的,所述液压升降部包括两根液压支撑杆,两根液压支撑杆均位于所述底座与所述顶座之间,所述两根液压支撑杆平行布置。

6、优选的,每个所述侧向受力部包括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顶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端与所述底座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部与所述底座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底部外侧转动连接有护板,所述护板与巷道侧壁抵接。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朝向巷道一侧倾斜布置。

8、优选的,所述护板靠近巷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缓冲部,所述护板通过缓冲部与巷道侧壁抵接;所述护板上可拆卸连接有锚固件,所述护板通过锚固件与所述巷道侧壁固定连接。

9、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护机构对巷道顶部进行支护,并通过第二支护机构对第一支护机构、巷道侧壁进行支护,两种支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支护装置对巷道内部的支护效果;其次,当第一支护机构下沉时,第一支护机构会同时下压液压升降部和侧向受力部,其中侧向受力部在挤压下会发生偏转,并挤压侧壁,使侧壁对第二支护机构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出现巷道支护装置受到的来自巷道顶壁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巷道地基上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支护装置在矿井巷道设置有若干组,其特征在于:每组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机构和第二支护机构,所述第一支护机构包括顶板(1)和底板(4),所述顶板(1)与所述底板(4)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顶板(1)外侧周向上固定连接缓冲部(2)和锚固件(15),所述缓冲部(2)与巷道(14)顶壁抵接,所述锚固件(15)与巷道(14)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护机构包括两组关于所述底板(4)对称布置的纵向支撑架,每组所述纵向支撑架包括底座(10)与顶座(5),所述底座(10)上方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部,所述底座(10)上部位于所述液压升降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侧向受力部,所述侧向受力部与巷道(14)侧壁抵接;所述底座(10)与巷道(14)基底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呈拱形;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升降支撑杆(13),所述升降支撑杆(13)的底端与所述底板(4)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支撑杆(13)的顶端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与所述顶板(1)之间等间距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支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2)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缓冲部(2)包括盒体(201),所述盒体(201)嵌设在所述顶板(1)外壁内部,所述盒体(201)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杆(203),所述缓冲杆(203)外部套设有弹簧(202),所述弹簧(202)底部与所述盒体(201)内侧底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升降部包括两根液压支撑杆(11),两根液压支撑杆(11)均位于所述底座(10)与所述顶座(5)之间,两根所述液压支撑杆(11)平行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侧向受力部包括第一连接杆(7),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一端与所述顶座(5)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底端与所述底座(10)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接杆(9),所述第三连接杆(9)的底部与所述底座(10)另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底部外侧转动连接有护板(6),所述护板(6)与巷道(14)侧壁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朝向巷道(14)一侧倾斜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6)靠近巷道(14)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组缓冲部(2),所述护板(6)通过缓冲部(2)与巷道(14)侧壁抵接;所述护板(6)上可拆卸连接有锚固件(15),所述护板(6)通过锚固件(15)与所述巷道(14)侧壁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矿井巷道支护装置,支护装置在矿井巷道设置有若干组,每组支护装置包括第一支护机构和第二支护机构,第一支护机构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支撑组件;第二支护机构包括两组纵向支撑架,每组纵向支撑架包括底座与顶座,底座上方固定设置有液压升降部,底座上部位于液压升降部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侧向受力部。本技术的两种支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极大的提高支护装置对巷道内部的支护效果;其次侧向受力部在挤压下会发生偏转,并挤压侧壁,使侧壁对第二支护机构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出现巷道支护装置受到的来自巷道顶壁的压力全部集中在巷道地基上的情况,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吴彦伟,闫俊杰,裴春明,范慧盛,宫晓红,刘新礼,宫晓玲,张云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左云韩家洼煤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