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26842发布日期:2024-04-08 11:16阅读:8来源:国知局
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钻孔灌注桩工程,具体为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


背景技术:

1、在钻孔灌注桩工程施工中,对于在产状较陡的基岩中成孔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岩溶地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经常遇到产状较陡的单轴抗压强度高石灰岩。为了解决在岩溶地区陡岩的旋挖成孔难度高、影响工期的综合因素多的问题,充分发挥旋挖钻机扭矩大、机械能力强的特点,本申请创新了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

4、包括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所述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钻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钻头的直径,所述第一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牙轮组,所述第二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牙轮组,所述第三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牙轮组。

5、可选的,所述第一牙轮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牙轮,所述第二牙轮组设置有若干个第二牙轮,所述第三牙轮组设置有若干个第三牙轮,若干个所述第一牙轮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二牙轮之间均匀间隔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三牙轮之间均匀间隔设置。

6、可选的,所述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之间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钻头的上端与所述第一钻头的下端固定焊接,所述第三钻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钻头的下端固定焊接。

7、可选的,所述第一牙轮组与所述第一钻头之间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一牙轮组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一钻头的下端;

8、所述第二牙轮组与所述第二钻头之间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二牙轮组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二钻头的下端;

9、所述第三牙轮组与所述第三钻头之间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第三牙轮组固定焊接在所述第三钻头的下端。

10、可选的,所述第一牙轮组、第二牙轮组、第三牙轮组的形状均设置为锥形结构,或所述第一牙轮组、第二牙轮组、第三牙轮组的形状均设置为圆锥形结构。

11、可选的,所述第一钻头的顶部设有连接旋挖钻机的接口。

12、可选的,所述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的内部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以便于泥浆的流通。

1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三个不同直径的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形成了一个逐渐缩小的筒状结构,能够作用于的陡岩岩层不同位置,从而提高了成孔的速度和质量;

15、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旋挖钻机的扭矩和机械能力,能够对陡岩进行有效的切削和破碎,从而降低了成孔的难度和耗能;

16、本申请提供的筒式钻头在每个钻头的下端都设有若干组牙轮组,能够增加对岩石的切削面积和力度,从而提高了成孔的效率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岩溶地区陡岩旋挖成孔筒式钻头,包括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所述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从上往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钻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三钻头的直径,所述第一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一牙轮组,所述第二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二牙轮组,所述第三钻头的下端设置有第三牙轮组。本技术采用了三个不同直径的第一钻头、第二钻头、第三钻头,形成了一个逐渐缩小的筒状结构,能够作用于的陡岩岩层不同位置,从而提高了成孔的速度和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廖述芳,袁金勇,陈都,刘剑,刘凌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1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