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卸压补偿密封注液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8907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卸压补偿密封注液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卸压补偿密封的注液枪,尤其是采用枪机控制卸压、活塞方式实现动态补偿密封的注液枪。
目前,煤矿井下单体支柱工作面升柱用的注液枪,使用中大都存在经常漏液及下卸困难两大弊病。由于目前使用的注液枪在与液压支柱三通阀注液嘴配合工作时,是采用柱面O型密封圈密封的形式,其密封效果的好坏,关键决定于O型密封圈的存在状态,而O型密封圈的固定主要靠环型槽来实现,当工人放空枪时,O型密封圈在高压射流的卷吸作用下,很容易被放飞,从而导致工作时乳化液的泄漏。而即便是工人不放空枪,O型密封圈在支柱三通阀中注液嘴的硬摩擦下,很快因内径面多次的磨损而导致失效。另外,老式的注液枪无卸压装置,注液完毕,枪内的压力仍反向作用在活动卡上。当注液枪从三通阀上下卸时,得用重物敲打,这样,既减慢了工作速度,又加速了三通阀的损坏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自动卸压,且能补偿密封磨损的注液枪,该注液枪工作时靠液体本身的压力实现动态补偿密封,不工作时,自动卸掉内存的压力,使注液枪顺利地从三通阀上卸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在老式注液枪的外接头内加上活塞作用的密封装置及由枪机控制的卸压装置。
该密封装置中,由一个中间能通过液体、后部工作面积大于前部面积的活塞及放置活塞的缸体组成,密封圈安装在活塞的前部。工作时,在高压液体的作用下,由于活塞的前、后面积差,迫使活塞向前压紧,从而使密封圈的作用面靠液体压力对三通阀中的注液嘴进行压紧密封及密封圈磨损后的自动补偿。其卸压装置采用与枪机连动的方法达到工作目的,当枪机不工作时,顶在该装置的卸压顶针上,使残存于活塞缸体内的压力与外界连通而释放。当枪机扳紧进行工作时,离开该装置的卸压顶针,卸压装置靠弹簧复位,实现封闭,保证高压液体不外泄。
上述活塞前部安装的密封圈作用面的形状,可以采用内锥面形,工作时与三通阀中注液嘴的外锥面相压紧,达到密封及补偿效果;也可以采用平面形,工作时与注液嘴的端平面相压紧,达到密封及补偿效果;或者采用内锥面、平面相结合的型式,也可达到预期目的。
密封圈与活塞之间的安装方法,可以在活塞的前端部留出一定位置,将密封圈直接套装在活塞的前端部,密封圈用坏时,直接卸掉换上新的即可。
密封圈与活塞之间的安装方法也可以采用骨架方式,即加工出一个合适形状的骨架、先将密封圈安装或硫化在骨架上,再将骨架旋装在活塞前部,密封圈用坏时,拧掉旧骨架,换上新的即可。
上述密封圈与活塞之间的安装方法还可以采用骨架、框架方式,即先将密封圈安装在一个带有丝扣的中心骨架上,密封圈的外面再套上一个套筒式框架,然后一同拧紧在活塞的前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由于对密封圈采用了液压作用方式,故当密封圈与注液嘴的作用面少量磨损时可自动补偿,直至密封圈严重磨损后才报废,克服了老式注液枪当密封圈出现少量磨损即报废的不合理现象。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
一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销钉(9)将枪机(18)销于注液枪枪体的空槽(17)中,其右半部分是老式注液枪的基本结构,左半部分是新设计及改进的结构。
其密封装置中,外接头(25)的前部旋装有附接头(1),中部加工有内缸(4),钻有中孔(26)的活塞(24)置于内缸(4)中,前端作用两呈内锥面的密封圈(2)安装在活塞(24)的前部;其枪机控制的卸压装置中,留有过液道(6)的前阀盖(20)安置在外接头(25)的后部,前芯座(5)的前部嵌装在呈凹状的前阀盖(20)中,其后部嵌套在枪体(19)上,由弹簧(22)、钢球(21)、顶针(7)组成的卸压阀置于前芯座(5)的中心孔中,顶针(7)与枪机(18)的控制面(8)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在于采用活塞作用来实现动态压紧密封及由枪机来控制内存压力的释放,从而实现注液枪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封自动补偿及自动卸压。
本实用新型的注液枪使用和工作过程如下平时,钢球(16)在弹簧(13)和高压液体的双重作用下,紧紧地压在后芯座(12)的进液口上,注液枪处于关闭的非工作状态。
使用时,提起注液枪对准待升柱的液压支柱的三通阀,将活动卡(3)套在阀壳上。此时,密封圈(2)的内锥面与三通阀中注液嘴的外锥面相贴紧,用手向右扳动注液枪的枪机(18),其滑动面(8)跟着向右运动,顶针(7)处于不受力状态,钢球(21)在弹簧(22)的作用下向右挤紧前芯座(5)的V形中心孔;扳动枪机(18)的同时,迫使后阀杆(10)向右移动,顶开钢球(16),使从枪把(15)中来的高压液体由通道(11)、过液道(6)进入内缸(4)中,迫使活塞(24)及密封圈(2)向前,由于密封圈(2)的内锥面与注液嘴的外锥面被迫压紧,故无液体泄漏,此时,高压液体通过中孔(26),压进注液嘴,使支柱升起。
当手松开枪机(18)时,后阀杆(10)复位,钢球(16)在弹簧(13)和高压液体的作用下,将进液口堵死,注液枪的高压断路。同时,由于枪机(18)的控制面(8)向左运动,迫使顶针(7)顶着钢球(21)前移,松开前芯座(5)的V型中心孔,使内缸(4)中残留的承压液体通过导孔(23),沿钢球(21)、顶针(7)的周边向外泄出。此时,即可顺利地将活动卡和整个注液枪从三通阀上取下,继续下一根支柱的升柱。
实施本实用新型时,为了防止注液枪工作时漏液,可在活塞(24)、前芯座(5)、外接头(25)等圆柱面上加装密封装置(例如由O型密封圈加嵌装槽组成的密封装置)。
密封圈(2)用高弹性、高强度的橡胶、尼龙材料或其它高分子材料做成,当在使用中损坏时,可卸下附接头(1),将密封圈(2)取下,更换完好的一只即可。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中,密封圈与活塞之间的第二种安装方式。该方式中,活塞(2)先安装或硫化在骨架(27)上,然后再一起旋装在活塞(24)的前端部。由于该方式密封圈安装容易,更适用于在工作现场随时更换密封圈。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中,密封圈与活塞之间的第三种安装方式。该方式由旋装于活塞(24)前部的中心骨架(29)、安装于骨架(29)上的密封圈(2)、套装于密封圈(2)外部的套筒式框架(28)组成。使用时,旋紧中心骨架(29),将使框架(28)与密封圈(2)紧固在一起,工作时避免了密封圈(2)与附接头(1)内壁的直接摩擦,从而使活塞(24)的运动阻力减少,工作效率提高。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装置中,密封圈的另一种形状,该方式中密封圈(2)的前端作用面呈平面形状,工作时与注液枪的端平面相压紧,从而产生密封效果。密封圈(2)与活塞(24)之间的安装方式可以是图示的直接式,或上述第二种的骨架式、第三种的中心骨架、外加框架式。
本实用新型由枪机控制的卸压装置中,其前阀盖(20)也可不使用凹状,而直接做成板状,此时前芯座(5)的前端部直接压紧在前阀盖(20)上;其卸压阀,可采用示例中给出的弹簧--钢球型式,也可采用其它靠弹簧复位的控制型式,如弹簧--锥阀或弹簧--片阀等。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也可将附接头(1)与外接头(25)合为一体,此时,要更换密封圈(2)时,须卸下外接头(25),取出活塞(24)进行;而对图2、图3的实施方式来说,应使外接头(25)的前部内径与附接头(1)的后部内径基本一致(如图一中所示的情况),保证活塞(24)连同密封圈(2)的顺利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注液枪,由于采用了动态密封,不但使密封效果较老式注液枪大大提高,而且能实现密封圈磨损后的自动补偿,从而使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较老式注液枪提高10倍以上;加之密封效果的改善,对提高支柱初撑力、保障安全生产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由于采用了自动卸压装置,使得注液枪的下卸变得易如反掌。本实用新型的投入使用,在节能降耗、提高安全程度、减少辅助时间上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单体液压支柱注液的自动卸压补偿密封注液枪,由枪体、枪机、焊于枪体后部的枪把、旋于枪体前端的外接头、套于外接头上的活动卡及安装于枪体后部的控制阀组成;其特征在于外接头(25)的中部加工有内缸(4)、后部安装有由枪机(18)控制的卸压装置;带有中孔(26)的活塞(24)置于内缸(4)中;其前部安装有密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压装置中,留有过液道(6)的前阀盖(20)安置于外接头(25)的后部,前芯座(5)的前部嵌装在呈凹状或靠紧在呈板状的前阀盖(20)上,其后部嵌套在枪体(19)上,其中心孔中安装有由枪机(18)控制打开且靠弹簧复位的卸压阀,其形式可是弹簧--钢球、弹簧--锥阀或弹簧一片阀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中,密封圈(2)直接安装在活塞(24)的前部,或安装、硫化在骨架(27)上,旋装于活塞(24)的前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中,套筒式框架(28)套装于密封圈(2)的外部,密封圈(2)安装在中心骨架(29)上,旋装于活塞(24)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液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中,密封圈(2)的前部呈内锥面形状或平面形状及内锥面、平面相结合的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卸压补偿密封注液枪。枪机(18)控制着卸压装置,例如由顶针(7)、钢球(21)及弹簧(22)、前芯座(5)组成的卸压阀;外接头(25)内加工有内缸(4),钻有中孔(26)的活塞(24)置于内缸(4)中,其前部安装有密封装置,扳动枪机(18)时,活塞(24)向前压紧,实现动态密封,松开枪机时,承压液体释放。用此结构,实现了密封圈自动补偿,且注液枪从支柱上取下时十分方便。
文档编号E21D15/00GK2320787SQ9725022
公开日1999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7年11月20日
发明者李文彩, 郝杰锋 申请人:焦作工学院工矿技术开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