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364阅读:29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土地压实用滚子,特别是一种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
对于江堤、河堤、湖堤、水库堤、海坝堤,当堤外洪水泛滥时,往往需要加固堤防,堤坝本身在砌筑时,已经过土地逐层夯实,但在堤坝内侧的土地往往未经压实,当洪水泛滥时,由于堤坝内侧附近地表下存在空隙、裂缝、洞穴或树根等地下土壤缺陷,而形成堤内外连通的管道,产生向堤内侧土地渗水形成管涌,影响堤坝的安全。用普通的压路机进行压实堤内侧土地时,由于传统的圆形压路滚在滚压时,压实的深度较小,一般在0.3米左右,只适于逐层铺设逐层压实的地面,对已经形成的未经压实的堤坝内侧地面,则不能一次或多次滚压将地面压实很深,故不能将堤内外地面下较深处的缝隙压实封堵,不能解决堤内侧土地的渗漏水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采用该滚子能将堤内侧的土地压实,其压实深度可达5米,保证消除了地表以下深层土壤的空隙、裂缝、树根、洞穴等地下隐患,从而减少从堤坝外由于水的压力向堤内渗水的可能性,进一步保护了堤坝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与传统的震动压实相比在压实深度和速度上均大大提高。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滚子的外廓上具有若干个角,各角在滚子外廓上均匀分布,且各角的各外径R均相等,各里径r也均相等。滚子上各角的数量为3到6个。用多角形滚子对堤坝内侧的压实方法,是在堤坝内侧的土地上,用多角形的压路滚子进行滚压。采用该压实滚子是利用该滚子多角的外径R与里径r对该滚子的滚动中心的距离差而对地面产生巨大冲击力而完成的,该多角形冲击压实比传统的圆形滚子压实或圆形滚子震动压实不同之处在于冲击压实之高能量,冲击压实的能量及速度均大大超过震动压实。用此滚子压实堤内侧地面,压实深度大,能消除地下空隙防止堤外水从地下渗漏到堤内,保障堤坝安全。
如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多角形滚子,利用滚动时其多角部位的外径与里径之差产生的高能量来冲击夯实堤内地表下深度较大的土壤,能消除地下空隙,避免管涌发生,确保堤坝的安全。本方法特别适于堤坝内侧的土地压实,防止渗漏用。
下面以实施例做具体介绍。


图1为用本实用新型在堤内土地上的压实工作示意图,图2为用多角形滚子冲击压实所产生的冲击力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图。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3角滚子的实施例,在滚子的外廓上具有3个角,每个角按120°均匀分布,各个角的外径R均等,里径r均等,以使滚压时冲击力及间隔均匀。

图1所示,在洪水5的右侧为堤坝1,其背坡2的右下方为堤内侧土地3。多角形冲击压实滚子4在机动车辆(未示出)拖动下,在堤内侧土地3上滚动。图示多角形滚子4为三角形的,每角间隔120°,则滚子每转120°角冲击一次,也可为4角、5角或6角形的,滚子转动时,根据每角的外径R、里径r的差值来产生冲击力,根据材料不同,冲击影响深度H可达5米以上,远远大于用圆形压路滚子压实的深度,图示扇形部分6为冲击影响区域。如图2示出该滚子滚动冲击压实时,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的实测结果,上部分所示为该滚子在滚动时所处的转角位置,下部分为对应该转角位置时,该滚子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压力,滚子转速为每分钟90-120次,可以看出,当转动至0°60°以及其它位置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g时,则转动至120°位置时,其产生的冲击压力约为其它位置时的12倍左右,滚子每转中冲击三次。通过试验表明,用多角形滚子冲击压实土地,其冲击能量约为震动压实的10倍以上,速度为震动压实的3倍以上,压实深度可达5米以上,每小时可完成2万平方米以上的土地。
权利要求1.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其特征是所述滚子的外廓上具有若干个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其特征是各角在滚子外廓上均匀分布,且各角的各外径(R)均相等,各里径(r)也均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其特征是所述滚子的外廓上具有3到6个角。
专利摘要堤坝内侧土地压实用多角形滚子,其外廓上具有若干个角,各角在均匀分布,且各角的各外径R均相等,各里径r也均相等,滚压时,利用外径R与里径r差值对地表产生巨大冲击,其冲击压实的能量及速度均大大超过震动压实,用此滚子压实地面,压实深度大,能消除地下空隙防止堤外洪水渗入堤内,本方法特别适于堤坝内侧的土地压实,保障堤坝的安全。
文档编号E02D3/026GK2365263SQ9920772
公开日2000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3日
发明者万滨春 申请人:万滨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