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方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9088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预应力方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预制构件,特别是一种预应力方桩。
预应力方桩以其优越于普通方桩的高强度、高刚度、抗弯性、抗裂性强等优点为建筑界所乐于采用。但现有预应力方桩由于桩笼本身的结构缺陷,各条主筋之间没法有力地紧密结合,降低了桩笼的联系性,从而影响了桩段的质量。此外,在实际使用时,桩段之间往往通过有效接驳才能达到所需长度,现有预应力方桩仅通过与箍筋连接的角铁之间的焊接进行接驳,由于无法实现“主筋连接”,且在焊接时只能是“立焊”,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因而导致由各桩段焊接而成的整桩的抗弯性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抗裂性、抗弯性都较好的预应力方桩。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预应力方桩由主筋、箍筋及混凝土组成,主筋与箍筋扎成桩笼,桩段的两端均有面板,各条主筋的两端各与同端面板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及桩连接示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点是把由主筋(1)和箍筋(2)扎成的桩笼坚固性提高,具体步骤是将桩笼的各条主筋的两端分别通过同端面板(3)连接起来。面板形状及边长与方桩截面相当,面板四角与桩笼主筋相对应的位置开小孔(4),供主筋穿过并与面板连接。主筋与面板的连接以牢固、简便为原则,例如可采用铆接方式,即主筋穿过小孔(4)后镦头;也可先将主筋镦头,而面板四角的每一处开孔均为双通孔,双通孔实为互相连通的大小二孔,呈不对称的哑铃状,大孔供主筋镦头通过,然后主筋经二孔之间的连通处(相当于哑铃握把)平移至小孔。小孔直径小于主筋镦头直径,以致镦头被小孔卡死,主筋无法脱出,达到主筋与面板连接的效果。
面板用刚性较大的材料制成,例如铁。为减轻整桩重量及节省材料,面板中空,即仅保留边框,呈“口”字型。桩笼制成后浇灌混凝土时再用封板封口,待混凝土凝固拆模板时一并拆除。面板的中空部分由混凝土充填。
面板的设置不仅加强了桩段的抗弯性,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进行桩段之间的接驳时,可将相邻桩段的面板对齐,然后焊接。由于是平焊,因而焊接质量比现有桩段的立焊接驳要好,况且面板与主筋相连,使整桩更为坚固。此外,面板的设置也有利于生产流程的简化,使预应力方桩大规模、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牢固,有较好的抗剪性、抗裂性,成本较低,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际使用时的接驳质量,适用于所有建筑施工。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方桩,由主筋、箍筋及混凝土组成,主筋与箍筋扎成桩笼,其特征在于桩段的两端均有面板,各条主筋的两端各与同端面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方桩,其特征在于面板中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方桩,其特征在于面板上与各条主筋对应的位置均开孔,主筋由此穿出经镦头后与面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应力方桩,其特征在于面板对应每一条主筋的位置上开有互相连通的大小二孔,主筋经镦头后从大孔穿过面板并平移至小孔,主筋与面板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特别是一种预应力方桩。该方桩由主筋、箍筋及混凝土组成,主筋与箍筋扎成桩笼,桩段的两端均有面板,各条主筋的两端各与同端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牢固,有较好的抗弯性、抗裂性,成本较低,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际使用时的接驳质量,适用于所有建筑施工。
文档编号E02D5/22GK2357041SQ9923533
公开日2000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9年2月3日 优先权日1999年2月3日
发明者黎志中 申请人:顺德市永基建筑基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