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测斜仪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2124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井下测斜仪打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钻井施工中,对井身测斜时下入井内的测斜仪进行打捞的工具。
在钻井施工中,为保证井身质量,每钻进50-100米就必须测斜。目前使用的有吊测和投测两种方法。吊测就是将测斜仪与绞车钢丝绳相连接,随着绞车转动将测斜仪下入井内,由于钢丝绳与钻杆之间的摩擦力,下降速度慢,测斜仪又受到本身所带时锺的限制,往往是未下到井底,仪器便开始工作,影响了测试的准确性;投测是将测斜仪直接投入钻杆内,测斜仪相当于自由落体,下降速度快,测试准确率高,但是,完成测斜后必须将钻具从井下全部起出,卸下钻头,才能取出测斜仪。对于一口深井来说,在整个钻进过程中需要测斜几十次,若每测斜一次都应起钻,就费工、费时,影响钻井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设计、制作的一种不起钻井下测斜仪打捞器。
该打捞器是由穿绳接头(1)、加重杆(2)、打捞筒(3)、打捞接头(8)自上而下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打捞筒内有可绕固定轴(7)转动的卡钩(6),卡钩(6)的上部由弹簧(5)支撑,下端面为斜面。当打捞接头(8)与卡钩(6)斜面接触后,其锥面可撑开卡钩(6)进入打捞筒(3),在弹簧(5)的作用下卡钩(6)复位使其不能脱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图中(1)为穿绳接头,(2)为加重杆,(3)为打捞筒,(4)是压帽,(5)是弹簧,(6)是卡钩,(7)为固定轴,(8)为打捞接头,(9)是测斜仪。
现结合附
图1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和工作状况作进一步描述在钻井需要测斜时,将测斜仪(9)(
图1中仅画出一部分)与打捞接头(8)相连并上紧螺扣一起投入钻杆内,过程同上述的投测方法。待测试完成之后,将绞车上的钢丝绳穿入穿绳接头(1)上部的孔并固定,再将穿绳接头(1)、加重杆(2)、打捞筒(3)自上而下连接为一体并下入井内,随绞车转动下行至打捞接头(8)处,此时在上部加重杆(2)的压力下,卡钩(6)的下部斜面与打捞接头(8)的锥面相互作用并移动,卡钩(6)的下部张开并以固定轴(7)为轴心转动,卡钩(6)上部压紧弹簧(5)。打捞筒(3)继续下行,打捞接头(8)便全部进入打捞筒,此时在弹簧的作用下卡钩(6)下部内收卡住打捞接头(8)肩部使其不能脱出(如附
图1所示状态)。反向转动绞车,上提钢绳,测斜仪(9)即被打捞出来。压帽(4)的作用是使打捞接头(8)和打捞筒分离,当从外部旋紧压帽(4)时,卡钩(6)的上部内收,下部会张开,打捞接头(8)即脱出。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适用于投测的测斜方法,避免了吊测时,因下降速度慢,测斜仪尚未下到井底时,由于本身时锺限制开始工作而影响测斜点准确性的问题,同时又避免了因投测而无此打捞器时,每测一次都要起钻的弊端,可节约大量人力物力,使用安全可靠,制作简便,打捞成功率高。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钻井施工的井下测斜仪打捞器,它由穿绳接头(1)、加重杆(2)、打捞筒(3)、打捞接头(8)组成,其特征在于打捞筒内有可绕固定轴(7)转动的卡钩(6),它的上部由弹簧(5)支撑,下端面为斜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钻井施工中对投入井下的测斜仪器在不起钻情况下进行打捞的工具。该打捞器由穿绳接头(1)、打捞筒(3)、打捞接头(8)等组成,在打捞筒内有可绕固定轴(7)转动的卡钩(6),当打捞筒(3)下入井底后,卡钩(6)可自行张开卡住与测斜仪相连的打捞接头(8)将完成测试后的仪器打捞上来,该装置结构简单,效率高且适于现场应用。
文档编号E21B31/00GK2049674SQ89204489
公开日1989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1989年4月17日
发明者崔智德, 李详奎, 田绍臣 申请人: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