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_2

文档序号:8220175阅读:来源:国知局
隧道出洞工法为单向掘进,并采用上中小导洞由内向外出洞,并及时进行支护,保证隧道的施工安全,同时该方法可最大限度的延伸洞口,避免传统方式中正面入洞需架设施工便桥而花费较多时间、经费的问题,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避免正面入洞盲目刷坡,造成山体滑坡等灾害,并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原地形地貌。
[003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便于及时了解洞外情况,并准确了解距离出洞长度,S21还包括打设探孔,在上中小导洞的掌子面距出口成洞面2-3m时,使用5米钻杆打设数个在掌子面上均匀分布的探孔。
[003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进行,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限制围岩变位,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动剥落,初期支护包括依次进行的锚杆安设作业、钢筋网的制作和焊接、钢拱架安装以及混凝土层的喷射,锚杆直径为25mm,锚杆间环形间距为lm,纵向间距为0.5m,钢筋网包括两层,其由直径为6.5mm的钢筋围成的网格尺寸为0.2mX 0.2cm,钢拱架沿洞身拱形轮廓设置的I25a工字钢钢架,钢拱架之间间距为0.5m,混凝土层的厚度为0.3-0.32mm。
[003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开挖过程的安全,在进行S22之前还进行上中小导洞的超前支护,超前支护包括在掌子面上用超前导管斜上向往未开挖位置伸入以及沿上中小导洞的开挖轮郭线设置的插入掌子面后的超前锚杆,超前导管直径为42mm,超前导管之间环向间距为0.4m,超前锚杆的直径为25mm,长度为5m。
[003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更可靠的进行超前支撑,超前导管根据长度的不同包括第一超前导管、第二超前导管以及第三超前导管,第二超前导管长度为5.5m,为最接近出洞口的倒数第二环超前导管,第三超前导管长度为3m,为最接近出洞口的超前导管,其与第二超前导管间距2.5m,其余的各环支护均使用第一超前导管,其长度为5m。
[003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了使初期支撑的支撑结构获得稳定的支撑,临时支护包括中隔壁墙,中隔壁墙包括用于支撑的临时钢架、钢筋网以及临时混凝土层,临时钢架为I20b工字钢制成,其钢架间距为0.5m,临时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5m。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隧道采用单向掘进,并由内向外出洞的施工方案,其出洞的施工方案包括: S1:隧道洞身采用交叉中隔壁法进行单向开挖,将洞身分为四个部分的导洞进行开挖,分别为右上导洞、左上导洞、右下导洞以及左下导洞,每个导洞在开挖过程中及时进行侧墙的临时支护和拱部的初期支护; 52:在掌子面距离出口成洞面7-9m时,采用上中小导洞超前施工法实行出洞施工; 521:开挖上中小导洞; 522:安装上中小导洞拱部的所述初期支护和两侧的所述临时支护; 523:上中小导洞出洞后,进行洞口刷坡和洞口支护; 53:拆除临时支护,从上中小导洞向洞身两侧扩挖洞身上半断面至洞口,并安装支护; 54:开挖下半断面至洞口,并进行支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S21中的上中小导洞的宽度为4.5m,高度为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S21中上中小导洞的开挖进尺为0.8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S21还包括打设探孔,在上中小导洞的掌子面距出口成洞面2-3m时,使用钻杆打设数个在掌子面上均匀分布的探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S1和S22中的所述上中小导洞的初期支护包括依次进行的锚杆安设作业、钢筋网的制作和焊接、钢拱架安装以及混凝土层的喷射,所述锚杆直径为25mm,所述锚杆间环形间距为lm,纵向间距为0.5m,所述钢筋网包括两层,其由直径为6.5mm的钢筋围成的网格尺寸为0.2mX0.2cm,所述钢拱架沿洞身拱形轮廓设置的I25a工字钢钢架,所述钢拱架之间间距为0.5m,所述混凝土层的厚度为 0.3-0.3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S22之前还进行上中小导洞的超前支护,所述超前支护包括在掌子面上用超前导管斜上向往未开挖位置伸入以及沿上中小导洞的开挖轮郭线设置的插入掌子面后的超前锚杆,所述超前导管直径为42mm,所述超前导管之间环向间距为0.4m,所述超前锚杆的直径为25mm,长度为5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前导管根据长度的不同包括第一超前导管、第二超前导管以及第三超前导管,所述第二超前导管长度为5.5m,为最接近出洞口的倒数第二环超前导管,所述第三超前导管长度为3m,为最接近出洞口的超前导管,其与所述第二超前导管间距2.5m,其余的各环支护均使用所述第一超前导管,其长度为5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其特征在于:S1和S22中的所述上中小导洞的临时支护包括中隔壁墙,所述中隔壁墙包括用于支撑的临时钢架、所述钢筋网以及临时混凝土层,所述临时钢架为I20b工字钢制成,其钢架间距为0.5m,所述临时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5m。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采用单向掘进方案,包括:S1、洞身采用交叉中隔壁法开挖,将洞身分为右上、左上、右下以及左下导洞进行开挖,并进行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S2、在掌子面距出口成洞面7-9m时,先开挖上中小导洞,再安装上中小导洞拱部的初期支护和两侧的临时支护,出洞后,进行洞口刷坡和支护;S3、拆除临时支护,从上中小导洞向洞身两侧扩挖洞身上半断面至洞口;S4、开挖下半断面至洞口。本发明的陡峭悬崖隧道出洞工法为单向掘进,并采用上中小导洞由内向外出洞,能最大限度的延伸洞口,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避免传统方式中正面入洞需架设施工便桥而花费较多时间、经费的问题,同时,避免正面入洞盲目刷坡,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原地形地貌。
【IPC分类】E21D11-00, E21D9-00
【公开号】CN104533428
【申请号】CN201410708082
【发明人】冯双
【申请人】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