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534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地质勘探钻井用的设备,具体的是一种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
在石油地质勘探钻井作业中,使用下接头连接动力头和钻杆,现在石油地质勘探用的下接头,普遍采用下接头体和公扣分体制造。虽然方便更换接头,但增加了附件,生产成本高,下接头磨损加剧,结构强度不够,使装卸钻杆更加麻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结构简单,方便钻杆装卸,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主要由下接头体和公扣锥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为连体合一的阶梯轴,其外圆由左至右依次由大阶梯轴颈、次阶梯轴颈、中部凸盘、次阶梯轴颈、公扣锥体组成,在大阶梯轴颈外圆的端部制有外螺纹,在靠近公扣锥体的次阶梯轴颈上制有双面键槽,所述次阶梯轴颈的直径大于公扣锥体的大端直径而在二者交接处形成轴肩,所述公扣锥体上制有公制锥螺纹;所述连体的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的内孔为阶梯孔,其相应外圆大阶梯轴颈的内孔为锥孔,该锥孔上制有键槽;其相应外圆次阶梯轴颈的内孔为大阶梯圆柱孔,其相应公扣锥体的内孔为小阶梯圆柱孔。
所述下接头的材质为钢材。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动力头与下接头为连体结构,提高了强度,延长使用寿命,下接头与中心管通过螺纹连接,方便下接头更换。
由于本实用新型动力头下接头采用一体制造,生产成本比分体的下接头降低了20%,结构强度提高了1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左侧视图;图3是
图1的A-A剖视图。
附图编号1.大阶梯轴颈 101.外螺纹2.次阶梯轴颈 3.中部凸盘4.公扣锥体401.公制锥螺纹 402.轴肩5.键槽6.锥孔 7.键槽
8.退刀槽 9.大阶梯圆柱孔 10.小阶梯圆柱孔请参照
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主要由下接头体和公扣锥体组成。
所述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为连体合一的阶梯轴,其外圆由左至右依次由大阶梯轴颈1、次阶梯轴颈2、中部凸盘3、次阶梯轴颈2、公扣锥体4组成,在大阶梯轴颈1外圆的端部制有外螺纹101,在靠近公扣锥体的次阶梯轴颈上制有双面键槽5,所述次阶梯轴颈2的直径大于公扣锥体4的大端直径而在二者交接处形成轴肩402,所述公扣锥体4上制有公制锥螺纹401;所述连体的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的内孔为阶梯孔,其相应外圆大阶梯轴颈的内孔为锥孔6,该锥孔上制有键槽7;其相应外圆次阶梯轴颈的内孔为大阶梯圆柱孔9,其相应公扣锥体的内孔为小阶梯圆柱孔10。
实施时,所述下接头的材质为钢材,机加工后经发兰处理。
本动力头下接头左端是外螺纹,通过卡环和锁母与动力头连接,并密封洗井介质,右端是公扣锥螺纹与钻杆连接。中间是对称的两个平键槽和凸盘,使卸扣套能轴向移动和随动力头下接头一起转动,以达到上卸钻杆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主要由下接头体和公扣锥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为连体合一的阶梯轴,其外圆由左至右依次由大阶梯轴颈、次阶梯轴颈、中部凸盘、次阶梯轴颈、公扣锥体组成,在大阶梯轴颈外圆的端部制有外螺纹,在靠近公扣锥体的次阶梯轴颈上制有双面键槽,所述次阶梯轴颈的直径大于公扣锥体的大端直径而在二者交接处形成轴肩,所述公扣锥体上制有公制锥螺纹;所述连体的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的内孔为阶梯孔,其相应外圆大阶梯轴颈的内孔为锥孔,该锥孔上制有键槽;其相应外圆次阶梯轴颈的内孔为大阶梯圆柱孔,其相应公扣锥体的内孔为小阶梯圆柱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接头的材质为钢材。
专利摘要一种钻井用动力头下接头,其下接头体与公扣锥体为连体合一的阶梯轴,其外圆由大阶梯轴颈、次阶梯轴颈、中部凸盘、次阶梯轴颈、公扣锥体组成,在大阶梯轴颈外圆的端部制有外螺纹,在靠近公扣锥体的次阶梯轴颈上制有双面键槽,所述下接头的内孔为阶梯孔,其相应外圆大阶梯轴颈的内孔为锥孔,孔上制有键槽,其相应外圆次阶梯轴颈的内孔为大阶梯圆柱孔,其相应公扣锥体的内孔为小阶梯圆柱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方便钻杆装卸,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E21B3/02GK2375751SQ9921395
公开日2000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23日
发明者杨凤申 申请人: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装备制造总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